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发展广西蔗糖业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广西蔗糖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广西蔗糖业这一支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文章分析了广西蔗糖业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要建立蔗糖业风险预测机制、调减甘蔗面积、延长制糖企业产业链等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赣州地区农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区产业化经营的农村经济实体有100多个。他们的基本特点是产供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主要模式是公司加农户。实施证明,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和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实际问题,强化了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最终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我区是农业大区,又是全省的经济作物生产区。农办工业起步早,如糖厂,早在SO年代就由3家发展到8家。我区是全省糖业生产的老基地,甘蔗生产有着悠久历史,蔗糖业有过辉煌的时期,对我区经济发展作过巨大贡献。但…  相似文献   

3.
贵州蔗糖业经过“北退南归、相对集中”的战略调整,形成两江一河蔗区以制糖为主、果蔗鲜销为辅,其余蔗区主要以生产果蔗鲜销为特色的分布格局。通过国家实施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蔗糖业由东部沿海,由平原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取向,给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带来了发展良机,使蔗糖业成为蔗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加入WTO后,贵州蔗糖业和全国蔗糖业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一、贵州蔗糖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甘蔗生产上新品种改良滞后,高产高糖新品种推广少。贵州蔗糖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循环体系,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能够在这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发挥有效作用,然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会面临着很多技术障碍,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作支撑。目前我们已经掌握一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需的技术,并且有些已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本文结合农垦企业实际情况,就建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体系等问题谈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规模化发展-广西蔗糖业生产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广西蔗糖业快速发展,初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产糖量连续10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已稳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糖料生产、食糖加工和销售中心。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全面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广西蔗糖业生产水平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通过实施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全面建设“双高”甘蔗优势产业带,适当调减种植面积,主攻单产和蔗糖分,同时大力推进制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进程,加大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降低制糖成本,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广西将继续保持我国主要产糖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6.
7.
按照我国政府加入WTO后将履行的承诺,从2002年起,国家已经将进口糖的配额由“入世”前每年的70万吨增加到了176万吨,配额内的关税由过去的30%降至20%,并且还将配额数在5年内每年按5%递增。按目前国际市场糖价每磅原糖5美分计算,现今原糖到岸加工成白糖后,到岸每吨成本约为1426元,按关税20%和增值税17%完税后,  相似文献   

8.
16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蔗糖业生产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正庆 《中国农史》2003,22(4):24-30
文章对16世纪中期以前我国糖业生产的情形作了一次简略的概述。认为:16世纪中期以前,我国古代糖业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粗糖期、沙糖期和糖霜期,并且对这三个时期的特点作了简要的总结。进而指出:我国的制糖业经历这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甘蔗种植业的发展,促进蔗糖消费的不断增长,为以后的糖业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和民众消费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财务分析工作越来越重要。及时准确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能使企业决策者和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了解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对企业经营做出诊断和决策。同时,财务分析还能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改善财务状况指明方向。因此,财务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流动资金缺少的原因1自然因素。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农业生产的种、管、收都伴随着自然风险,每一环节出现灾害,都将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虽然近几年各农垦企业都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抗灾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难抵御大的自然灾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农垦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农业,农业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2市场因素。近年来由于价格体制改革以及汇率并轨,造成物价上涨过快,各类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特别是农业生产所需的农用材料价格更是突飞猛进,致使农业生产成本急…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土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迫切要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运用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理念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生态园区建设、新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生态退耕和土地整理复垦,可以节约和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质量,从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商标被认为是企业“开拓市场的商战利器”,是一种替经营者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商标的所有者需要对它进行精心经营,从而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为使黑龙江垦区的特色经济持续发展下去,并使龙头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试从商标经营的角度检视黑龙江垦区龙头企业,并提出垦区龙头企业商标经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对完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矿区土地复垦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意义重大.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而土地复垦保障金制度正是实现矿区土地复垦的核心制度.通过对国内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现状分析,同时借鉴国外矿区土地复垦金制度的经验,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的完善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先进经济形态,土地资源作为一利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将从根本上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从土地资源的特性入手,在深入分析传统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为提高土地生产承载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从国家的战略部署、目标的现实转变、统筹城乡与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战略需求,指出了当前土地整治应从完善整治规划编制体系、建立监测-评价-调控系统、推进整治制度创新、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整治等4个领域来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转变中,土地整治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管理要为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是按着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 ,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实现新型工作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体现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目的。有效的国土资源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础。国土资源管理只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循环经济发展 ,才能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构建循环经济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优势,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和环境现状的分析,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循环经济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以合作制等中介组织为纽带,对一个区域的畜牧主导实行饲料养殖加工、产供销、牧工商、牧科技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该文主要结合哈密垦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实际,对哈密垦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兵团提出了哈密垦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人们在总结过去发展道路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发展观的支持和挑战下,同土资源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整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户在农村土地整治中的满意度、完善其土地整治制度、提升其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以广西为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户对于土地整治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被调查农户的性别和职务、农户家庭农业年收入变化、被调查地点的地理环境和土地整治后耕地流转情况。因此,政府应扩大欠发达地区土地整治的范围,并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通过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耕地流转机制来提高农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