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再见 《海南金融》2013,(11):61-66
预期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膨胀、破灭以及中央银行的危机救助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而中央银行沟通在管理市场预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2006年10月-201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实践为样本,采用EGARCH模型进一步检验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沟通的反应,并从中央银行有效沟通角度探讨中央银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产生泡沫的四个因素 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证券市场的收益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分红,还有一种就是资本利得.由于股市分红很低,现在中国的股民就是在靠资本利得赚钱.所以股民狂热地希望股价不断地上涨,但股价上涨又会不断地吸引更多的股民和资金进来,这样就会一轮又一轮地抬高股票价格.可是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于是就产生了泡沫.中国股市产生泡沫的根源有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金融博览》2007,(3):29-29
首先,必须承认相对于实物资产交易来说,股市必有溢价,适量的泡沫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股价反映的是实物资产的证券化定价水平,观察股价高低也要看每股股价对应的每股净资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这些资产的收益率是否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至少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4.
与资产价格相比,中央银行更应关注信贷市场的情况,遏制信贷泡沫和金融市场动荡比遏制资产泡沫更重要,信贷市场的监测将成为中央银行的基本活动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潜在的资产泡沫。因为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的问题不是是否应对,而是如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A股市场因公司并购而引发股价泡沫的案例日趋增多,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9-2019年A股市场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减值对股价崩盘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研究发现,并购商誉减值具有显著的股价崩盘效应,并且商誉资产规模越大,股价崩盘风险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师乐观预测误差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减值与股价崩盘关联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于理解并购商誉减值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防范相关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产价格泡沫一般源自“非理性繁荣”、技术进步和金融自由化等因素,货币条件与泡沫上涨之间的联系十分微弱,因此。中央银行不必也不可能通过紧缩货币来挤破泡沫。急剧收紧银根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泡沫破裂,还可能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并弱化金融监管。泡沫破裂的成本主要取决于金融结构,因而应从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减弱泡沫破裂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响应--基于Taylor规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洁  刘卫江 《金融论坛》2004,(12):48-54
本文从Taylor规则的分析角度出发,讨论资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本文通过加入资本市场因素对Taylor规则进行了动态扩展,以研究1994年第1季度到2001年第4季度中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对股市泡沫做出响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的货币政策表现为一种不稳定的规则,中央银行并未运用利率政策抑制股市泡沫增长,在不经意间容忍了明显的股市泡沫.  相似文献   

8.
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接管问题乔炳亚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接管是指中央银行对有严重问题的金融机构的业务强行介入,接收和管制其债权债务和业务经营,防止其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的进一步恶化,以维持金融秩序,保护存款人和投保人的利益。对我国中央银行来讲,对金融机...  相似文献   

9.
中央银行在选择和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股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应所产生的影响,适时监测股价走势,将股价运行纳入货币政策监控范围,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股票市场的资金量、股票价格水平与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适度均衡状态,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IPO重启以来,打新和炒新再次成为股市的热门话题.在新股上市首日及随后交易中,仍有个别投资者通过大笔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等手段拉抬股价,诱导其他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跟风介入,造成股价大幅波动,从中谋取不当利益,已成为新股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探讨过度投资与股价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面板OLS模型进行回归.研究发现:(1)过度投资会累积资产泡沫,在坏消息或者不良预期下加大股价崩盘风险;(2)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抑制过度投资以及非效率投资,通过过度投资起到反向调节效应,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本文将货币政策与过度投资和股价风险放在一个框架中展开研究,宏微观相结合,可以为金融市场去杠杆化、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再贷款政策工具的定位仍然是困扰中国货币当局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这一政策工具对清偿力不足的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实质就是"不良资产的货币化".从现实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大规模地介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有可能危及中央银行的财务安全以及货币政策的信誉.但从最低限度分析,如果中央银行实施不良资产货币化的规模可与年新增现钞额相当的话,就不会危及中央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结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成为全球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最为集中的场所.是否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进行调控,是中央银行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4.
尽管关于“中国房地产业到底有没有泡沫?”的争论还在继续,可中央银行已毫不犹豫地动工砌建房地产泡沫与金融业的之间的防火墙。其实,这件事从2002年下半年就己经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中央银行能否挤破资产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任由资产泡沫膨胀。当前我国的资产价格上涨有较强的内生性,泡沫的进一步积累和最终破裂,将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金融监管确实重要,但仅此难以有效解决问题,货币政策应该且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应逐步收缩银根,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相似文献   

16.
蜚声国际的英国中央银行为英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其中却包含着泡沫一个房产泡沫。英格兰银行会使这种繁荣持续下去吗?  相似文献   

17.
过去十多年来,我一直信奉“格林斯潘主义”,也是其传道者。所谓“格林斯潘主义”,是指中央银行应该放松资产市场管制,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通货膨胀和实现充分就业上。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不能准确判断资产市场是否仔在泡沫。即便资产市场泡沫破裂,并出现严重危机,事后收拾残局的成本也比较低。相比之下,为了挤出泡沫,事先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失业率、减少投资、导致较高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赵一鸣 《银行家》2003,(6):72-74
7月1日,默文·金将接替即将退休的埃迪·乔治,成为伦敦穿针街的"老妇人"--英国中央银行--的新行长. 多少个世纪以来,英国中央银行一直是大英帝国繁荣与富强的象征,但是在今天美国经济动荡,日本挣扎于衰退边缘,欧盟经济坏消息不断的大背景下,英国面临着房地产泡沫、财政赤字和个人债务越来越多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安金融》2007,(7):32-41
股市是经济的窗口,为经济盛衰的温度计,股市也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搭建了资金交流的桥梁。台湾股市最大的特点,为浅碟式形态,虽经多次整治,主力炒作与内线交易依然严重;虽设有涨跌幅限制,追高杀低经常上演,而周转率居高不下。又因两岸关系多变,常冲击股价,因非经济因素严重干扰股市,诸如政府的护盘基金,直接干预股市,对股价波动影响极大。台湾股价值1980年代末以来,曾有过剧烈波动现象,一般用泡沫来形容。本文旨在论述台湾泡沫发生背景、状况与波灭,股市泡沫与金融体系,股市泡沫破灭后的省思以及股民表现不当风气。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识到需要将金融摩擦纳入到当前主流宏观经济模型当中,然而目前主流文献集中于刻画银行部门的信贷渠道,对股票市场的关注相对不足。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中引入股票市场,提出了一个关于股市周期与经济波动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从经济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分析了股价波动对实体经济作用的传导机制,并讨论了中央银行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研究发现:股市涨跌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显著影响我国经济波动;为了更好地平抑经济波动,中央银行应该将股价波动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考量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