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对王维诗歌艺术的评论——“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为历代评论家所争论。若从诗与画的相关性来解读此评论,可以发现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精神性与山水诗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审美性特征非常相似,二者在追求“悟道”的共同终极关怀过程中形成了诗画艺术的相融。若以此对二者进行审美观照,就足以证明苏轼这一论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意识的符号,也是表达思想和感情交流的手段,还是审美传递的重要工具。以艺术语言为切入点来分析跨文化翻译,必须以对原作中的艺术语言的审美内涵进行解读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挥译文语言形、音、义的审美特点,进行思维转换和审美重构,再现原文艺术语言的审美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诗与画在中国艺术领域上,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该文主要是从艺术精神表现上简要分析诗与画的关系,试图以八大山人为例来阐述得到全方面的解读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东晋佛教蓬勃发展,佛教思想与隐逸文化的相通合流,助长了隐逸之风,在汉魏时期演变为成熟的隐逸诗,在东晋达到了繁荣。佛隐诗成为一种新的隐逸诗形式,东晋诗僧是佛隐诗的主要创作群体,庐山隐逸集团是其中重要流派,支遁、慧远等是佛隐诗创作代表。佛隐诗中多有镜、水、月等佛教意象,是艺术审美与宗教哲学的融合,佛教意象丰富了佛理隐逸诗的内涵,对后世佛教与诗学的关系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龚纯 《商》2014,(13):81-81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兼具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始制于西周中晚期,到汉代发展到极盛。文章通过现有资料,对汉代瓦当纹样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王丽珍 《消费导刊》2009,(17):231-231
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给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给舞蹈艺术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审美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意境最重要、最根本的特征是情与景、意与境、主观情致与客观自然的交融统一。重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传统。作为意境理论的标识和核心,情景交融集中体现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孜孜以求的审美理想的境界。它的深层结构中凝聚和积淀着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模式,即“天人合一”观念。因而,情景交融不只是意境的一般特征,也不只是一船曲“幸国古藏姜举的范畴”,它深刻地揭示了意境的民族心理内涵,是中国艺术最重要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8.
《商业科技》2013,(30):34-35
贾兆盛,字雪翁,斋名三经书屋。1938年生于山东聊城,现定居北京。现任中国文化部诗酒协会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孔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名家联合会荣誉会长、东坡书画院院士、中国三经书画院院长等,  相似文献   

9.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传统文化艺术为我们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带来无限灵感,在强调美感的状态下,也要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即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焦燕 《中国电子商务》2012,(12):240-240
本文通过对中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对阿拉伯诗剧《莱伊拉的痴情人》进行文化多层面地比较研究,从其表面异同到深究其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并揭示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勾画出的情感表现,体现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1.
展览推介     
《中国拍卖》2011,(10):4-7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画家,是具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巨匠。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艺术扬名海外,备受西方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的推崇.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的绘画取材广泛,笔墨简练,情感质朴,天真烂漫.文人意趣与民间情味兼融.雅俗共赏。他的诗、书、画、印四全,均取得很高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李凌云 《致富时代》2010,(11):192-192
中国杂技艺术以她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世界艺术舞台屡建奇功为祖国争得无数荣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需求不断提升,杂技艺术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加速实现杂技人才培养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是摆在我们从业人员面前的任务,也是提高杂技艺术品味,节目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书画是讲以形入神的,写神与传神是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无论是笔墨的皴擦还是线条笔画的飞舞,最终只是书画家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语言而矣。西方艺术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中国书画则含有深厚的哲学意味,而刘咏的书法正是从这个层面进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玉雕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凝结,通过玉雕,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的审美艺术、去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玉雕的造型艺术与其它传统艺术形式有着非常多的交汇,其中常见的玉雕人物题材与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相似文献   

15.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先秦两汉时期的“丽”,尚处于孕育和萌芽阶段。“丽”在先秦时期作“形容词”、“数量词”、“动词”等属性论初具审美内蕴,但基本上未有意识地被纳入艺术审美视野。“丽”在两汉时期文论视野中,在“文体论”、“鉴赏论”等层面,表现出审美质性,但几乎都是文论家们自发地对之理性把握,揭示的也是一些表面的、直接可感的审美属性,并不具备多方面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6.
线条是摄影艺术构图中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有效的线条构成对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蕴涵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它包含了诸多的审美元素与审美功用。分析线条在摄影艺术构图中的艺术分类与情感表达,对研究摄影艺术创作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子铭 《商》2014,(3):81-81
自“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等当今时代人们所认为的几种艺术起源论及表现形式以来,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不停的发展而层出不穷。当代,我们将“艺术”定义为人类通过借助特殊的物质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说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而在艺术表现过程中所借助的工具、物质材料、以及表现者主观审美能力及技巧,则共同构成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众多被借用的客体当中,身体,作为人类感知、认识、乃至表现世界的物质基础及根本出发点,成为了人们思考的焦点和问题关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书法艺术更是璀璨夺目。纵观这一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无不呈现千姿百态的审美气象。  相似文献   

19.
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分别建立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中国花鸟画在漫长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备的审美体系,同样,在西方画坛上的静物画也是如此。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在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比较中,要以宽广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认识和发现其中内在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雕塑艺术的本质特征.通过对雕塑这一概念的解释说明、雕塑艺术历史渊源的追溯,以及中国雕塑在审美特征方面的诸多体现(如:外观形式美等),充分论证了"审美特征是中国雕塑的本质特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