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消费者是主要群体。并且金融消费者是弱势群体,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主要取决于对信息的取得来判断其利害关系,因此金融消费者对信息应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保密权、救济权等权益。金融消费者权益是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开始重视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监管方面着手,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环境,使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益得以真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及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之一,以及国际立法大趋势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完善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现状的分析,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消费者作为至关重要的法律术语,在金融服务法制改革进程中已被广泛接受,但其具体概念并未有明确的统一认识。综合经营的金融实践导致金融消费者在信息和交涉力上与金融经营者的差别日益加大,专业而复杂的金融商品大量促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经营者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界定"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应当以金融交易作为出发点,将其看作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拓展与延伸,解析金融市场与金融消费的关系,剖析金融消费者的特质明确其内涵,这不仅关涉法律保护的范围,更是为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县域金融消费者开展金融知识水平问卷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整体不高,主动获取金融知识意识不强,维权意识也相对较弱.本文在对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县域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推进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的过程中,建立了金融消费者投诉案例数据库,投诉案例来源于辖内金融机构报送的案例、从各种媒体搜集的全国的案例等(本数据库不是完整的全国性的数据库)。从对数据库2010年度的统计分析来看,当前金融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于银行卡、服务收费、存单"变"保单、服务水平、存贷款业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金融消费者教育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第一道防线,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外金融消费者教育的主要经验和做法,阐述了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建议设立"金融知识普及月",构建提升全民金融素质的长效机制,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相似文献   

8.
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实行立法保护,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我国实践来看,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应该迈入以具体制度设计为中心的阶段.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尽快将此项工作纳入法治框架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有效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工作为目的,提出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前评估的构想,并对如何开展立法前评估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通过评估预先体现立法效果,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民金融素质,对于公民树立正确的投资观、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推动我国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当前城乡居民金融知识还比较欠缺,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各国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普遍觉醒。保护金融消费者针对的不仅仅是金融消费者的个体利益,而是在保护金融市场的公平和信心,更是在保护一国乃至世界的金融及社会稳定。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大陆地区率先制定了《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等系列法律文件。2016年12月,中央银行印发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这是继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后,国家对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又一重要法律文件。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法律文件的分析对比,研究两地制定法的差异,并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最后对完善中国大陆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路径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1.
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消费者"具有"消费者"属性,仍符合消费者的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是个体自然人,行为是购买、使用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目的为非生产、交易的生活消费。金融消费和金融消费者内涵丰富,绝大多数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都可纳入金融消费范畴,但高风险、特别是需要市场准入门槛的产品除外,相关主体不应纳入金融消费者范畴进行倾斜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需要,金融消费者的外延应包括潜在金融消费需求者和曾与金融机构有过业务关系的个人客户。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信用在金融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金融关系的核心.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金融信用的滥用是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金融信用进行有效监管和保护是防范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有效手段.为完善我国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信用制度,应当以公开和适度保护为原则,进一步完善金融信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并对金融信用评估机构实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是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得民心、顺民意,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消除金融风险隐患.本报告总结、分析了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的各类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在央行内部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数据库、加强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等改进我国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在总行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主题,在先期理论研究和西安、渭南、汉中三地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3月15日在全省推开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目前,全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得到了各方的认同和支持,试点取得了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融消费越来越深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各界对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呼声日益增强。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辖内金融消费稳定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白银市中心支行深入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推行金融维权模式,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实践发现,受体制、机制以及金融法律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完善金融法律、理顺体制、整合力量等来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对维护消费者信心、树立保险行业形象,进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造消费者自我保护、保险企业自觉、行业自律、部门监管、司法保护、社会舆论监督六位一体的消费者保护体系.本文基于信访投诉反映出的问题,从监管角度对如何进一步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伟 《西部金融》2021,(2):46-4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下,乡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普惠金融战略的推进下,近年来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普及,但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与城镇居民还有差距,还需要考虑农村金融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此,未来农村金融教育需要在内容的选取和形式的创新两个方面,充分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凸显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问题.危机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国际共识和发展趋势.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本文对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探索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主要做法进行了总结、提炼,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建设应从制度建设、授诉管理、协调机制、金融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着手,以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明确金融消费者的边界和主要权益,充分重视信息工具的运用,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法律变革,凸显不断探索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效模式的需要。我国需加快立法研究和实践,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通过修改现行的法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法律上更未明确其定义,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在混业经营的大金融背景下,金融商品与服务的综合化使得证券投资者、存款人、保险人的身份具有了共同的性质,将存款人、保险人与证券投资者依据金融领域进行划分,以不同的立法对其进行保护已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实际,确定“金融消费者”法律概念,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门法,以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