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正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发展有"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之说。后发优势指,后发展的国家可以从先发展的国家那里很快模仿到技术、不用走弯路,节省时间和成本,快速缩短差距,这即为优势。后发劣势指,后发展国家可以轻易地模仿,一下就能将经济快速发展上去,正因为得到太轻松,容易产生依赖,缺少内生动力,后发便利反成了劣势。我国农机工业也面临"后发  相似文献   

2.
浅析后发优势、后发劣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蕾 《北方经贸》2007,(6):137-138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的低迷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可是,就在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歌舞升平之中,澳大利亚莫纳斯大学的杨小凯教授却警钟长鸣:"注意中国社会的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好,可能成为后发优势,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成为后发劣势。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加以分析,以期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抑制后发劣势的作用,并努力使后发劣势向后发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春园  李仙娥 《北方经贸》2006,(1):11-12,28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后发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制度安排存在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进行了简单阐述,承认制度安排具有后发优势,更要关注制度安排的后发劣势。重点论述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制度安排后发劣势的表现,必须采取措施弱化,克服制度安排的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4.
杨小凯和林毅夫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争论,实质上是对后发国家应该走技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之路的争论。本文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归纳提炼和分析评说,继而评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如何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首选战略,只有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采取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获得后发利益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确辨清后发优势,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其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高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本文对后发优势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在其他限制条件未改变情况下依靠技术模仿、创新,发展中国家初始阶段具备一定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不是一成不变,在后期发展阶段,制度成本上升与效率丧失,很可能削弱后发优势,阻碍经济长期发展。最后,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郭阳阳  李行 《现代商业》2012,(5):175-177
本文首先从山区本身的特性出发,分析浙江山区经济"后发劣势"的根源,然后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转变的角度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如何转化为"后发优势",最后提出了浙江山区在"后发劣势"向优势的转型中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抓住机遇发展山区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不仅具有差异性,更主要的是二者还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性。深入分析二者之间辩证关系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扬长避短,有效地在动态中发挥其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经济追赶史。青海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取得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不断缩小和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青海省委在充分分析和认识青海省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充分发挥青海的"资源优势、集聚优势、后发优势",实现青海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奋斗目标。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探讨了青海经济后发优势、后发劣势问题,强调在充分挖掘后发优势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后发劣势的研究,并对青海实现跨越式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晶 《江苏商论》2008,(6):151-153
后发国家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市场经济制度上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在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到底是制度先行,还是技术先行,或者是两者协调发展?持后发优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后发国家的技术落差,优先发展技术;持后发劣势理论的学者们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积极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以免为后发国家发展埋下隐患。本文以制度和技术均处于落后状况的后发国家为逻辑分析起点,分别测度了后发国家优先发展制度、优先发展技术和制度的偏离成本,并进行比较。随后,本文引入变迁的时滞、变迁的阻力、制度与技术的边际收益和外部干扰这四个因素来进一步分析后发国家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外贸结构的非均衡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均衡是一种经济常态,外贸结构也普遍地表现出非均衡的特征。比较优势的分工原则在促进发展中国家低级要素优势得以发挥的同时也搭建了发展中国家弱性非均衡的外贸结构,而后发优势取向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强势非均衡的外贸结构提供了一条更为有效的演进路径。未来我国的外贸结构演进要超越比较优势,更加注重发挥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应及我国企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姜钰 《商业研究》2005,(8):111-114
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设立起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的贸易。通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抑制进口方面的作用及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非平等性,进而提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进行研究以来,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中国家技术上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国际技术转移有利于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也是拉美国家中工业体系较完善的国家之一。二次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虽仍属发展中国家,却拥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特征。本文利用1992-2010年的数据,首先测算出巴西在SITC三位码水平下的260种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值,并在这一基础上借助相关指标考察巴西出口商品的技术结构变迁情况,最后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巴西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引发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和世界经贸格局重大变革。世界主要经济强国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争夺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抓手。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可能推动国际贸易规模扩大,提升服务贸易份额,并促进国际贸易交易模式平台化、小宗化,可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也可能通过降低企业劳动力需求从而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我国应部署并强化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中国制造"攀升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外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本,还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等企业经营资源,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经济结构、市场容量。发展中国家企业所有权优势的增强和国家区位优势的改善最终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本文运用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实证检验得出目前我国双向投资已经进入第三发展阶段的结论。为此,我国应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增强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国家区位优势,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国际技术扩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取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国际技术扩散正逐渐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对有关外贸经济与技术扩散的众多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外贸经济对技术扩散的作用以及为如何促进其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深,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OFDI)规模呈增长趋势,且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选择200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实证分析其对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跃升的影响,并以地区、发展程度、产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考察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的跃升。尽管OFDI绿色技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具有非线性关联和时序异质性,但均处于非线性曲线的上升阶段;在区际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呈现出禀赋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状态依存性特征。首先,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其次,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跃升,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方式增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又要切实提高区际经济外向度与契约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东道国禀赋优势,强化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其影响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鉴于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恶化,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会进一步降低。但我们认为,房地产市场2009年下半年可能会趋于走稳,油价下跌,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由于主要大国采取政府干预措施以及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全球经济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样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除了短期内经济衰退之外,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国际生产体系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路径与方式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高成长出口商品及其产业内贸易指数与国际生产体系生产、贸易的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品生产、贸易与国际生产体系的发展趋势存在紧密联系,提出我国应借助国际生产体系,提升本国技术发展能力,实现融入国际生产体系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