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外汇储备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三年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频繁下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外汇储备总量过高,储备结构单一。在金价上涨、美元缩水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了外汇储备损失最为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2.
3.
4.
如今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势必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的运行之中,毫无疑问,外汇储备应作为我国全球化发展的战略而更好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我国所面临的外汇储备规模之大,增速之快,令人惊叹,外汇储备地超额增长已经引起政府及各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国带来相关利益的同时也给我国增添了许多苦恼。由于超额的外汇储备,联动效应也引起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我们进入“负利率”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本文将运用机会成本理论着重探讨外汇储备的成本问题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外汇储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面对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局面,我国应当致力于促进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多样化。鉴于此,无论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还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外汇储备问题,理论与现实意义都将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呈大幅增长态势,从1994年的516.2亿美上涨到2007年3月的12020.31亿美元,上涨了22.3倍。对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持有量同实际外汇储备需求的关系究竟应该作何判断?本文利用1994年~ 2005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动态调整模型对这一时段我国的外汇储备需求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1994年~2005年期间,我国外汇储备的需求量高于实际持有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原因、负效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素琴 《新金融》2006,(12):21-25
本文从要素集聚、人民币升值预期、外贸政策和汇率制度导向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过剩的深层次因素,研究了外汇储备过剩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弱化了人民银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有碍国内经济循环从而导致大量国民财富变相流失、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转变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外汇的信托管理模式、开展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掉期交易以及重视转换为日元储备等方面,提出了调整外汇储备过剩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益庞大和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已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演进过程及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从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外汇储备的管理结构、外汇储备持有主体和外汇储备运营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外汇储备的投资趋势和资本化目标的不断强化成为全球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新特点,并推动外汇储备由宏观风险管理向微观风险管理转变。各国货币当局在对外汇储备进行数量和质量双重管理的过程中,都力争通过合理的目标选择、投资结构调整、治理结构安排以及风险技术应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汇储备风险,最优化地实现外汇储备资本化的收益。因此,中国在运营巨额外汇储备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并完善以"多层次"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安排、"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投资运营手段,以及"多样化"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技术为三大支柱的外汇储备资本化的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9.
叶维武 《云南金融》2011,(5X):62-62
当前,日益庞大和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已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演进过程及现状,其次分析了目前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从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外汇储备的管理结构、外汇储备持有主体和外汇储备运营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小筱 《中国外资》2011,(20):37-38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根据比例分析法模型,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定量研究,能得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偏多,并有继续偏离适度理论区间的趋势,但并非严重过剩。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来,持续的双顺差促使外汇储备量迅速积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政府不得不加大货币投放量来回笼外汇市场上过多的外汇。通过建立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M1、M2)之间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外汇储备的增加确实推动了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且外汇储备变动给M1带来的影响大于M2。因此,应适当控制外汇储备规模消除外汇储备超额增长的制度性原因,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2.
邵新力  李蕾蕾 《海南金融》2007,(9):《海南金融》-4-6,14
截至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一大国,其后我国外汇储备也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到2007年3月已达12020.31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意味着面临的风险也在持续增加.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币种组合成为目前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确定了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的影响因素,结合因子分析法,得出了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新选择,提出了我国外汇储备货币组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多与少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国外汇储备尽管已逾8000亿美元,但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外汇储备已经“过多”;外汇储备的增减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要外汇储备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运行状态良好,就应当认为这种增长是正常的、合理的;外汇储备增长并不是通货膨胀、汇率升值的决定因素,也不存在资源浪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中黄金配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激增,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矛盾突现,作为储备资产之一的黄金的合理配置,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黄金的货币属性和实物属性,分别基于储备功能和对冲作用分析了黄金配置问题。研究表明,基于储备功能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合理比重为5.87%,基于对冲作用本文提出依据PI指数来配置黄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外汇储备的用途,建立了一个关于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模型提出了建立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估计方法,并进行了举例说明,从中可以发现模型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管理水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理论的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核心,随着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缩水,因此,加强币种结构管理成为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的最重要一环。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的三大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利模型。然后总结了基于以上理论,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进行的研究,并指出了现有理论的不足。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的数据,本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证券资产构成进行推测,并估算其成本与收益,分析潜在的资本风险。本文结论显示,绝大部分中国外汇储备被用于美元、欧元资产的投资,其中,美国的国债和机构债券占主体地位。若以美元计价,2000~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尚达4%~5%;若以人民币计价,汇改前的平均收益率为5.54%,汇改后仅为1%。在剔除外汇冲销成本之后,汇改前的平均净收益率为3.59%,汇改后为-1.64%。与低收益率不相匹配的是,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着较高的资本损失风险,如两房机构债券违约风险、利率(通货膨胀)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相似文献   

18.
美债危机爆发后,中国作为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债券持有者仍然不得不继续增持美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与美元挂钩,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以及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无法改变均导致外汇储备被动积累,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一旦我国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将引起全球外汇市场对美元的恐慌性抛售,并最终危及我国在美金融资产安全。美债危机表明我国经济对美国高度依赖,并凸显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对高额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分析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利用外资、结售汇、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汇率改革的政策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一半以上都投资在了美国债券和以美元表示的不动产上。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外汇储备结构需适时调整。本文在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原则下,结合海勒-奈特模型、杜利模型考虑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与币种结构进行优化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