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的环境、发展的需要与竞争的压力,催生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活动.新世纪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必须坚持公众化、个性化、系统化与绿色化的取向.本文从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详蛔阐述了城镇形象建筑设计的策略,分析了城镇环境艺术与人类生存质量的辩证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充分利用城镇本身的建筑特色,为城镇形象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建设中的“特色危机”与城镇形象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新锋 《经济师》2004,(7):36-36,38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特色危机”。突出城镇特色 ,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关键。加强小城镇形象设计和建设是突出小城镇特色的有效手段。通过小城镇的形象建设 ,对小城镇的特色进行科学策划和定位 ,并予以有效展示 ,使其得到广泛和深度的认同 ,以增强小城镇对资源的吸纳能力 ,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型特色小城镇是西南地区有效利用多种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西南地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更是西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但现实中西南地区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全盘谋划顶层设计,合理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培育壮大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特色小城镇,创新小城镇治理模式,增强小城镇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发展城镇特色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反映,是城镇历史文化的积淀,同时也反映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有特色的城镇可以增加居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可以增强城镇的凝聚力。塑造小城镇特色,是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使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城镇特色的塑造对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分析,从而揭示塑造特色的小城镇设计对延续城镇文脉,保护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传统小城镇向特色小镇转型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小镇概念产生于浙江经济实践,并推动了全国小城镇向特色小城镇的转型。基于新时期都市社会发展现实,剖析了传统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的时代语境差异,以及相互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从中发现,小城镇是传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重要行政与经济职能,属于乡村地域社会的专业化经济节点或公共服务中心。特色小镇则打破了传统等级化的城镇体系逻辑,成为都市社会语境中专业化集聚经济的重要功能节点,既可依赖于传统集群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可脱胎于相对繁荣的创意文化和创新创业新经济,或者产生于大都市外围蓬勃发展的乡野旅游经济。其中,积极融入全球生产与消费网络,加快构建高速运转的"流动空间",塑造专业化地域经济形态,逐步形成健康发展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社区,将是传统小城镇向特色小城镇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不同地域环境中各类特色小镇的生存基础。由此推动传统城镇体系向新型城镇网络转型,新时期的中心城市、小城镇、美丽乡村等不同地域功能节点均具有了都市社会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小城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与小城镇公共社会有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目标,而对城镇建设所进行的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等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发展旅游型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孝感市旅游型小城镇发展呈现发展规模逐渐壮大品牌特色日益突显、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特点,同时也存在总体水平不高、经营定位不明确等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孝感市旅游型小城镇建设,应制定科学发展战略,构建整体建设网络体系,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各城镇特色,打造小城镇旅游品牌,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旅游环境,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为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前虎  司梦祺  潘兵 《经济地理》2019,39(11):69-75
关于城镇特色的思考与实践存在对象模式固化、动力机制钙化、发展路径硬化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将"特色"置于区域联动、动态复杂的发展系统中,重新思考其作用机理、障碍机制与成长路径。为此,以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扩展模型,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申报全国特色小城镇的30个样本为例,发现特色作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内化于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和过程环节,依托于社会和环境等外生力量的支撑;特色成长是内因,社会发展是主要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类不同区域城镇特色成长的差异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四川省小城镇建设现状入手,探寻四川省在建设小城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运用规划调控、合理建设、创新思维、经营城镇等理念来构筑起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城镇平台,试图探索出一个具有四川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体系,以求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具有各自品牌的小城镇。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承栽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整合各种资源,改善城镇环境和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峰  余含 《经济地理》2012,32(7):165-171
张家界旅游通过聚集机制——旅游资源禀赋及特色、政策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扩散机制——城市生产要素外溢和相对落后产业外迁,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通过产品创新力、设施支持力、消费驱动力和形象引导力来促进张家界城市旅游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研究发现张家界旅游和小城镇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并提出张家界市耦合发展对策:要深化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城镇建设发展;增加要素投入规模,以完善的城镇综合服务促进旅游业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通过旅游业推动城镇建设发展;加强政府主导,促进张家界市城镇化和旅游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缘于边境口岸的边贸经济形态能够为区域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依托于边贸经济的口岸城镇建设,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便捷途径或特色模式.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培育和发挥边贸经济的作用,促进边境口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大伟 《城市建设》2010,(3):133-133
小城镇建设管理是小城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涉及与小城镇公共社会有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管理。小城镇建设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和城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实现城镇规划和城镇建设目标,而对城镇建设所进行的决策、规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等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和桥镇是一个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名镇,位于宜兴市东北部,是宜兴市四大镇之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商贸集散地,素有江南“小无锡”之称。1996年,和桥镇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文明小城镇的目标,着力优化城镇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素质,塑造名镇形象,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工作来抓,作为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来抓。通过科学规划,强化领导,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面貌有了可喜…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大陆桥视野》2011,(12):94-94,97
“十二五”时期,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本文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以哈密地区伊吾县城镇为例,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黑龙江省城镇建设的现状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域辽阔,全省土地而积45.4平方千米,占全中国47%,有12个地级市,1个地区;65个市辖区.19县级市,45个县;904个乡镇.我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小城镇、旅游名镇、滨水城镇的建设,2009年,率先完成村镇全省体系总体规划,得到国家建设部好评,被专家称为"全国首例,实用性强".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核心、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基础,"宝塔"形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4%.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7.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体和中转站,是"三化"转化"三农"、带动"三农"、服务"三农"的连接点、转化器和重要栽体.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开发,是顺应发展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抢抓难得机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城镇体系、提升全域城镇化的关键环节,是统筹区域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是解决突出问题、建设宜居新家因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小城镇规划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郴州的小城镇建设主要存在布局分散,设施落后,规划滞后,管理力度不够,建设秩序较乱,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鲜明,建设资金不足等。分析认为郴州的小城镇建设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农字特色的产业结构模式,示范性的城镇建设道路模式,因地制宜的城镇类型模式,突出环境保护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老河口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51万。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调整思路,努力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城市工业企业改革、大厂大企业配套等相结合,全面推动乡镇企业新一轮大发展、大提高,取得了良好成效。1狠抓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找准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支撑点自古以来,老河口城镇形象在荆楚大地小有名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来抓,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成了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推进城镇化主要工作之一是完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所以,控制小城镇盲目、无序扩张,促使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本文在界定小城镇有序扩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