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章有义同志花费近十年的精力从事皖南地区明清时期土地关系的研究,写出了长达39万字的《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一书,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今年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提出了一些新鲜观点,澄清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混乱提法,在研究方法上开拓了“个案研究”新领域。本书是作者奉献给中国经济史研究园地的一朵艳丽奇葩。本书的面世将  相似文献   

2.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奴隶制残余,是我们研究这个时期社会经济所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残余,曲折地渗透在社会生活之中,为巩固自然经济和强化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明清两代毕竟是封建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势必对这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某些冲击作用,其中包括对封建阶级结构的冲击,这又不能不使得明清两代的奴隶制残余,显得更为复杂,形成若干新的特点。近年来,本人留意于清代福建地区蓄奴和佃仆制的资料搜集,同时也做了一些实地社会调查,颇有所获。本文,谨将这些资料摘要汇总,以期对清代福建地区的蓄奴和细仆制残余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3.
傅衣凌先生的新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已于一九八二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刊行面世.这本三十三万四千字的著作,选辑了作者四十年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论文共二十九篇,按专题性质和时代前后并参照写作年代排列,分为五卷:卷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卷二,农业、手工业;卷三,商业、贸易与市镇;卷四,财政、金融;卷五,阶级、阶级斗争.这本新书,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明清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在四十年间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学术研究演变过程.初读之后,受益匪浅,这儿试略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钞晓鸿先生的新著《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一书,于2004年6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该书32万余言,分上、下两卷。她是作者积10余年心血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史部分成果的汇编。上卷为“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变迁”,收录论文5篇,即:“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清代汉中府为例”、“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台湾故宫‘史馆档’与《清史稿·灾异志》”、“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下卷为“明清以来的商业、人口与农村经济”,收录论文8篇,即:“‘陕商’主体关中说”、“明清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梁淼泰先生的《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一书,共30万字,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明清时期专业性城镇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富有学术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描述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其中尤侧重于瓷业生产的管理形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中篇是“浮梁农村”对景德镇邻近农村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以及景德镇瓷业生产对于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商品化影响。下篇是“景德镇经济与邻近各县”,对景德镇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饶州、徽州等地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了网络性的探讨。 此书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色。景德镇史称中国四大名镇,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已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的城镇经济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就某个城镇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则为数甚少。湖广汉口镇的研究,已成外国学习的成果问世,而梁先生的这本著称,可称的是国内学术对单个城镇经济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近年来,广东的罗一星先生也对广东的佛山镇社会经济作了结构性的研究,我们盼望他的研究著作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6.
惠安县档案馆收藏有《惠安龙山骆氏族谱》手抄本一册,内详载明代万历年间骆氏家族与仆佃之间的纠纷始末。明末东南之奴变,乃明代农民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碍资料未备,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骆氏族谱》中关于佃仆资料的发见,有助于明代后期福建奴变的研究,亦可了解到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明末奴仆地位的提高和促进奴变运动的兴起,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按照该族谱的编排顺序,将其中有关仆佃的材料详抄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于光远同志新著《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今年8月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近年来深邃思考的结晶,反映了作者立足于中国现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董辅礽同志在《研究初级阶段理论贵在创新》(《人民日报》1988年9月2日)一文中已经把这部著作中创新之处向读者作了如实介绍。因此,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远不是这部内容丰富的著作的全部)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一、为何和如何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作者开宗明义指出,“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理论,本身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三十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今后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还将继续起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徽州境内保甲制的推行得到了当地宗族等社会组织的支持.徽商是封建国家和徽州宗族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对于保甲差役承充的态度,受到封建官府和所在宗族的影响,亦多持配合态度.为换取经商所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徽商及所在宗族多实行雇人承充保甲差役的办法,徽商则需承担相关费用,以尽自己服役的义务.徽商还常应宗族要求,捐资设立“保甲银”,以津贴保甲差役等开销.徽商配合保甲差役承充的举动,对于明清时期徽州境内保甲组织各类职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徽州境内社会、经济秩序的有效维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新著─—简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章振华研究市镇史是需要有深厚的经济学、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学科专业根基。古今市镇嬗变很大,除了要搜集研究大量历史文献之外,还须深入实地踏勘,把文献记载和调查考察结合起来才可求得真...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主办,1950年6月5日至1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者50余人,来自十三个省、市二十三个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提交论文共31篇.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黄宗智付教授应邀出席,并作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不能发展的原因》的学术报告.会议集中就明清社会经济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诸如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历史特点、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明代流民运动的性质、明代海上贸易的性质、徽商的商业资本与佃仆制等,进行了大会报告和分组讨论.会议的部分论文汇集入《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二辑,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六明清两代固然是契约制租佃关系的发达时期,但中国封建社会的显著特点,是新旧因素的相互抱合,因而落后的封建劳役制,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租佣关系中,依然占有一定的比重。我们曾就清末华安县(清代属龙溪县)仙都墟的蓄奴制度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这里的宗族蓄奴制,一直延至解放之前。近来,我们又获见福州何氏族谱、浦城杨氏族谱、晋江陈氏族谱等,内有不少关于墓佃的材料,对于了解清代福建租佃劳役制的某些侧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今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于1985年9月和10月间,分别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作学术讲演。本文是这两次学术讲演的讲话稿,经过叶显恩同志整理而成。现发表于此,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3.
王寅生同志逝世,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从那时起,一直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从事文化教育方面的革命活动。他在这方面的事迹我不打算在这里多加叙述。我只想说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和他那种谨严治学的态度。王寅生同志研究中国历史和农村经济,在这两门学科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侵略与剥削下,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宋代以后,商品经济从封建经济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由于可垦荒地的减少,传统农业资源业已充分利用。因此,人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尚未充分发展的商品生产与流通领域,此期就成为我国在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基础之上,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与落后的西北地区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地区是如何在明清我国传统农业已达到顶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作出反应的。这是治明清社会经济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明清时期,虽然总的情景是…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对土地的占有,有一个从完全占有到分别占有田皮、田骨的发展过程。本文考察明代徽州的土地占有形态,旨在探讨造成这种地权分割的社会经济原因。 一、土地的买卖与兼并 明代允许民田自由买卖,其结果必然是对土地的兼并。一方面,土地的占有集中于少数地主,迫使破产的自耕农、半自耕农降为佃户,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租佃制的发展,反过来孕育出代表佃农经济利益的田皮权占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客家迁徙问题,是客家学研究乃至中华民族迁移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客家迁徙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战乱、人口增长、耕地产量不足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岭南经济发展周期对客家迁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法和对比的分析方法发现,客家播迁的经济因素受明清时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十分明显。明清时期的气候变化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周期大致同步,与客家人迁徙纬度变化呈现大体共振的关系。这进一步表明了气候因素,在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明清封建社会时期,是影响客家人迁徙最根本、最深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作者在广东番禺农村所作的“经济发展与农村人文环境变迁”系列调查报告之一.本文认为,民间宗法礼俗的回潮无助于民间权威的重新树立,经济关系和利益原则已重新梳理和编织当代农村社会网络,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日益简单,农村的真实面貌与一般设想的大相径庭,其畸型的景观的出现,缘于农村的都市化并非社会经济有机增长后的自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