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行 《中国市场》2014,(37):52-54
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方针.具体到贵州省——西部欠发达地区省份,本文试图从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和对外贸易看待贵州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明承毅 《商》2014,(29):226-226
在后发赶超攻坚期,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贵州发展的“两轮”,是同步推动贵州省全面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贵州省1952-2013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测度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贵州省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较差,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效应过于滞后。  相似文献   

3.
《商》2015,(3)
通过分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相关理论,以贵州省为例,探讨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方法,影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因素和机制,以及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的模式应用。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和加快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却都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时效性很强的经济学理论 ,其主要功能在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集群模式的新途径。通过分析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功能 ,进而了解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的缺陷及其治理方式 ,对于我国发展地方工业经济 ,完善产业制定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2015,(11)
在当前发展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来推动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贵州省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度,通过测算结果及类型判别结合贵州省现状对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跨越式发展路径的原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些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演化形成了“苏南”、“温州”、“珠三角”等不同的发展路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模式效应”。许多后发地区纷纷效仿,加剧了区域间的路径趋同和过度竞争,普遍存在忽视区域发展路径的原始创新问题。区域发展路径原始创新理论 1、区域发展的路径创新。区域发展路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看,贵州省经济在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可以将贵州省地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区域指的是贵阳市,第二区域包括遵义市和六盘水市,其他地区可以划分为第三区域。受地理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影响,贵州省三大地域经济区域在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类型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贵州省的地域经济差异和经济类型,分析了导致贵州省经济差异和经济类型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实现贵州省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红色长征与民族特色文化相映成辉,为山明水秀的贵州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文章试图探析贵州省文化、生态与旅游三者融合与协调程度,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呈现贵州省2010—2020年文化-旅游-生态耦合效果。结果表明:贵州省文化-旅游-生态三者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但耦和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文化产业及生态环境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政府、文旅企业与社会应发挥合力,朝着能够满足游客深度体验的方向创新升级,以应对波谲云诡的市场变化与公共危机带来的风险,做大做强“多彩贵州”旅游名片。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赫希曼模式”;“梯度推移”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论;倒“U”曲线理论。本文对以上理论进行概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思南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下游.辖属铜仁地区。思南县区域面积为2230.5平方公里,东邻印江县、南接石钎县、两连凤冈县、北靠德江县。思南县4条主要县级公路网有思南-石阡、思南-大坝场、思南-凤冈、沙沟-合朋溪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成为制约本省经济的"瓶颈"。造成贵州省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制约。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区域经济规划、强化中心城市建设,并结合使用财政政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实现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文镇  刘志高 《中国品牌》2013,(10):110-110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9日~13日,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泛珠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届“泛珠大会”是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来自泛珠区域“9+2”省区各方共组织11个经贸代表团参会,参会企业297家,参展企业320家,参展商品925种,展馆展示面积近8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李琛 《北方经贸》2024,(3):50-53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自2015年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现,中国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因此,在“走出去”的号召下,选择投资地点是关键。在投资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求、东道国的资源禀赋、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等因素,对我国的投资地点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在投资地点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如何选择优先开拓的目标区域,是银行"走出去"战略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贸易投资引导和区位优势理论对银行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广西北部湾银行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区域选择.应定位于东盟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意义上,商业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孕育形成的。如果,“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无法分辨徽商、晋商或是京商、港商之类区域商帮真面目的。商业的区域性特征和功能,大都在其孕育问世之际就决定了,基因干其所在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功能定位.犹如婴儿落生之前其DNA已经确立一样。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确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本文对2011-2021年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总结发现:近年来,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明显,研究对象从中心城市向城市群、经济圈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引领”到“微观调控”全方位提升;未来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研究,将会继续关注中心城市的双效驱动力,重点探索联动效应、评价机制与治理路径,践行“双碳”目标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产业结构及区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了2005-2008年内河北省11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区位优势对GDP增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为充分认识各地市产业结构及区位竞争能力、优化产业 结构、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经济增长质 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分巢湖市”事件是安徽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次重大行政区划变动,将加速安徽省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组,主要表现在对空间集聚力、中心-外围结构、城市化、城镇体系、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空间结构因素的有利影响。依据点轴开发模式理论,因行政区划变动带来的这些空间结构优化因素将推动安徽省全新的区域空间结构的产生,即有利于沿江发展轴和江淮发展轴这两条经济发展轴线的形成与彼此融合,共同促进安徽省经济的腾飞崛起。  相似文献   

19.
吴琼 《商业研究》2001,(10):124-126
根据“极化增长”理论,“极”的经济扩散,导致区域经济发展。银川市是自治区首府城市,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中无疑是处在优先发展的历史地位,结合增长极理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银川区域中心城市目标之商贸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0.
白伟伟 《商》2014,(24):293-293
作者施坚雅将城市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提出“区域体系理论”,核心-边缘的区域结构和区域系统。不同层级的城市作为区域层级的中心,起着连结和整合人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