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在浜  吴红宇 《商业研究》2001,(11):137-140
中国彩电业运用价格这把利剑在土洋之战中屡屡获胜,将市场上的洋品牌逐渐的驱逐出国内市场,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彩电业的希望.正当人们沉浸在彩电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时,洋品牌利用其技术优势又一次冲击国内彩电市场,第一轮彩电大战又悄悄展开.洋品牌集体打出技术牌,雄心勃勃的要把中国彩电品牌甩在后边.中国彩电业必须采取联合组建研发中心,组建多层次的营销网络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运作效率加以应对,以求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怀涛 《安徽工商》2001,(7A):36-37
我们可以为国产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找到很多理由:城镇电视普及率已高达98%,全国平均普及率达90%;彩电业的行业销售和利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全国过剩的彩电达2000万台……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1997,(3)
1996年,长虹彩电率先降价,掀起国内彩电业价格大战;1997年初,高路华彩电以同样手法、闯进长虹后院——四川成都,29英寸彩电售价不足4000元。条条大道通罗马,专家指出,国产彩电已无降价余地,与其生死搏斗,不如另辟他途。  相似文献   

4.
1996年,长虹彩电率先降价,掀起国内彩电业价格大战;1997年初,高路华彩电以同样手法、闯进长虹后院——四川成都,29英寸彩电售价不足4000元。条条大道通罗马,专家指出,国产彩电已无降价余地,与其生死搏斗,不如另辟他途。  相似文献   

5.
彩电价格战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来我国彩电市场价格战的硝烟再起,各品牌彩电的价格在长虹彩电的带动下纷纷下调。以杭州市场为例,长虹最低降幅为119元,最高达960元;其它国产著名彩电如康佳、TCL王牌等被迫跟风,比原价下调100元至800元;一些进口彩电如东芝、松下也大幅跳水,降幅在1300元左右。这一现象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正确认识这新一轮的彩电价格大战对理解彩电市场特性和竞争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价格战与扩大需求从本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中国彩电业发展到90年代中期已是一个群雄逐鹿、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产业。据报道,1995年全国彩电生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价格大战的愈演愈烈,中国彩电行业就烽烟四起,然而,饱经价格战蹂躏的中国彩电业终于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如果国内彩电业不积极进行产业调整,整个行业可能就有“崩盘”的危险。分析我国彩电业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从中探索我国彩电业走出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4,(5):33-35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品牌囿于技术、品种、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难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日资彩电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不失时机地抢滩中国彩电市场,他们通过广告宣传迅速打开了在中国的知名度,并确定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彩电业依靠价格战和概念战争夺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一位彩电厂商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的确,随着全球彩电业迅速掀起一股智能风,原有的市场竞争手段已经很难奏效。与此同时,原有的产业格局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依托面板资源争夺市场的日韩彩电企业的全球产业地位正面临海尔等中国企业有力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业界百态     
首次登陆日本、韩国的自主品牌海尔流媒体彩电成功跨越日韩技术“高门槛”进入日韩主流销售渠道,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进入日韩市场的自主品牌。海尔彩电为中国彩电业赢得了荣誉,也受到业界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肯定。  相似文献   

10.
这段时间,备受关注的中美彩电贸易大战进入决战。国内彩电业巨头纷纷发表倡议,呼吁国内社会和公众支持中国彩电企业应诉反倾销案,此举再次表明了国内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挑战的立场和走向国际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李宁 《商业研究》2001,(9):87-88
将国产彩电企业与一些颇具实力的跨国公司相比,产品的三低(性价比低、技术含量低、规模效益低)与生产企业的三高(生产成本高、销售成本高、售后服务成本高),都使国产彩电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再将练兵用的国内市场以最低限价的方式保护起来,无疑只会死路一条。“彩电峰会”的成立及其迅速流产都是国产彩电业逐步向走成熟过程中具有必然性的偶然事件,但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国产彩电厂家的迷茫与无助。国产彩电路在何方?还有待进一步地摸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3月长虹大屏幕彩电率先降价后,华夏彩电市场的价格大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1997年末才算告一段落。这场价格大战,一方面使国产彩电的市场占有率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战争,也使大多数彩电生产厂家元气大损,有的企业已被拖得疲惫不堪、苦自支撑。  相似文献   

