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玉荣 《魅力中国》2014,(27):93-93
摩尼教初传入中原时,并不被统治阶级所接受,这与其教义有关,经会昌迫害之后,摩尼教变转入民间传教。摩尼教的平等、反抗精神是农民起义运动重要的思想支柱,而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就是利用摩尼教的力量来宣传、组织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2.
马乾 《魅力中国》2014,(13):90-91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族及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也是新疆回族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它与开斋节并称为新疆回族人节日的双子星座。一、古尔邦节的由来和演变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的音译,意为“牺牲”、“献牲”,故又称“宰牲节”、“献牲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回纥汗国由信奉萨满教转变为尊摩尼教为国教的背景及原因,从回纥汗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统治者个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改宗后摩尼教对回纥汗国的巨大影响:在政治方面,摩尼教高僧在回纥汗国可以参政、议政;在经济方面,摩尼教对回纥开拓外部贸易往来、发展商业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文字方面,突出贡献表现在摩尼教徒为回纥汗国创造了文字。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回纥汗国由信奉萨满教转变为尊摩尼教为国教的背景及原因,从回纥汗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统治者个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改宗后摩尼教对回纥汗国的巨大影响:在政治方面,摩尼教高僧在回纥汗国可以参政、议政;在经济方面,摩尼教对回纥开拓外部贸易往来、发展商业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文字方面,突出贡献表现在摩尼教徒为回纥汗国创造了文字.  相似文献   

5.
《东北之窗》2011,(21):24-25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所谓精神,是人生信仰理想,是事业价值取向,是无私的付出,是忠诚的守护。与归来的大连援疆援藏干部交谈,你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可贵的"奉献精神"。90位大连援疆援藏干部,是从大连各部门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者。他们,不负大连人民重托,不辱援疆援藏使命,忠实地贯彻中央有关新疆、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新疆、西藏人民一起共同奋斗;他们,把沿海地区的工作理念带进新疆、西藏,促进了受援地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一定绕不过饮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饮食文化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疆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和异域文化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疆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也吸引着各方来客。向国际推广新疆的饮食文化,准确食品名称翻译是非常重要的。对新疆食品名称英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食品错误英译的解决策略,能够为新疆饮食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应该有信仰,绝大多数人也都是有信仰的,人若没有信仰,便会浑浑噩噩,懵懵懂懂,失却了生活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晶晶  王刚 《魅力中国》2011,(10):339-339
信仰本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但是在中国现代社会,信仰却被无情地忽视着,人们的行为似乎也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信仰的表现方式发生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异化,这种新的信仰方式发挥着她特有的作用。世俗化与个性私密化地信仰与真正的信仰南辕北辙.不容置疑的是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出现,而信仰重建则被强烈的呼唤。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文章通过对科学技术文化的形成及特性的描述和分析 ,探讨了科学技术不仅影响和作用于社会商品等物质文明建设 ,而且影响和作用于包括理想、信仰、社会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内容的内在精神文明建设。阐明了传播和弘扬科学精神 ,与国民思想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福建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是多元文化的聚合地。多种宗教在泉州共存传播。文章就泉州的民间信仰的多元化与功利性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台湾三山国王信仰肇始于明万历时期,由广东移民带入台湾,并从山向海,由南往北传播,逐渐成为台湾地区的主流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一种力量,是对某种人或信念的极度信任和尊重。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和认同。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即是社会后备力量,又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用什么样的信仰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既决定了个人的价值追求,又决定了社会风貌,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世界观理论联系阐述其信仰的科学性,并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引领无产阶级革命,树立无产阶级的理论自信。在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同时,探寻如何构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3.
信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思想多元化的冲击下产生了关于中国人有无信仰的争论。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命"为起源,以身处社会之中的"人"为信仰主体,以道德信仰作为核心内容,以"天人合一"为终极价值关怀,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信仰体系。当代中国信仰重构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统领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应反身向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陈慧铭 《黑河学刊》2008,1(3):10-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沿袭了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方式,即将其分解开来加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被肢解导致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偏差。整体马克思主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作是全人类社会发展学说.以此出发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名.以理清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容和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今天面临的问题找出思路,完成重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正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人民才最终选择、信仰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卡马力提 《黑河学刊》2011,(6):200-201,203
通过对部分新疆穆斯林男男性接触者(MSM)的访谈,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及调查方法,阐述了这一特殊文化群体在面临来自本民族宗教信仰与个人内心情感之间的矛盾和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自然崇拜是一种早期的信仰文化,在鄂温克族和阿伊努族的精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期的原始生活赋予了鄂温克人与阿伊努人朴实的性格和相近的信念,二者都信仰万物有灵,自然崇拜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日野强作为初入新疆的外国人,所作《伊犁纪行》一书细致记载了所见清末新疆大多数城市的商业贸易情况,为考察清末的新疆社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方面,新疆的商业在英俄力量影响下受到了严重制约,又因为缺乏现代交通运输、通信事业的不够发达,发展并不尽如人;另一方面,随着近代社会时局的变迁,新疆各地还是显示出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商业带来的新思想的传播、新事物的传入,都表明在欧美的影响之下,新疆的近代化进程无可阻挡地开启了。  相似文献   

19.
杜政 《理论观察》2006,(4):53-54
道德信仰是主体对道德目标的信服和崇拜,道德信仰、道德原则、道德行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人的道德体系。道德环境通过教育、强制约束、熏陶等影响个人道德信仰的生成。自我道德修炼是道德信仰的生成的必然途径,它在道德情感体验中进行。道德意志是道德信仰深度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一、吉尔吉斯人的宗教信仰吉尔吉斯先民曾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等,迁入天山以后才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尽管吉尔吉斯族皈依伊斯兰教已有数百年的时间,也已经在伊斯兰教的熏陶下变成了穆斯林,但是,在他们信仰的底层仍然可以看到远古信仰的遗留。吉尔吉斯人是游牧民族,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上,存在着相对比较随意和自由的特点。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