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泰、马加强经济合作据印尼“安塔拉通讯社”最近报道,印尼、马来西亚与泰国三国商界最近签订了价值13亿美元的20项经济合约,希望加快三国边境地带的经济增长。这20项包括基础建设、贸易、制造业、人力资源、观光和服务合约与1993年7月签订的20项电讯、...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经济发展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竞争加剧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经济互补、建立金融防范机制、日益理性的政治氛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三国建立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从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合作中的多重矛盾分析了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加强经济合作本刊讯来自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高级官员举行会议,商讨如何加速三国的经济合作。会议一致决定设立一个机构来监督共同的公共设施发展计划,同时设立一个由三国商贸官员组成的商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采取与东盟秘书处相同的方式来协调该地...  相似文献   

4.
东亚地区合作的进程、特点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特点的基础,侧重对进一步发展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与其前景进行一些探讨。本文认为,如果中、日韩三国的合作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将对促进整个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明显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过去10年来,日本和韩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中日、中韩双边贸易、特别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但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东北亚的区域内投资和区域内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日韩三国政府应积极加强制度性经济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良性互动,为进一步繁荣东北亚区域经济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报告》2002,(22):1-12
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而东亚国家在这方面行动较为迟缓。作为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中日韩之间存在着开展制度性经济合作的基础,但也面临着不少实际困难。在现阶段,贸易便利化是加强三国间制度性经济合作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继2014年9月11日中俄蒙三国元首商定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对接合作,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之后,今年7月9日,中俄蒙元首在乌法举行第二次会晤,批准了《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这一路线图将会有力地推动三方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发展。“中蒙俄经济走廊”既是三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衍生出的产物,更是三国国际战略价值诉求高度契合的战略产物。虽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过程会是漫长的,中间会存在着许多障碍,也会出现许多新的挑战,但是只要三国加强战略互信,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真诚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排除所面临的各种障碍,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新的挑战,“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前景必将是光辉灿烂的。  相似文献   

8.
搭建中日韩合作之“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举行,推进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共同研究,是三国合作的新里程。中日韩加强合作不仅可应对金融危机,也将推动东亚经济稳定与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针对三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中日韩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意见、企业应对策略和向三国政府提出的政策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日韩企业对建立三国自由贸易区态度积极,希望加快中日韩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报告》2002,(25):1-20
根据中日韩经济合作研究第一年的研究主题“促进三国间贸易便利”,中方研究小组进行了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以征求和汇集从事对日韩贸易的生产和外贸型企业对中韩、中日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障碍、发展前景与合作方式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结果表明,在中日韩三国间贸易中,中国对从事日韩贸易企业遇到更为突出的障碍和问题,企业对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贸易便利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1.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缔结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但由于农产品贸易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日韩两国实施的高农产品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将是未来三国谈判必须面对的难题。三国应促进农业合作,增加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建立解决贸易摩擦的协调机制,实现三国农业共存共生,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促进区域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正使其逐步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力量,但与后两者相比,东北亚区域内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区域内投资比例偏低。面对地区主义的挑战,中日韩三国应加强政府间的制度性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投资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成为朝鲜半岛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国之一,在地区经济合作中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本 文分析了中韩朝三国的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提出了进一步实现该地区紧密的 经济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及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韩国总统李明博三国领导人齐聚北京如期召开了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后发布了《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称,中日韩三国将加强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促进东盟和中日韩、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中国经济的崛起正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以韩、中、日三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的合作,也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行政分割的制约日益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稳定性。政府间加强合作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区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则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但要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背景
  中蒙俄三国经济各有所长,经济发展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能源、资金与技术支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利益共同点。2014年9月,中国习近平主席在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蒙古国“草原之路”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跨境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运输通道、输电网建设,开展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领域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9.
陈玲  黄兰迪 《发展》2006,(12):65-66
从2003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全面启动到2006年11月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不仅不能没有农业,而且不能没有稳定发展的农业,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其意义所在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加强,使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思考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6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印度外长辛格在俄罗斯远东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广泛沟通,会晤后三国外长还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中提出,三国在运输、农业、能源和高技术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有外国媒体称,中俄印三国很可能构筑大三角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