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社会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养老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社区养老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养老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的现状及基本国情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社区实现"互助养老"模式是最能达到的老年人社会保障目标的举措。主要研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让河北省的城镇社区老年人通过互助式养老的模式,提出一系列完善河北省城镇社区互助式养老模式的建议,来达到让老年人幸福指数提高的目的,让老年人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这对于提高社会养老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尚函 《商》2016,(5):34-35
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跨步进入老龄化,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仍在增长,日益突出的、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大难题。文章分析了社会养老模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总结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两种模式下老人的基本情况、当前生活现状、对养老模式的看法等,本文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结合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实际,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省南昌市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文章从长沙市医疗、教育、金融、旅游、志愿者服务五个方面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为未来我国养老模式发展提供可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社会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压力。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和照料是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带来的两大挑战。面对这两大挑战,我国目前的养老服务模式较难适应。若沿用这些做法,即便加大投入,也很难满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家庭"、"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新构想,在人口老龄化的大形势下,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化发展态势日渐严重,老龄化发展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讨论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构成现状,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模式的市场选择与场景融合,形成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的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模式与路径选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当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养老问题面临着新的困境。虽然养老模式开始逐渐趋于社会化和多元化,但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很深的根基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应对老龄化的过程中仍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家庭养老不仅有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还能节约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家庭养老的困难和危机不仅源于自身,还产生于社会和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力度,完善家庭养老保障的相关制度,强化家庭养老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大"孝"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预计2055年老龄人口将高达4亿,这种人口结构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传统的养老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如何应对"银发经济"、如何应对"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养老金融现状,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养老金融模式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城市传统养老模式的冲击,分析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养老模式的创新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婷 《中国市场》2011,(9):89-91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老龄化带来的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其功能的减弱,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减少,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了空巢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的患病问题、无人照料问题、精神慰藉问题使家庭养老面临困境。而与老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在养老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物资和人力优势,因此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探讨建立起居家养老社区,提供服务体系来满足老人们不同的需求以及缓解家庭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口的增多给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挑战,日益呈现出资金不足、供需矛盾等问题。PPP模式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在探究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国内外发展经验,以期解决城市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应用中出现的公私利益冲突、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项目与内容供需失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构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当前老年群体数量正在大批量增加和赡养子女各种压力逐渐增大的形势下,出现的家庭养老传统养老模式日趋陷入困境的问题,分析现阶段出现的多种社会养老模式的利与弊,提出了更加适合实际情况的合理建议,为政府决策和老年群体及其子女在选择养老模式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磊 《消费导刊》2022,(11):142-14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生育观念的逐渐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国内比较明显的一项人口发展趋势,而养老问题在社会问题体系中的位置也迅速上升,成为吸引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基于以上背景和认识,笔者将结合个人调查研究,以农村地区为具体切入环境,围绕“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困境及对策”一题撰文,并试从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严重。以往,我们在研究老龄化及出台相应的养老政策时,多把目光投向城市,比起城市老龄化及养老保障问题,农村养老保障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查找当前农村养老困难的原因,进而找出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实现农民养老保障的建议,为破解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难题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缓解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到2020年以至21世纪中叶的"新时代",由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合理发展养老产业,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经之路,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矛盾对健康养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养老服务领域采用PPP模式已探索数年,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着重研究健康养老PPP项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荣霞  常培荣 《中国商论》2022,(12):108-11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上升,推动我国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满足不了当前多层次、高要求服务的养老需求。在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下,子女对老人养老服务的健康性、及时性、多样性、灵活性、便捷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休闲、贴近自然的养老方式安度晚年,但我国现在的养老服务体系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为主,对生态养老这一类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生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及对策,并对生态养老做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是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因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居家养老是机构养老的必要补充。通过在每一个社区成立社区养老协会,探索研发各种人性化的养老陪护服务项目,为社区的每一位老年人提供快捷贴心的服务为解决银发浪潮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1)
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十分迅速,让养老产业变为一个朝阳产业,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八零后的父母步入老年阶段,八零后不仅要面对就业、住房、孩子的压力,也在为父母的养老问题纠结,但是养老产业如何发展,怎么样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影响经济平稳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国家为积极应对,尽快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加快推进相关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促使当前养老服务业逐渐趋于产业化、专业化,并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初具规模的老年消费市场。但具体而言,养老服务设施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在养老产业发展中十分突出。发展养老服务业应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作用,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完善城乡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国家养老资源,实现公平分配;加快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营造美好养老服务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