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之利 据澄城县信用联社最新统计,自1998年开办商业助学贷款以来,7年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047万元,资助学生9246人次,且至2004年末无一笔沉淀贷款,收息率达100%.这种做法对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我们总结其利,主要有三点:  相似文献   

2.
《西部金融》2002,(4):37-39
陕西省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境内沟坡纵横,全县十八个乡,总面积1112平方公里,37万人口中有近30万农业人口,是个典型的农业县.2000年以前,在陕西省澄城县的一些农村,不是一些信用社为收贷款把贷户、企业推上法庭,就是一些企业、农户"过河"拆桥,让信用社的贷款有去无回.一方面造成农户、企业信用丢失,再图发展却怨信用社"贷款难";另一方面,信用社又常常为找不到好的贷款客户而发愁.为了有效解决"两难"问题,2000年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反复研究,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率先在全县开展了农户和行政村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并不断把此项活动推向深入.截止2002年3月,全县已评定优秀信用村26个,占全县256个村的10.16%,优秀信用户、优良信用户和信用户12742户,占全县贷款户的20.13%.  相似文献   

3.
当前,助学贷款不良占比高已经成为影响此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拦路虎".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因为这个原因停止了助学贷款业务.助学贷款不良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大学生的信用问题和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等方面在助学贷款发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人们已经普遍给以高度关注,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和就学成本过高,这两个影响助学贷款进一步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合阳县信用社联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积极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以发放小额信贷、解决农民贷款难为突破口,取得了金融经济互助互荣的良好效益.到今年4月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县存款余额达到4.5亿元,贷款达到3.6亿元,实现盈余155万元.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高等院校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高校部分贫困生解决了经济的困难,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管理方面还存大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运作,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相关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改革政策性目标由商业银行运作的模式;有效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简化申贷手续,提高贷款效率;提高贫困生鉴定的准确性,保证助学贷款公平性;贷款额度,还贷期限的人性化设置;完善助贷管理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是主要的方向,也是重点、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向杰  马斌 《西部金融》2003,(11):43-44
随着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从贫困地区金融市场的退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主力军",以我支行监管的柞水县金融机构为例:2002年末,柞水县有贷款业务的营业网点仅为34个(信用社30个,农行4个,工行、建行的机构全部撤消);柞水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占柞水全县贷款总额的41%,但是信用社的贷款还没有占到该县全部贷款总额的一半,贷款份额以及自身存贷款占比仍然较低,机构网点数量占优势,贷款总量不足,贷款营销是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难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总体来看比较缓慢,今年还出现大面积停办,其原因主要是助学贷款在制度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供给方银行的市场主体利益;社会信用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信用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助学贷款管理系统,高校和银行的配合不够。所以应及时采取对策将助学贷款推进下去。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推行难的主要原因是风险大,而助学贷款的外部经济性使得其风险防范与其他商业性贷款的风险防范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制约湖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锋  李芃 《西部金融》2005,(11):60-61
逐步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应具备的条件,对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上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扶助贫困学生的重大政策举措.但是目前出现了助学贷款需求量大与商业银行放款积极性不高的矛盾.为了促进助学贷款顺利、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最近,我们对大荔县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今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以及银、校双方的密切配合下,助学贷款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与学生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分析了助学贷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前个人信用体系未建立、配套法律制度未完善的情况下,搞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制约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机构的盈利性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生源地助学贷款属政策性贷款范畴,利率低,期限长,贷款的安全性难以把握,因此金融机构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不愿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性则要求金融机构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贫困学生的贷款要求.因此,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雄 《全国商情》2009,(16):106-108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而带有较强政策性目标的商业性贷款制度.本文通过对成都市10多所高等学校将近2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到成都市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助学贷款存在着贫困学生贷款难和银行"惜贷"的矛盾,贷款学生违约率高.根本原因归咎于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不合理,为银行惜贷和学生违约提供了理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调查了近年天水市助学贷款开展情况,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比较与思考,提出了改进我国欠发达地区助学贷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办过程和实际效果来看,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从助学贷款三方主体来看,存在着"两热一冷"的现象.即学校热、学生热、银行冷淡.对于助学贷款的直接受益者学生在申请贷款方面自然是热情很高,而作为间接受益者的校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相反,在经历收贷的艰辛之后,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停滞发放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以帮助大、中专院校经济确实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日常生活费为目的,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的重要方式.1999年6月,国务院转发了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随后,中国工商银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进行了试点.为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2000年初,国务院又转发了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助学贷款管理办法>.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议,之后,有关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通知>,对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办公厅、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先后制定、下发和转发了近20个文件及规定,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规定在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贷款对象和贴息范围;取消担保及证明人的连带责任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促进该业务尽快在全国开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家助学贷款却一直处于步履蹒跚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助学贷款应运而生.从1999年我国发放第一笔助学贷款到2000年各商业银行正式开办助学贷款,助学贷款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增强竞争力和减弱贷款风险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助学贷款是我国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决贫困大学生就学问题而推行的一种政策性贷款业务.开展助学贷款的必要性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人所共知.随着高校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助学贷款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自1997年开办助学贷款以来,却屡屡受阻,至今也未能广泛开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解红英  张莉 《西部金融》2007,(12):53-54
本文从成阳市助学贷款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入手,分析助学贷款的现实特点和问题.结合国外成熟的助学贷款典型模式,提出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