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杨巨 《经济评论》2012,(3):11-19
生产力概念的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非常重要,考察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可行的切入点。在税收收入占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意味着资本收入占比的上升。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缩小了消费市场规模而抑制技术进步(消费效应),资本收入占比的提高使得企业技术投资面临更少的融资约束而促进技术进步(融资效应),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可能呈现出无关、线性或者倒U型关系,其具体关系要视消费效应和融资效应的相对强弱而定。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初次收入分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关系,存在一个最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意味着当前需要同时保护劳动和资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区域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最小.通过多种举措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努力实现区域间科研经费支出的均等化,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中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西部地区“瓶颈”产业的技术政策问题,使科技进步成为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具有相互促进的影响,根据1991—2009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城镇居民受到中国人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更多的倾向于储蓄,从总体上人均消费增长速度略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可形成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政府公共投入、人力资本和居民收入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内,运用199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证实,政府公共投入与人力资本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且地方政府对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化了后者对居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从全国层面来看,教育、医疗等非经济性公共投入比经济性公共投入更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分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非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影响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经济性公共投入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则更为明显。为此,公共部门在确保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同时应着力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与民生相关的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并充分考虑公共投入效果的区域差异性,以提高财政调控的区域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系统的广义矩(GMM)估计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和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金融发展更有利于贫困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困家庭的收入增长大约有31%可以归因于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而剩下的69%是由于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所致。另外,没有证据表明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存在倒U型关系。在非农产业比重高的省份,金融发展会加剧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8.
章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过去的回顾、现状的思考及未来的展望,分析目前在消费需求增长的体制、居民收入水平和观念方面的有利条件,并从高、中、低三个收入群体的角度提出划分消费结构,以拉动不同阶层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收入分配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经济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HAC—GMM、SYS—GMM方法,深入探讨了居民收入分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严重阻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这种影响在时间上没有减弱的趋势,在各地区之间呈U型分布,即东部和西部更高,中部相对较低。同时,金融深化也是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时,应通过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金融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方向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 (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关系. (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有重要的关联,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994~2009年旅游消费和居民消费结构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在不断放缓,导致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能面临瓶颈。城乡二元结构对旅游消费有重要影响,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降低与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支出有关,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能会发展为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并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承载着人们对民生的更多期待,因此,在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或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考量政府政策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需要探索具体实现的途径,而且还需要弄清楚决定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以1998年前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住房等政策改革为分界点,利用其前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技术分析了公共开支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医疗、行政管理费以及公共投资开支在改革前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无论从方向上还是从变动趋势上都有显著差异;教育、医疗公共开支在改革后一直是抑制居民消费,而且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改革之前;行政管理费开支在改革前一些年份抑制居民消费,在改革后却较大地促进了居民消费;公共投资支出在改革前后对居民消费一直有拉动作用,但是效果在逐步减弱,改革后比改革前波动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教育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结合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阐述了教育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机制,然后运用1994-2003年和2004-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教育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计量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为负向关系.但近十年来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且中国当前处于U型的下行区域,即教育水平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面影响在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97—2011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对中国30个省市的城市化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城市化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城市化率的提高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可通过建立城市反哺农村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17.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被认为是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约束碳排放、实现碳达峰等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已有碳排放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基于无量纲化的2002—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重新构建基于三次产业划分的碳排放核算指标体系,构建以重构指标为基础的碳排放占比核算模型,借助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2020—2030年的指标量及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进行结果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中国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不同,且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三大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仅就全国范围考察,还需分区域进行。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95年、2002年和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工资数据和细分行业的平均工资数据,利用有序响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在获得不同水平收入(高、中、低)的概率上存在的差异,据此确定了"收入机会"不均等的存在,然后估计了"收入机会"不均等造成的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明显高于非国有单位的在岗职工,而前者获得低收入的概率明显低于后者,且这种趋势呈加剧状态;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明显抑制了整体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拉动居民消费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完善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合理增加医保支出,势必能消除广大居民的消费顾虑,带动民间消费增长,既帮助中国经济从下行中走出来,又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通过整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1年四年间相关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了医疗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医疗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但医疗保障支出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不显著,加快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及扩大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才能有效增加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