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齐林 《特区经济》2008,(6):158-159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雷山县郎德上寨,以及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考察,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二者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台江,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部,在苗语中被称为"方妮",意为"金银般美丽的地方"。台江是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97%,号称"天下苗族第一县",因而又被人们称为"苗疆腹地"。当你走进台江那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里,步入高山悬崖的吊脚楼中,你定会被这个民族的沧桑历史、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所震撼。因为台江那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那旷日持久的古风遗俗,那源远流长的苗族文化,足以让每一位涉足者流连忘返。英勇善战的蚩尤血脉世代流传最先涉足这片"苗疆腹地"的朝廷官吏是清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09,(9):54-55
贵州松桃:特色“农家乐”乡村旅游生意红红火火 连日来,贵州省松桃自冶县特色乡村旅游迎来重庆、湖南、云南、浙江等地的游客,原生态民俗民风倍受青睐,乡村旅游红红火火。近年来,该县依托苗族原生态民俗民风及浓厚的苗族绝技绝活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农家乐”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村寨,目前已初步形成农家餐饮经营型、山水养殖科普型、避暑休闲度假型和民风民俗体验型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对贵州西江苗寨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认知度、游客景区内停留时间、旅游产品满意度及旅游产品期望等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平寨民俗风情寨、东引低碳田园度假区、羊排苗族神话村、南贵低碳农庄乐园、营上茶香文化综合服务区5大旅游功能分区,美食、银饰、蜡染和刺绣、雕刻及乐器5大系列旅游商品及多个旅游项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江苗寨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打造低碳民族品牌,加快民族旅游产品转型与升级,推行低碳服务设施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阳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包括运河文化、水浒文化、蚩尤文化、黄河文化等.阳谷地域文化具有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文化自信、打造阳谷文化品牌的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要做好推进阳谷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文化宣传、加强政府指导、加强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真正的传承不是字里行间和场面上的肯定,而是取决于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千百年来对传统不能阻断的血脉里的情感。这种传承又是基于原生态的,没有添加任何其他"色彩""调料"原汁原味的基础之上的,而这种"原味"正是千户苗寨的最大特色。2015年1月3日,享有"苗都"之称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行了首届芦笙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65支苗族芦笙表演代表队都聚集在雷山,一场场形式各异、古朴高昂的芦笙舞曲聚焦了全国各地同胞的目光,也让世界感受到了来自东方雷山县最淳正苗家人的文化魅力。雷山——"中国最美的小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苗岭主峰雷公山在境内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张自然 《首都经济》2011,(12):31-34
市委市政府确定发挥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总的思路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打造文化航母战略,造就文化名家战略,大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体制、政策和管理转型的突破;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融资、营销服务平台;统筹处理国有与民营的关系、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关系、中央资源与北京资源的关系、北京资源与各省市资源的关系、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文化与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关系,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原汁原味的千户苗寨2015年1月3日,享有"苗都"之称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行了首届芦笙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65支苗族芦笙表演代表队都聚集在雷山,一场场形式各异、古朴高昂的芦笙舞曲聚焦了全国各地同胞的目光,也让世界感受到了来自东方雷山县最淳正苗家人的文化魅力。陈酿吊脚楼的味道见过很多各有千秋的古建筑,唯独吊脚楼,可谓天人合一的神作,和大自然淋漓尽致的浑然一体,不混杂一丝丝混泥土带来的现代气息。吊脚楼,苗乡的建筑一绝,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和着历史长河的厚重,存活世间千年依然充满活力,就像陈酿千年的好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10.
苗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其后裔在国内国外分布很厂 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称为苗疆腹地。 清水江畔龙舟节 清乾隆年间徐家干著的《苗疆闻见  相似文献   

11.
胡开菊  奉振 《魅力中国》2014,(13):29-29
黎平是侗族文化中心,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状况分析,提出了其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后就黎平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将宝鸡市建成西部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探索建设的路径:保持周秦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城市硬件功能建设,完善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营造城市人文旅游环境,提高景区景点可游性;站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度加强同周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协作;加大旅游信息建设,实现城市智慧旅游.  相似文献   

13.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将对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宁夏正在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银川市西夏区等六地已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西夏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以怀远夜市为代表的夜市文化;打造以宁夏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文化;打造以801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代表的创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于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贵州省X乡苗族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协调度低、苗族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不足、传统文化保护制度有待完善、网络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原因,出现了流失速度加快、传统民族节日庆典氛围逐渐淡化、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效果不佳等困境。以贵州省X乡为例,重点关注苗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并提出三条创新路径: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社区提供平台,增强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元素;个人转变传承理念,增强苗族群众的文化自信,促进民族文化传承自觉。  相似文献   

15.
苗族奋争精神是祖先崇拜催衍下的产物,是苗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和层次.祖先崇拜催衍下苗族奋争精神的活态传承揭示了苗族文化衍进发展的内在理路,体现了苗族民俗文化的风格和内涵,促进了苗族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苗族的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意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每年阳春三月的"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游方",这是一个以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贵州省雷山县的一些地方,分别会在农历三月的子、午日举行  相似文献   

17.
牛生乐 《发展》2013,(6):23-24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加快实施文化旅游项目,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用特色文化提升旅游产品魅力,张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景观丰富独特,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建  相似文献   

18.
分析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对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认识,加强品牌创意开发与创新;深度挖掘张家界市的文化内涵、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是解决张家界市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张家界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竞争力的新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客观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湘西州)土家族、苗族的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现状,开发资源优势以及在发展中民族文化逐渐消亡的问题,从开发定位、开发重点、区域合作、社会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的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5,(1):40-41
近年来,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打造灵台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建设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基地为依托,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合力建设,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看灵台县委如何紧扣皇甫谧文化——这张灵台县的城市名片,打响这一场文化旅游品牌战?如何绘就跨越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