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浊中国改革和对外开放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3.
诚信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中 《企业文化》2002,(11):42-42
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是一个企业赢得用户、拓展市场的基本要求。经过30多年的拼搏和发展,攀钢已由弱变强,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信川 《企业家》2002,(16):19-22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正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质量达标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住宅的兴建和改造,生产加工和服务业以及石油、煤炭的销售及运输。公司现有固定资产800万元,有正式员工40多人,年产值1000万元,年创利税15万元。几年来,企业狠抓质量工作,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公司先后完成了少先路22#、友谊19#街坊,二冶小区104#街坊、新友谊17#街坊等多项住宅楼工程。并为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了一万多平方米的病房改造工程,以及1997年承建的麻池邮电局,199…  相似文献   

6.
7.
8.
“入世”后,应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前一阶段知识经济炒得很热,对制造业的发展重视得不够。像美国、日本这些国家也是非常重视制造业的,都提出了完整的制造业发展战略。 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发展战略。在21世纪前10年我国制造业中具有成长优势的产业有10个。这10个产业应该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10个产业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大类,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形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产业,这主要包括纺织服装业和家电业。劳动密集型并不等于技术含量低,纺织业要提高高档面…  相似文献   

9.
应对"入世"诚信是第一通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的应对方案万向为了迎接加入WTO,主要在做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如何使万向在社会上建立信誉,诚信是第一通行证。我们要求每一位员工在公司内部踏踏实实做事,在社会上树立诚实守信形象,使员工从品德到技术到整体素质,一步步提高。第二件事,进行技术改造,从大设备改造着手,到现在重点抓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的改造。拿给客户的产品,我自己先要放心,这样就会树立信誉。在此基础上,通过员工培训和技术改造,把成本降下来。第三件事,万向质量上去了,整体素质提高了,社会信誉树立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提高,这样就可以…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能定位在仅仅是"跨国公司制造基地"上.必须不失时机地把对外开放推向新的阶段,从过去"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并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我们要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投资经营,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的产品和技术对它们还是比较适用的,何况那里市场广阔,资源丰富,应该精心组织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至这些国家去开拓市场、发展贸易、开展经济合作”。根据以上指示,国务院制定了‘走出去‘发展战略。在此我结合我们的调研,谈谈理解思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成功  凯旋 《现代企业》2001,(12):26-27
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开放创新战略,可以大大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参与世界经济运转和循环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后劲。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把一些生产力能力过剩的产业和具有优势的生产技术转移到有的需求性的国家和地区,可以弥补我国资源的不足;把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转移到有需性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相对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把我国的优势产品、特色产品转移到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让更多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可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起到缓和国内市场疲软、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加速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18.
守住诚信     
何琼 《乡镇企业》2003,(2):29-29
  相似文献   

19.
20.
走向全球化序言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进程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家、民族的界限,使全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的漫长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