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嘉诚家族已拥有“六连冠”,即连续6年成为拥有香港最多企业控制权力的家族.李家80年代曾涉足海外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进入90年代开始重点向内地发展势力.李嘉诚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为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三家.其中,和记黄埔是香港货柜码头翘楚,香港电灯在香港电力业中亦是数一数二,而长江实业在1994年向内地的扩展,堪称三管齐下,投资范围包括房地产、货柜码头及电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最新关注     
《资本市场》2008,(5):97-97
<正>李嘉诚日前首度公开证实,他本人以及李嘉诚基金会(Li Ka Shing Foundation)已向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投资逾1亿美元。这项投资与和黄业务有协同效应,日后在和黄的手机网络中,可以使用Facebook服务。去年12月份,曾传李嘉诚向Facebook投资6000万美元。李嘉诚是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在香港电  相似文献   

3.
财经速递     
《新经济》2006,(9)
李嘉诚用三分之一财产行善8月24日,亚洲首富李嘉诚在香港出席两家旗舰企业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业绩发布会时表示:“(李嘉诚)基金会是我第三个儿子。其规模将不会低于我名下财产的三分之一。”这是继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将家产捐给慈善基金会之后,又一位超级富豪捐出巨额个人财产。今年6月,伯克夏-哈萨韦公司董事长巴菲特宣布,  相似文献   

4.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原白云山中药厂。最初只是白云山制药股份公司的一个中药车间,生产设备也只有三口大锅,主要加工品种为穿心莲。白云山中药厂从"小作坊"一步步地发展起来,2005年5月16日,白云山中药厂与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共同成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秉承李嘉诚先生提出的"关心是潮流"的爱心奉献精神,白云山和黄中药以一种对消费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建设和药品质量,并孜孜不倦地以传播中医文化为己任,迅速成为业内知名企业。  相似文献   

5.
对85岁高龄的李嘉诚而言,香港市场已不像以前那般重要. 自从传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集团计划出售百佳超市(ParknShop)的消息以来,接盘方就一直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市场上传闻的竞购方除了包括沃尔玛、华润集团旗下的华润万家、日本AEON集团的吉之岛在内的零售巨头外,甚至连私募股权投资机构KKR和美国德州太平洋投资集团(TPG)都在买家名单之列.  相似文献   

6.
豪门的一举一动总是备受关注.多年来,华人首富、长和系主席李嘉诚如何"分家"更是传言不断.现在,尘埃终于落定.现年84岁的李嘉诚将次子李泽楷持有的1/3家族信托权益转让给长子李泽钜,李泽钜持股量将增至2/3,余下1/3继续由李嘉诚持有.该安排已于7月16日生效. 此次"分家"后,现年48岁的李泽钜将正式掌控以长江实业、和记黄埔为代表的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李嘉诚家族信托,以下简称:LKS Unity) 22家上市公司,这2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逾8500亿港元,使得李泽钜个人名下资产达2900亿港元,身家已超越其父李嘉诚.相较而言,现年46岁、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仅通过电讯盈科,持有香港电讯信托及盈大地产,账面身家为136.48亿港元,其兄李泽钜目前掌管的资产是他的21倍.  相似文献   

