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明的一条极其重要的规律,也是自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三大争论——经济危机理论、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问题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的争论中,利润率下降规律问题居于中心地位。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成为解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三种典型反对意见的检视可知:在理论创作和文本编辑上,马克思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自始至终予以重视,恩格斯的编辑很好体现了马克思的意图;在理论推导和经验表现上,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推导条件非常现实,经济危机直接原因的多样性不能否定它在危机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它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避免的规律。在马克思危机理论体系中,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发展了的形式,构成相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基础原因。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性的基础,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中,首先补写了正文部分,最令人注目的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2篇所阐述的理论补写了第4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同时,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发展新情况也进行了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述的垄断理论进一步阐释,并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股份资本学说,捍卫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从而为共产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变动趋势从总体上说,符合马克思关于利润率变动趋势的预测,遵循一般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中国制造业利润率进行计量和实证分析,发现从1980~2006年中国制造业利润率总体上趋于下降并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国外学者从剩余价值率假定不变、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技术进步对提高利润率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容等方面,对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提出了种种非议,并以此来否定其科学性。但这些非议,不是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缺乏了解,就是出于对这一理论的误解,他们所提出的否定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余斌 《经济纵横》2012,(9):9-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尽管这一规律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理论总结,但其还是遭到后来的一些学者的非议,如日本学者置盐信雄针对性地提出了置盐定理。但是,这些非议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本文在简评相关争论之后,给出了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一个模型分析,探讨了平均利润率必然下降的一个根本原因,认为现有资本的贬值也要归入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支柱,他通过规律内部矛盾的层层展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并通过论证资本主义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消费不足论和比例失调论由于完全忽视了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作用,所以,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释上显得很无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数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尝试用数学方法来描述马克思扩大再生产规律.从扩大再生产理论的一些假定出发,研究发现预付资本的增长率与利润率、积累率成正比,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应满足增长速度相等的条件.考虑到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建立资本增长存在着上限的logistic模型.最后证明了资本周转与利润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利润率分解式的基础上, 基于工资对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影响可以推导出工资—利润率倒 U 关系。 将其引入后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式中, 结合利润率 对资本积累的影响, 以及资本积累通过劳动力需求对劳资分配的影响, 可以构建出基于马克思理论逻辑的短期经济动态模型。 在该模型中, 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工资挤压利润经济危机和有机构成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危机, 这三种经济危机类型的发生机制、 条件和相互关系都能得到清晰的说明, 有助于理解马克思危机理论之间的关系。 在模型基础上, 围绕经济政策与外生冲击对投资行为和利润率的影响, 还可以为分析相关政策的作用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1864—1865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开创了危机理论许多方面的研究先河。关于1866年危机的草稿和笔记本进一步呈现出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主要轮廓。在编辑工作中,恩格斯意识到了客观事物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马克思19世纪60年代所作文本的后续结论。尽管留有遗憾,恩格斯仍然抓住了《资本论》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普遍的特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自从《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西方学者就从多个角度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趋势理论提出非议。罗宾逊、罗莫、布劳格等人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足以抵消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角度反对利润率趋向下降理论;莫斯科斯卡、柴田敬、萨缪尔逊等人认为,利润率下降一定是由实际工资的提高所造成的;罗莫、斯威齐、曼德尔等人则认为,单个资本家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必然导致整个社会利润率的提高;等等。上述观点不是缺乏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的了解,就是出于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理论的误解,因而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三卷过程中,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所阐述的原理,补写了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在量的规定上补充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同时,恩格斯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进一步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限制,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限制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恩格斯批判了西方经济学者在价值和生产价格关系上的错误理论,捍卫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主流经济学一直把利润率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而未深入研究,因此,利润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趋势的研究必须向"古典剩余传统"回归.马克思曾把利润率趋于下降规律看作是政治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规律.但是,利润率趋于下降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工资、技术进步和非经济因素等高度相关.文章从动态的角度,结合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试图为利润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建立起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学界围绕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长期争论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马克思自用本边注的“提高”更是令人迷惑,这些现象构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其实,利润率下降规律的重点不在于利润率有没有下降,而在于生产率有没有提高,在于利润如何对象化为新的资本价值.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单个资本的不断对象化最终必然推动社会总资本质的变化,即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力提高.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秘密在于它是价值增殖出发点上的一种趋势性规律,资本积累理论是对这一规律的深层的、本质的第一个证明;社会生产力提高是对这一规律的现实的、现象的第二个证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理论认为,机器替代劳动的技术进步会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生产率,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利润率会下降.然而,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生产资料变得便宜,因此资本技术构成提高并不在逻辑上等同于资本价值构成提高.对单部门模型的利润率公式进行分解,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假定下,可以得出利润率下降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即劳动生产率对资本技术构成的弹性大于1.基于中国1990 ~2014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在当前的技术进步模式下,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随着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正在逐渐放缓,这意味着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规律正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要地介绍斯威齐的生平及其主要著作,然后以斯威齐的经典著述为线索,系统梳理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贡献,重点阐释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他的消费不足危机论和垄断资本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完备之处。斯威齐用“剩余增长的规律”取代马克思“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提出了一些抵消消费不足的因素等思想,无疑是对马克思理论的创新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7.
1966-2009年间美国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平均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在波动中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资本技术构成提高,进而产出资本比的下降是平均利润率和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根本性力量,但导致不同时段利润率波动的因素却不尽相同。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剥削率的提高缓和了利润率下滑的压力,但未能扭转下滑的根本趋势。与此同时,非生产劳动支出的急剧增加不仅扩大了管理人员与普通雇员的收入差距,而且抑制了净利润率的复苏。利润率趋于下降的压力既表明美国的生产关系需要重新调整,也说明经济的全面复苏期待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即原文版,以下简称MEGA)包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遗产,特别是在第2部分出版了《资本论》全部三卷及其所有的手稿(有些手稿尚待出版)。这使我们重又回想起卡尔·考茨基1926年提出的问题:恩格斯整理并编辑出版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的工作并不完全符合作者的思路,有必要将马克思的全部手稿按照原样发表出来。七、八十年之后,这个要求总算得以实现。在马克思生前,恩格斯积极参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制定和写作工作。从他们之间的很多往来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经常交流《资本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价值规律(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平均化为生产价格)要以不断波动的利润和价格来具体贯彻的理论,生动地说明了价值决定原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这是现实中每时每刻发生的价值转形过程,是动态过程和静态结果统一的现实过程和历史过程。沈文不仅将价值转形的动态过程和静态过程割裂开来,选择放弃动态过程而着重研究价值转形的静态过程,而且在静态分析的范围内,重蹈了鲍特凯维茨被再生产平衡关系干扰转形分析的覆辙。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一直存在误解,认为《资本论》已经包括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全部,但事实上《资本论》中的危机理论仅仅是危机理论的部分要素形式。完整的马克思危机理论是一个从危机的"萌芽形式"到"世界市场危机"这样的体系。危机的要素形式分布在从抽象到具体的整个理论体系矛盾发展的一系列环节上,在这个体系最为具体的层面,对危机的要素形式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进行总体概括,危机理论才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六册结构"的视野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方法、结构、内容、体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