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家族企业是谁的?问100个老板会有100个老板说是自己的,员工也会是同样的答案。其实,这个答案不太准确。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能是老板自己在投钱出力,而员工却在挣工资,所有的事情只能老板自己扛。当企业做大了,更多的则是为社会安排就业、为政府上交税收、为社会捐助钱物,而且企业做得越大,后两者的比重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白立新 《光彩》2011,(10):40-40
只要建立了"完美的利益链条",企业管理其实很简单好企业与差企业的组织形态没有多大的差别,都有老板、经理、员工,然后为客户服务。在差的企业中,老板想多挣点钱,少发点工资;经理想自己多捞点,少出点力气;员工想多拿点奖金,少做点客户服务;至于客户,就只能指望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了。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利益,结果是企业破产,大家什么也得不到。而在好的企业中,老板委托经理人管理日常事务,聘请员工为客户服务,所以经理对老板的利益负责,员工对客户的利益负责,而老板则对经理和员工的利益负责。  相似文献   

3.
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有一句经典名言: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因为在他看来,员工是他的第一个客户。只有员工接受了他的产品(也就是他的经营理念、他的指示和领导),才可以和他一起为他的客户服务。时至今日,依然觉得马云这句话是对上下级关系最精彩、最深刻的诠释。后来,又渐渐明白,不但员工是老板的第一个客户,老板也是员工的第一个客户。一般情况下,员工对老板会有两种态度:一是对老板不满,满腹抱怨;二是对老板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这两种人都是职场不如意者。他们仅仅把老板  相似文献   

4.
孔令雪 《光彩》2008,(1):59-59
赵老板有这样一种想法,如果对员工太亲近,他们就会肆无忌惮、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他总是板着面孔对待他们,员工取得成绩他也是"警告":不要太得意,骄傲的话下次可能就会做不好。时间一长他发现,员工的情绪都很消极,对待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见到自己更是躲得远远的,赵老板自认为对员工不薄,他不知道为什么换不来员工的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5.
许多企业老板一说到自己的生意规模或说起商海的艰难时,总会用上这样一句话:“我容易吗?我要养活百来号人和一个公司。”就像说养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样的口吻。就连一些国企老板,在表达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说:“我有几百人要养活呀!”这样的表述,隐含着是老板养着员工的意思,思想背景中是老板对员工的恩赐和施舍。也许正因如此,在一些老板的潜意识中,压根儿就没有把企业员工看作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没有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因此,有些企业老板利用劳动力供给充足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工的工资,以…  相似文献   

6.
石海娥 《光彩》2021,(4):44-45
老板事必躬亲的结果往往是:自己累得要死,有时还因为分身乏术贻误商机,而员工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只能另寻发展平台"我的老板是典型的‘基层管理者’,而不是制定战略并带领团队的领袖。他会亲自督查每个项目的每个流程和细节,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让我们无事可做。""老板从创办公司到现在,四年没休过一天假。如果他出差超过一周,我们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有一次我老板手机坏了,一天收到近300条请示工作的短信。"  相似文献   

7.
<正> 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为公司努力工作。要达到这个目的,通常有两种方法:奖励和惩戒。如果员工工作干得好,老板通常会对员工采取赞赏、加薪、提升等奖励措施,以强化员工的行为,使他们把工作干得更好。如果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通常会对员工进行训诫,以便使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训诫可以使员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比如旷工、迟到、随便请假等等。是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但是如何训诫员工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不至于使情况变得更坏,这里面有一定的讲究。事先要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8.
梁辉 《饭店世界》2006,(6):50-50
好老板遇上好员工就会变坏;坏员工遇上坏老板就会变乖;好老板遇上坏员工就会发疯;坏老板遇上好员工就会发财。  相似文献   

9.
潘文富 《光彩》2011,(1):41-41
人人都有惰性,从骨子里来看,老板不比员工勤快到哪里去。只不过,老板有更多的动力或是压力,驱使老板们去克服自己的惰性,老板在克服了自己的惰性之后,自然就紧盯着员工的惰性问题了,天底下的老板几乎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勤快又积极,很可惜,如愿以偿的老板不多,大多数时候总是能听到老板发牢骚抱怨手下太懒。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你成为老板之前,你可能天真地以为,开了铺子,请个店员,自己当跷脚老板就是了。在这里,先给你泼盆冷水。因为等店面正式开张,员工开始上岗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找个满意的店员真是不容易,要管理好店员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郑祥琥 《商界》2013,(5):64-65
面子职场斗争老板不会不知道,有时候是老板的平衡术。老板想掌控下属,于是搬出了内斗这个武器,效果还真不错。里子内斗不是职业病,能不能治,其实就是看老板在职场斗争中表现的态度与作用,如果玩得太过头,收不住了就会引火烧身。坏评老板把员工当枪使,员工把公司当战场。谁都以为自己算无遗策,谁都在对方的棋盘中充当过河卒子。当算计成为职业,还有多少工夫钻研市场与客户?  相似文献   