7.
融资结构多元化在管理层收购(MBO)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层收购 (MBO)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司产权重组方式 ,于 2 0世纪 8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盛行 ,成为当时经理人革命的象征。其具体做法是 :管理层和收购伙伴在投入股权资金的基础上 ,以目标公司资产做抵押大量借贷 ,收购其全部股权 ,使管理层在目标公司中拥有稳定控制权 ,以产生充分激励和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显然 ,在这一过程中 ,多元化的外部融资是公司内部所有权结构和控制权结构改造的关键所在 ,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借鉴国际经验和考察国内实践基础上 ,尝试对此问题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环球电讯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加里·温尼克意识到,自己位于百慕大的光纤通信公司已经身陷困境。由于受到市场容量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困扰,环球电讯境况不佳且急需帮助。于是,温尼克向香港的亿万富翁———和记黄埔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求助。温尼克相信李嘉诚会出手相助是有原因的。因为2000年初,李嘉诚曾出资4亿美元和环球电讯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此外,李嘉诚曾经帮助另一个在新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从事网上旅游服务的Princeline.com公司摆脱了财务困境。以通过购入廉价资产作为获利筹码而著称的李嘉诚却拒…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公司价值,而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则显著降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家族企业控制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权是家族公司的两大要件(控制权与家族关系)之一。与非家族公司一样,家族公司控制权的直接的或表象的基础是公司股权。许许多多的家族企业在从创立之日到不断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对企业的控制权问题。可以说,一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家族对其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1.
范勇福 《当代经济》2006,(19):54-55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代理成本问题.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公司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经营者代理成本,称为代理成本Ⅰ;在股权高度集中型公司,公司控制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代理成本,称为代理成本Ⅱ.影响代理成本Ⅱ的基本因素主要是三项:(1)股权集中程度;(2)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3)经营者与大股东关系状况.公司在某特定阶段上代理成本Ⅱ的大小,就是这三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控制权利益与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珉  江伟 《经济管理》2004,(20):76-82
本文从大股东控制权利益的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权稳固的公司负债比率较低,大股东控制权不太稳固的公司负债比率较高,总体上,公司的负债比率与大股东控制权的稳固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公司需要从外部筹集资金时,大股东控制权稳固的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大股东控制权不太稳固的公司偏好债务融资。这些结果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并非单一地偏好外部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对债务融资或股权融资的选择,是大股东出于控制权利益的考虑,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保持控制权和控制权价值的大小所造成的影响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股票市场上,要收购有控制权的股东,必须付出高于少量股权交易的每股价格。为获得控制权而支付高于市价之上的部分就是新控股股东对原控股股东放弃控制权的补偿,西方学者称之为“控制权溢价”。有关公司治理的研究表明,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少数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公司都具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它对完善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股权分置情况下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在转移动机、转移方式、转移价格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影响,最后对完善我国公司的控制权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占硕 《财经研究》2005,31(1):104-114
我国银行业通过股权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的是分散股权以达到长远的银行治理结构改善和经营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我们的研究却发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建立的分散模式的股权结构是不稳定的.当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和股权交易成本时,战略投资者就有动机促使股权分散模式重新回归到股权集中模式,并导致银行控制权的转移和造成额外效率的损失,这也就是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控制权租金,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防范的关键.文章认为应该从银行经理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和市场微观基础建设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MBO(Management Buy-outs,管理者收购)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金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所有者并控股整个企业,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MBO中国之行的冷思考--基于我国MBO实践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全部或部分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私利是近年兴起的公司金融研究新领域.由于控制权私利包含的控制者主观精神价值存在个体偏好差异,因而难以统一和量化.纵观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从间接的角度对控制权私利进行测度,包括大宗股权交易溢价法、投票权溢价法和特别处理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法三种.今后应在进一步完善控制权私利测度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丰富控制权私利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和宏观金融(股票市场)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代理成本问题。在股权分散型公司,公司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手中,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经营者代理成本,称为代理成本Ⅰ;在股权高度集中型公司,公司控制权掌握在大股东手中,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代理成本,称为代理成本Ⅱ。影响代理成本Ⅱ的基本因素主要是三项:(1)股权集中程度;(2)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3)经营者与大股东关系状况。公司在某特定阶段上代理成本Ⅱ的大小,就是这三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股权高度集中情形下的代理成本Ⅱ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如果大股东是民营企业,则一般会对公司实施严密控…  相似文献   

20.
<正> 股权收购是上市公司易主的主要途径,大多数上市公司新任大股东的控制权都是通过这条途径实现的。但是,股权收购成本相对较高,受到监管限制的因素相对较多,能不能避开股权收购达到股权控制目的呢?这是不少有意入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方式就是体外循环式的股权重组。这里,让我们通过分析几个股权重组案例,探究一下这种体外循环式重组的奥妙。金泰变局 2002年2月8日,上市才半年多的山东金泰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董事会大换班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