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14):34-3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今天将关键利率提高了0.25个百分点,达到2.75%,以确保经济回升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是中央银行自去年6月开始紧缩信贷以来,第七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当时,该利率为l%,处在46年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最有力的政策工具是贷款和利率。1998年12月7日,中央银行再次调低存贷款利率。这是我国3年来第六次降息。六次降息的时间和利率表一年期存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96年5月1日9.18%11.52%96年8月23日7.47%...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根据有关利率的理论含义,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并使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在形成机制上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或资源稀缺程度来决定的,在利率的运行机制上中央银行赋予商业银行充分的利率自主权,中央银行只通过调节整个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准利率来间接地控制和干预其他利率,而不是靠传统的行政命令来直接管制存贷款等的利率,并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使利率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发挥"指示器"的作用,由市场来传递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其效用.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呼唤利率风险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伊始,中央银行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上浮100%。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阶段后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纵深发展,利率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变得日益突出,并将逐步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相似文献   

5.
《海外经济评论》2009,(50):34-34
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10日决定将主导利率继续维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这是该行自3月初以来连续第9个月决定将利率维持在这一低水平以刺激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就是把利率从以往由中央银行依靠行政手段来制定,转变为由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也就是说,通过市场机制的经济手段,使利率按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从而最终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市场利率为中介,通过资金供求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同时中央银行保持对利率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欧洲中央银行6日宣布维持欧元区主导利率4%的水平不变。同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从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利率政策存在较多的缺陷,不但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也使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受阻。 现行利率政策管理的弊端,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率管理高度集中。目前,国家对银行利率管理统得过死,中央银行实际上并不具备利率的变动权力,它在利率管理体制上只是在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政策,拥有利率的执行权而非决策权。按规定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下达的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5,(34):33-34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近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再提高0.25%,从3.25%提高到3.5%。这一利率水平是2001年8月21日以来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7,(18):50-50
加拿大中央银行24日宣布,维持目前4.25%的基准利率不变。这是央行自去年5月最后一次上调利率以来连续第7次作出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  相似文献   

11.
利率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杠杆,在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现行利率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利率总水平偏低,利率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央银行在利率上统得过死等,利率的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对此,我们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有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的调控机制才能顺畅运行;只有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才能有效制导整个货币政策的运行,吞吐基础货  相似文献   

12.
菲律宾利率下降引起通胀忧虑本刊讯菲律宾国内利率急剧下降到七年来最低水平,引起市场担心通胀重燃。91天国库债券利率在9月16日的每周中央银行拍卖中下降为8.85%,为1987年来最低水平,比今年初的15.87%跌幅甚大。菲律宾没有官方利率基准,银行各月...  相似文献   

13.
刘洪玉 《辽宁经济》2002,(11):35-3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膨胀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拦的趋势,我们已经进入了金融经济的社会。金融资产的需求和膨胀远远超过了物质经济本身的价值需要。它在体现货币价值的同时,也趋向体现信用特征。这样,我们传统的利率管制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一、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存在的问题1.利率管理体制仍然以政府为主,中央银行操作利率杠杆的主动性还受到限制。从表面上看,我国利率水平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我国在调控利率方面似乎比西方发达国家更方便。但实际并非如此,我国的利率政策并非由央行作出,而是各方面利益综合的结果,最后由国务院决定。真正的利率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中央银行只有执行20%的贷款利率浮动权,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4,(2):C001-C003
央行将采取措施加快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但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而中央银行可以撒手不管。央行将采取的举措是:  相似文献   

15.
王祥  苏梽芳 《南方经济》2014,32(3):21-37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框架下,运用福利损失函数和脉冲响应方法研究我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选择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规则相对于利率规则,使外生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更持久,造成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规则应该逐步从货币供应量规则转向利率规则;在一定条件下,前瞻型利率规则、后顾型利率规则和泰勒规则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相差不大,从便利的角度出发,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后顾型利率规则。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会有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月1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下限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上限;但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带来的问题是什么?2004年在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稳定的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17.
对利率政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李雁 《特区经济》2005,(1):205-205
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加上10月底的上调利率,央行在近9年的的时间内调整利率共计9次,平均每年一次。央行利率调整的逐年频繁,直观上给人的印象是:利率调整更加灵活,利率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那这是否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利率政策有效性在实质上地逐步增强呢?  相似文献   

18.
12月19日,加拿大中央银行决定将利率从百分之六点二二降到百分之六点零六,各大商业银行紧跟其后,立即将优惠货款利率从百分之七点七五减到百分之七点五,银行界此时减息是加拿大在经历1995年经济下滑、增长缓慢之后为促进明年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孟醒 《东北之窗》2012,(22):60-61
2012年6、7月份,中央银行采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最高达1.1%,基准利率调整是对称性的,但是浮动比例调整是非对称性的。这对于银行来讲,带来的挑战是巨大和严峻的。但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转变经营方式、提高市场定价能力,应该是一个正面的因素,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是一个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4,(12):16-17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住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住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加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我们的“特别关注”栏目对此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