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锦洪,中国又一个因企业戴“红帽子”遭遇悲剧的非常人物!他没有因为当年办企业出名,却因如今打官司名扬大江南北。他不是中国民告官第一人,却因将官司打成了“中国民告官第一案”而备受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陈锦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官司打了10年,才获得了一小部分胜利,他能将官司进行到底吗?他打的中国民告官第一案究竟会走向何方?他能要回自己的企业吗?他能向政府主管部门索要到巨额赔偿吗?2003年12月25日,《商界名家》记者来到广东省佛山市,在记者的驻地和“中国民告官第一案”主人公陈锦洪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他本人的自述——  相似文献   

2.
1966年进入中国市场,2004年成为全资公司,近两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达到令人咋舌的300%。历经40年中国市场的潮平潮起,依然在浪头引潮的三菱电机自动化.显然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全新“整合自动化”理念呼啸而出。为了这样一个起点,我们不禁有兴趣来细细琢磨这个有点传奇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姚恩育 《浙商》2012,(2):99-100
“现阶段,中国的汽车行业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并购良机:由于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景气,新一轮的买卖潮正在出现。” 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出手海外汽配产业。  相似文献   

4.
舌战欧盟     
《商界》2004,(4):36-38
他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可以向人炫耀的学历,甚至也不懂英语,但为了求得贸易环境的公平,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他自筹资金数十万元,舌战欧盟各国,并最终取得了中国“入世”以来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官司”的胜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我有中国人都会有的自尊和骨气。”他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三联竞争力》2010,(4):32-32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美国华尔街始终都是融资圣地,哪怕遭遇一次又一次集体诉讼官司的风险和打击。  相似文献   

6.
回首2007年的中国车市,几人欢喜几人忧——新车型层出不穷,降价潮此起彼伏,在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一轮轮的明降、暗降背后,2007年中国车市的“降阶大戏”与以往有很大差别,正如前一段时间上演的喜剧大片《命运呼叫转移》一样,中国车市的降价也上演了一出“呼叫转移”的好戏。  相似文献   

7.
马宇 《大经贸》2005,(10):80-81
去年,TCL收购汤姆逊电视、阿尔卡特手机,似乎引发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潮,最近也接二连三地传出中国企业并购欧美知名企业的消息:联想并购IBMPC业务、海尔并购美泰、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华为中兴竞购马克尼,真是令人目不暇接。这使见惯了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睡梦里都惊喊“狼来了”的国人很是振奋,甚至有媒体和专家高调宣布:中国企业全面出击的时候到了!恍惚之中,笔者也产生了某些幻觉,以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真正转入了战略反攻。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向全世界展示品牌的机会,更是一个企业能够重新定义其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时刻。2008年企业活动的“公益潮”席卷而未,知名传播专家刘国基曾经对企业的公益活动进行了这样的评述:奥运会带动中国人健康观念的转变,企业开始寻找与奥运相关的核心理念与自我品牌的对接和传播,从单纯的传播品牌主张进入到提倡社会公益效益的层面。比如蒙牛的免费送奶大型活动及统一方便面在临近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之际,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起率先启动“今天一碗面,明天一面金”奥运公益活动等。更为有意思的是,国家电力的公益营销是号召人们节约能源,这与自身的经济利益完全相悖。[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商》2004,(1):28-29
我国首例应诉反倾销案的赢家是浙江萧山一个不足150人的乡镇小厂。1992年.美国最大的弹簧垫圈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起诉,指控11家中国企业以“低于成本价在美国倾销,给美国工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大多数中国被诉企业认为打官司胜诉毫无把握而选择了退却,但一家当年靠50元钱起家的杭州弹簧垫圈厂却应诉了。因为一旦这次官司败诉.公司就要失去70%的出口额.企业就会濒临绝境,当事人说得更直白“企业垮了,大家只好回去种田”。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7,(30):34-34
“全国化”!好久没听到这个词语了,差点忘了!在中国白酒企业差不多要将区域化当作一种习惯的时候,《糖烟酒周刊》又抛出了“全国化新浪潮”的重磅炸弹——颗粉色的诱人炸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受昌人瞩目的温州打火机官司历时年多,终于以中国人的胜利宣告结束,赢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代表出国商品对抗国际反倾销的胜利。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艰难之路,但中国企业家仍然充满希望。2001年11月10日,多哈一声槌响.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梦想终成玩  相似文献   

12.
艾育荣 《广告大观》2006,(7S):62-64
“今年你评了没有?”,一个大型企业高层沙龙上,老板们这样互相地问候着。“评”不是评奖,而是品牌评估。三年前的中国,品牌评估还只是少数企业的事情。而从04年开始,品牌评估的概念已经走进了中国市场,走进了千万家中国企业。而这一转变,源自于一张《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百强》排行榜,中国企业海尔赫然在列,名列95。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对中国企业的一种“困惑”,又是一种“诱惑”。说它是“困惑”,是因为它的缺失给企业、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说它是“诱惑”,是因为企业一旦跨越了“门槛”,拿到了“门票”,就拥有了在市场上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议程     
《21世纪商业评论》2007,(3):12-12,14
基于资源的竞争力和机会驱动的成长。造就了中国企业独特的心智模式。相对于世界级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原罪性的“世界观”。如果不切换这种“世界观”,中国企业只能是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在陌生的世界里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政府能做些什么?”“中国企业在外投资,应首选哪些国家和地区?”“关于贸易壁垒和TBT,中国企业应怎样预防?”一串串的问题接踵而来,这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讨会暨《中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交流会上的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的竞争力和机会驱动的成长,造就了中国企业独特的心智模式相对于世界级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原罪性的“世界观”。如果不切换这种“世界观”,中国企业只能是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在陌生的世界里寻找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品牌优势,一直企图垄断全球市场。美国的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国内外拥有500家子公司和联合机构,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一个“日不落”石油帝国。可口可乐、宝洁的洗涤用品在世界各地几乎无孔不入。加入WTO后,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走出去”的机会。中国企业该“走向何方?”,如何“走出去”?这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关键。一、“走向何方”———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R.Vernon)…  相似文献   

18.
企业危机管理兴起于西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引入我国,但一直未能引起实业界和理论界的道,一场官司,弄得精疲力竭,狼狈不堪,甚至全面崩溃,如因人命官司,经传媒炒作,使号称中国保健第一品牌的“三株”在短短两年内,损失数十仇元并陷入全面瘫痪;因内部股东纠纷,经传媒泻染,使“爱多”商业信誉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而元气大伤;国家医药局发布了禁止销售含有“APP”的感冒药品的公告,又必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痛定思痛,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并开始重视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一条“走出去”跑道铺在渴望“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面前,压抑已久的国际化“梦想”,终于有了“成真”的可能,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需要什么?,依笔老家之见,需要厘正如是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他们从不同国家远道而来,却共同看好中国。8月27日,他们为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的盛会聚集在一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案例展”在京隆重召开的日子,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闽易达代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所属1400多家企业宣读了《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数百位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名。这是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的一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