12.
冯正勇 《创业家》2004,(4):86-88
从一个普通的员工走到老板级的位置.免不了要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但当你坐上老板的位置后.你会发现,“老板”与“领导”并非完全等同。老板是一种职位和头衔,而领导意味着“领导力”。职位只能让人“口服”,只有领导力才让人“心服”。从老板变成让人口服心服的领导,你需要一个新的“过五关斩六将”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杰克&#183;韦尔奇说:员工对老板要overdeliver,就是永远要做比老板要求的更多,这样自己就学到更多,也会让老板更聪明……  相似文献   

14.
贾昌荣 《光彩》2008,(7):36-37
作为企业老板,不知你是否曾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公司内的骨干员工和自己因为工作冲突而吵了起来;个别员工从来不加班,即便其他员工都在加班;个别员工总是很固执于自己的方法或想法,不愿意采纳团队其他人的意见等等。个性强的员工往往是有才能的员工,老板留也不是,炒也不是,真是无奈……其实,老板大可不必为遭遇个性员工而烦恼。任何员工都有"天使"的一面,也都有"魔鬼"的一面,个性员工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个性员工的本质是让他们把"魔鬼"的一面"藏"起来,而表现出"天使"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就象一个剧院的老板,他应该做好如下几件事情:一是要建一个剧院;二是要搭一个舞台;三是要选一个好的剧本;四是要选合适的演员;五是把戏组织好,保证演好,能够吸引观众;六是把市场做好,把票卖出去;七是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管理好剧院的秩序。当然,也免不了和工商税务甚至地痞流氓打交道。这样,各安本位,剧院也就兴旺起来了。但是,由于剧院的戏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也做得不错,会引起社会的注意、媒体报道,有个别演员会成为名角,聚光灯就会集中在名角身上。这时,老板就有点按捺不住了,心想,这个演员不就是我的一个员工吗?他之所以有今天,还不是我当时安排他当主角,把他捧起来的,看他现在的样子和名气,比我还风光。所以,心理不平衡的老板就安排自己当演员,当主角。我们暂且不管老板是否有演好角色的天分和能力,哪怕他就是比那名角演得更好,那现在的问题是谁来管剧院呢?老板当演员之后,必然导致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剧院,剧院的日常运行就很难顺利进行,前述的七个工作如果不能做好,剧院必定走向衰败;剧院办不下去,老板的名角梦显然不可持续;同时,剧院做得不好,而且聚光灯都照在老板身上,员工的角色免不了老板都可以替代,员工的积极性从哪里...  相似文献   

16.
一、和与制 其实,要想让所有的员工彼此之间都毫无芥蒂,相处得亲如兄弟,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同事之间彼此感情好的有,不好的也有。身为老板,大可不必为这些事伤脑筋。这是正常现象,只要每个人都为整体目标努力工作,老板所要求的“和”就算达到了。 监督、制衡是要使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能随心所欲。因为企业是个有机整体,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在其他环节反映出来,一个部门越权其他部门就有敏感反应。 “制衡”,还可以平衡员工的情绪,激励员工的进取心,防止员工骄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常常认为,作为老板最需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而员工的薪资作为成本,要尽量控制。现实中老板们真的这样做了后,就会发现结果往往差强人意。员工为什么会到公司来?他首先想要的是挣到钱,挣到足够多的钱。一个员工为什么会长期跟随公司?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能够在这里受到重用。受到重用的体现就是他的地位,他的官职能不断得到提升。这两个员工的基本需求,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回报最直接的体现是钱的多少,精神满足直接的  相似文献   

18.
张立云 《商业文化》2007,(10):30-31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选择他,为他流汗、付出智慧的原因所在看到这个标题时,也许很多人都会在心里嘀咕,在企业只有老板赏识员工,哪有员工赏识老板的,老板用得着你来赏识吗?其实,用我们一双慧眼去赏识你的老板,欣赏他的才干和优点,只会令你更热爱这个企业。如果你是  相似文献   

19.
麦瑞特饭店的主席比尔·麦瑞特曾经这样面试饭店候选经理.他告诉候选人本饭店要使三组人满意:顾客、员工和股东.虽然这三组人都很重要,但是,以上三个群体满意的先后顺序如何?当然如他所料,大部分都把顾客排在了首位,而把员工排在了最后.然而他的答案是:首先,公司应让员工满意.只有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以自己的工作为荣,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而顾客只有感到满意才会重新光顾饭店.这样,才能给股东带来丰厚的收益.麦瑞特的答案对原先人们固有的经营观念以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现代公司的经理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齐建勇 《创业家》2004,(4):92-92
老板在挑选和审视下属时,别忘了下属也在以不易觉察但或许更挑剔的眼光在挑选和审视老板。一个职场经验丰富的员工往往心里有一个列着不合格老板的“黑名单”。在不得己时,他们可能在这样的老板门下暂且栖身,但一有机会就会远走高飞。身为老板的你,小心:看看自己是否已位列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