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邵阳 《品牌》2014,(11):220-22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叫《诗》或者《诗三百》,春秋时期应经成书。战国时间出现了经的概念,被当做经典。西汉武帝时期被尊崇称为《诗经》,意为诗中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成就突出.它不仅值得中国人不断的学习研究,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也非常值得向外国人推荐.而翻译即是向西方介绍及传播《诗经》的一条主要途径.由于《诗经》具有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特征,因此运用“三美论”翻译《诗经》能较好的体现出原诗的内涵与意境,从而达到通过翻译将《诗经》传播到国外的目的.本文将着眼于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论”这一概念,研究其在《诗经》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先秦集史传文学之大成的《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宏大场面的叙事,丰富多彩的叙事语言,灵活多样的叙事手法,都给后世的文学和史学树立了榜样。《左传》作为编年史,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叙事手法的多样性,人物描写的丰富性和战争描写的多维性上。《左传》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的成熟与升华。  相似文献   

4.
《商》2015,(6)
《关雎》是《诗经》首篇,历来为学者们重视,关于其主旨争议很多。为了探明《关雎》主旨,整理了各家观点,并试图从关键字词、周代婚俗礼乐制度、《诗经》传播至编订过程及其实用价值等方面,探究对其主旨的影响,阐释《关雎》主旨应为求贤之义。  相似文献   

5.
刘轶伦 《商》2012,(11):214-215,213
《诗经·国风》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有诸多关于恋爱、婚聘事物的描写。本文辅以《仪礼》《礼记》等先秦文献,针对"国风"中的婚恋礼俗以管窥及探微。力求再现当时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6.
莫莉 《科技转让集锦》2008,(17):149-149
《诗经》作为周代的诗歌总集,其中不少篇章涉及到周代服装方面的内容,从《诗经》中的有关材料可以看出,周代服饰既是出于实用的需要,又是与那一时代的政治观念及审美意识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应当被视为周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杨柳 《商》2014,(12):55-55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著名的作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他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本文是一篇分析性论文,就《献给艾米丽玫瑰》中对福克纳的叙事手法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小说的叙事理论,叙述视角,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下的情节发展、艾米丽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具有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参考这两个标准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两个译文从“音美”、“形似”、“意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从总体来看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更胜一筹,符合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为古诗翻译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9.
刘海影  崔童 《商》2013,(11):228-228
作为体现语篇功能的重要手段,主位在语篇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以主位理论为框架,以古诗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清明》英译文本的主述位结构,以此说明主述位理论论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为诗歌翻译提供理论框架,很好地指导诗歌翻译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姚际恒所著《诗经通论》,在清代《诗经》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对《诗经》的研究,提出了有见地的看法。其中以人情解《诗》的思想很有特色。本文就这一思想,从诗篇出发,进行浅近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春萌 《商》2015,(2):115
王绩处于隋、唐之际的时代,代表作《野望》更是以清新朴实、真挚自然、纯粹的表现隐逸之情。而在仇兆鳌《杜诗详注》收录杜甫1405首诗歌中,有以"野望"为题目的诗歌共5首。其中四首均以《野望》为题目。"望"之景象不再是以望丽景来衬托自己郁郁寡欢之情,而是在于描写满眼的疮痍,以暗景来强调诗人心中苦闷。  相似文献   

12.
征戍诗在《诗经》中约占七分之一,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征戍诗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讴歌明主伟业的民族颂、颂扬英雄主义的正气歌、吟唱怀远念家的相思曲和描绘田猎盛况的赞美诗。《诗经》中的征戍诗,与整部《诗经》敦厚、中和之旨相谐和,在庄严中透出温和,激昂中显出节制,表现出崇德尚义、敦亲睦友的人情美。  相似文献   

13.
孙弯弯  徐娜 《商》2014,(49):166-166
《寻找小糖人》和《音乐人生》是两部讲述音乐人的纪录片。《寻找小糖人》成功摘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音乐人生》获第46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最佳音效。这两部音乐类纪录片之所以如此成功,引起人们关注,并且摘得奖项,不仅仅在于他们对于人物的选取和记录,纪录片叙事手段的把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撰写了一篇题为《铺设五彩人生路》的通讯,介绍一对下岗夫妻研制成功利用废旧轮胎生产彩色地砖的项目,并获得3项国家专利的事迹,刊登在2000年第1期《光彩》杂志上。没想到就因为这篇文章,两年来我和《光彩》杂志、和《光彩》的读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文中的主人公李春明夫妇更是对《光彩》满怀感激之情。文章发表后,读者电话来信不断,更有不少读者手捧《光彩》来到这个边远小镇与他们洽谈生意。两年来,这对下岗夫妻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光彩》百期,我遵嘱回访。用了10多天,总算将这对忙着新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5.
李亚澜 《商》2014,(50):93-93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它包罗万象,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饮食文化描写为人称道,不仅为读者展现了精美、典雅、和谐的中华美食,也在文本叙事、人物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至今。本文将试着浅谈曹公笔下的饮食文化,一探舌尖上的红楼珍馐。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消费导刊》2010,(2):221-221
《诗经》十五国风中涉及到水的篇目有四十二篇,其中婚恋诗有三十篇左右。水意象在这里往往用来表达爱情的缠绵、思念和阻隔等意义,水意象的运用对于诗歌意蕴的形成及情感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史的起点.《诗经》呈现了夏商周时代中华先民生命精神生发演变的轨迹。从《生民》、《公刘》的诗性醒觉,到《大明》、《凯风》的人伦化育.先民的人文世界的开辟与完成既奠立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基础,也成就了《诗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陈晨 《商》2014,(6):63-63,22
在美国女作家玛格利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主要共经历了四次“梦中迷雾”事件,作者对这几次迷雾的描写都非常精彩,本文将着重探索这几次“迷雾”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秀梅 《商》2013,(18):409-409
《雨霖铃》和《别离辞:节哀》都因描写离别而著称。同是描写离别,两位诗人的心情却不同。《雨霖铃》以凄婉的笔触来表现词人面对离别时沉痛苦闷的心情。在《别离辞:节哀》中,邓恩用玄学手法来表明离别只是暂时的,夫妻问的情谊不会因为离别而改变。经比较得知,两首诗中不同的别离心情是由诗人的文风不同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