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宇轩 《商》2013,(19):354-354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电影,电影既沿袭了法国影片浪漫唯美、默默柔情的风格,也加入美国好莱坞电影警匪枪战片的商业元素。实现了纯粹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张华 《商界》2006,(10):18-19
在中国企业史上,善与恶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集体对外未必合理,而“互揭老底”也未必不是一种现代商业文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梁小民 《浙商》2007,(15):88-88
人性都有两面性,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一面。制度“扬善抑恶”才能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人性化管理就不是简单的善待员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以<左传>文本材料为出发点,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可分为"善"的形象、"恶"的形象和另类形象三类,并从<左传>文本中遴选若干典型加以分析.同时,从时代背景入手挖掘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作者对人物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时代,一些企业为追逐高额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忽视员工生存状况,生产不合格甚至有害产品,这些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本文从企业价值观--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之善的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强调了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其发展的重要性,让企业之善更加明晰、具体,企业社会责任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陶亚岚 《品牌》2014,(12):158-158
所谓知人善任,就是在领导活动中对各级各类干部的正确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知人和善任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知人,就是要知人之所长和人之所短。善任,就是要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和基础,知人不实,则任人犹豫;知人不明,则任人失当;知人不多,则不能择优。不知人就无法善任,善任是知人的目的,不善任就无须知人。  相似文献   

7.
善恶之分     
荀子的人性论,其立足点是区分人性的善恶问题,并进而说明人性是如何由本能之恶,最终归之于善的。可以这样认为,荀子之所以要首先区分性与伪,是要来说明善与恶的问题,所以他讲“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相似文献   

8.
对善的追寻是柏拉图哲学的目的所在,然而他对于究竟什么是善却始终未作明确的回答。本文着力从柏拉图对善的界定、善的论证、善的实践的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什么是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是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完成工业化及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前提假设,其追求自身利益的恶性膨胀必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法制化和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利用“经济人”。用集体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恶”理论扬弃“经济人”,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人”,在法律的约束下,把“经济人”的“恶”控制在历史发展杠杆的限度内,实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斯多亚派是希腊哲学后期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其所处的哲学背景和时代背景中,他无法逃离的要对于道德之善阐述自己的观点,就是对斯多亚主义者的善的解读进行一个追溯。从而认为斯多亚派对于善的解读是完全基于他的总体哲学构架之中的。  相似文献   

11.
会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会计职业活动的善,表现为会计信息的社会有用性。使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发布具有针对性,是会计职业活动发挥善的功能重要条件。诚信是会计职业活动善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13.
巴尔塔萨的"神学三部曲"以真、善、美三个基本范畴为中心,第一部《神学美学》从"美"的视点来展开基督教神学,第二部《神学戏剧学》从"善"的伦理学视角研究了基督教,第三部《神学逻辑学》从逻辑学的视角分析了围绕着上帝的表象和行动的真理的主张。巴尔塔萨对美善真三者的理解,有异于古典美学的传统,而且,他的思想焦点也是集中于美的维度的。  相似文献   

14.
吴晓枫 《商》2012,(11):138-138
它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享有独尊地位,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整个中国文化思想、意识形态乃至风俗习惯上,他的印记无处不在,构成了传统文化的主干。这里包含了人性,在人的自然本性上出现了分歧,其实从本质上说,人性并无善恶之分。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历来生意人中间,皆可以分出高与低、善与恶的。即使到了社会文明度比较高的现在,也不例外。不信,我给大家画个像——某人满脸横肉,呲牙咧嘴,看似西装革履、大腹便便,却是满肚坏水,腰间一边系着几乎拖到地的钱袋,一边挂着亮铮铮的长刀,大摇大摆地出没在生意场上。明眼人一看即知,此类生意  相似文献   

16.
周烨彬 《商务周刊》2008,(19):50-53
9月18日,在"2008年第一财经——中国社会责任榜"活动之"思想盛宴"上海论坛上,巴斯夫大中华区总裁关志华向与会听众再次介绍了巴斯夫的"责任关怀"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儒家经典《中庸》的研读,从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庸之道的三个境界,分别是:真实本心、诚意正心和力求至善。对何为中庸,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人即是仁,即是本心,即是中庸的观点。并将《大学》篇中的诚意正心的观点提炼出来,用新的角度来诠释中庸该如何实施,并且遵循了孔子对于吾道一以贯之之道的说法。提出至善之德即谓之中庸,并提出了内心的真正强大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陈文倩 《消费导刊》2009,(16):226-227
面对街头乞讨的人,少有路人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遭遇劫匪,少有旁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较为默然。人性本善的前提成立,那么人伦关系的默然很可能是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而造成。但是人固有善的四端,在社会中普遍形成对道德努力的呵护,默然的人伦关系必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货币是人类驱利性的重要标志.人性的张扬历史地选择了货币,货币则以自身所具有的对矛盾的承荷和平衡的能力与品格及其张力,成为人性生成与张扬的栽体.货币转化为资本后的逐利本性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伦理道德的颓废和堕落,在促进人性趋善的同时也造成人性异化趋恶,即产生权钱交易,滋生社会腐败;产生人性异化,塑造货币单面人;产生货币拜物教,腐蚀人的心灵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冯华 《商》2013,(15):316-316
“发霉大米”事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万物与人本是同根生,本应同是善的形式,奈何人与自然万物相去甚远?人逐渐背离了自然本善,失去了善念、善心,而变成了纯粹的、陌生的社会人。我们应该抛却尘世的浮华,找回那个纯真的自己,还给自己一颗清澈宁静善良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