13.
经典回放在国产彩电大战的华南市场,F 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飙升至10%,再到销量狂跌40%,三级渠道几乎全军覆没,成败都源于厂家与代理商的分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行业价格可谓蔚然成风,其源头可追溯到1996年3月26日长虹电品牌(如长虹、康佳、TCL等)的市场份额均得以大幅提升(如长虹的市场份额增加了25.4%),并第一次超过以日本为首的洋品牌。彩电业价格大战的成功有目共睹,一时间,低价格战略迅速波及各个行业(如VCD、微波炉、计算机软件等行业),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彩电品牌大战撼动业界格局长虹降价引发的国内彩电市场价格竞争,如今已经三个多月了。这期间,国内众多彩电生产企业面对波澜起伏的市场,沉着应战,推出了包括降价在内的种种促销措施,不仅表现出企业自身在市场环境中趋向成熟,而且推动着整个彩电工业开始了以树立品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农用三轮车大战、汽车大战、机票大战、彩电大战,一浪高过一浪.本文以彩电大战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彩电价格战的原因和利弊.认为价格仍是当今中国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手段,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特别是中国商品市场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飙升之后,进入90年代的降价风潮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此,本文认为,彩电价格的下降,有利于达到市场均衡,对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农用三轮车大战、汽车大战、机票大战、彩电大战,一浪高过一浪。本文以彩电大战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彩电价格战的原因和利弊。认为价格仍是当今中国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手段,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特别是中国商品市场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飙升之后,进入90年代的降价风潮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此,本文认为,彩电价格的下降,有利于达到市场均衡,对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农用三轮车大战、汽车大战、机票大战、彩电大战,一浪高过一浪,本文以彩电大战为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彩电价格战的原因和利弊。认为价格仍是当今中国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手段.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特别是中国商品市场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飙升之后,进入90年代的降价风潮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因此,本文认为,彩电价格的下降、有利于达到市场均衡,对生产者、消费者音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王传才 《品牌》2002,(6):32-34
<正> 风景这边独好点评/黎冲森在经过多次恶性价格战之后,国内彩电企业基本上处于"舍本赚吆喝"的生存状态。加上城市主力消费市场相对饱和,农村市场又消费不足,致使2001年整个行业几乎全面预亏。到2002年第一季度,普通彩电业几乎处于全线崩盘状态。当然,跨国彩电巨头也不例外。人们不禁要问:彩电业到底怎么了?彩电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或许创维能给我们一些启示。面对国内彩电业的这种萧条状况,创维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彩电进行技术升级,并于2000年开始进入高端彩电市场,成功推出"健康电视"(逐行扫描高清晰彩电)。这样,2001年,  相似文献   

20.
继去年岁末的彩电大战后,今年4月,我国彩电业再一次大规模全线降价!长虹牵头,其它厂商迅速跟进。彩电市场硝烟未散,PC市场狼烟再起。5月,随着国内气温陡升,PC市场降价狂潮惊涛拍岸!实达的世纪换机行动,长城的飓风499,TCL的“非常电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滩低价PC市场。消费者在欢迎的同时保持了谨慎态度:一方面降价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但另一方面也担心价格下调后,质量和服务也会相应下调,更有心细的消费者,会对PC价格底线产生质疑,今天这个价,明天会不会更便宜? 随着低价PC迅速成为市场热点,人们不禁要问:市场究竟怎么了?IT不是已进入“后PC时代”吗?降价是中国PC市场的终结,还是新的PC高潮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