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钢 《特区经济》2009,(4):148-150
我国农地产权不完善,土地所有权虚化,使用权受干涉,收益权受侵蚀,处置权残缺,导致农民经营权程度不同受到各级行政侵犯,制约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构建从法律上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和完善其它权能的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使农户在法律上拥有财产权上的排他性、使用权专有性、收益权上的独享性、流转权上自主性,促进产权功效发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要解决两个根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伊明 《发展》2004,(2):56-57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的流转,农地产权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下被分解为三种权利:集体拥有的所有权、农民拥有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就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3.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推动农地适度规模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土地流转已在农村运行多年,但土地流转的美好意愿与现实中的流转问题矛盾重重.为解决这个矛盾使土地流转既符合国家政策,又顺应农民利益要求,文章对武阁寨村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总结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反思这次调研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已迫在眉睫,但现存农地制度中存在农地所有权界定不清、土地流转中制度不完善和操作不规范以及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不利因素,阻碍了农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沁阳市西万村农地"整村流转"的调查,分析了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土地流转政策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础上,利用调研数据,对土地流转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收入水平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流转土地户和非流转土地户收入的数学模型,从而得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结论,并进一步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影响土地流转的消极因素做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科斯定理和供求理论,分析了农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对土地流转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结合苏南苏北的调研数据,理论推断基本得到印证:延包政策确实使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更加放心;承包关系的稳定将使农地的需求量大大提升,但农地供给量的增减并不能断定;延包政策使农地需求者预期到土地流转的成本会上升。  相似文献   

7.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农地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在兼顾效率原则方面却有待完善。因此在新时期如何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一、当前农地政策的运行情况20年来,中国的农地政策内容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本身不完善、有缺陷;另一方面是政策执行有偏差。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回流趋势增强,不可避免对农地流转产生影响。文章在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与农地转出关系,并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特征变化和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受非农就业不稳定的推力作用和与家人团聚的拉力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出劳动力选择回流,西部外出劳动力回流率最高,达到47.2%。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普遍高于非回流劳动力的农地转出率,回流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的就业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促进效应,而兼业和务农的选择对农地转出存在抑制效应,这意味着回流农村劳动力并非一定会选择农业生产,也可能选择在更小的地理半径内从事非农就业,并且长期外出从事技术工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回流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虽然回流劳动力更倾向非农就业,但回流劳动力规模的扩大,使得兼业和纯务农的比例增加,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呈增强趋势。研究还发现,个人特征、家庭因素、社会网络也是影响劳动力就业选择和农地转出的重要因素,基层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动非农就业的政策合力上存在部分抵消,对农地转出产生了抑制作用。文章为农地流转进程缓慢提供了新的解释,推进农地流转需要关注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新变化,同时兼顾各层级政策目标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9.
醉座考察两权分离的历史和条件入手,分析我国农地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方向应是农地所有和使用权首先统一于与土地有天然联系的农民,同时通过立法使政府保有对土地使用进行宏观调 控的管理权,在此基础上,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发展新的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10.
周立 《河南经济》1997,(9):30-31
合理的土地经营,是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要求。在某些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初的土地问题法律中,土地所有权曾县有绝对的性质,原则上不受国家的任何调整,土地所有者有权按自己的意愿以任何方式使用土地,而无需考虑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营建高效率的先进农场,也可营造低效率的落后农场,有权把土地出租给任何人,土地所有者在依法买卖,赠予土地和按继序转移土地时,可以无限制地分割土地,这种绝对性的土地所有权有碍土地的合理利用,资产阶段国家便不断地修订法律以限制私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绝对性质。现在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农地的继承,买卖,赠予已不允许分割,农地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地使用法律,除了农地使用,国家区域规划,自然保护等等一般法律规定外,关于各类农地的专门用途和使用办法的大量较为具体的办法,包含在各部门立法中,在那些部门立法中,对农地使用人,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要求,不仅要求获得农地使用权的人具备使用农地所必须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求自然人必须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或具有多年的农业工作经验,执行规定的农地使用者可得到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如果违反规定则会受到制裁--从取消优惠政策到取消农地使用权,直到把农地交给另一个使用者,我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借鉴市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土地使用者提出不同的要求,用法律的形式界定土地使用权的属性,从法律和政策上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户消费转型升级引发各方关注,但鲜有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文章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变动和生计策略调整对农户消费的传导机制,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农地流转对农户消费影响的社会资本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消费基尼系数总体呈缩窄趋势,但农地转出农户相比农地转入农户具有更高的人均消费支出及消费不均等程度;(2)农地流转能够影响农户关键自然资本改变和生计策略调整,从而显著提高农户消费水平,且参与农地流转农户相比未参与农地流转农户具有更高的消费动机;(3)社会资本在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过程中对农户消费存在微观中介效应,即社会资本越高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越大,且能够通过提高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机会和扩大其多元化收入来源,间接提升农户消费水平。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背景下,应积极有序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地转出户非农就业,并强化农户社会资本建设,提高农户多元化收入,从而全面助推农村消费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资兴市五个乡镇的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不同农地流转经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调研,并对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制度背景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农地流转方式和农地利用方式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投资产生了影响,从而引起了生态环境效益的变化。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应加强绿色耕种技术和方式的推广,并进行一定的补贴;完善农地流转制度、信息建设;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切实帮助农民做好粮食的销售问题;加大政策宣传,提升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引进新的生态肥等环保产品鼓励农民使用。  相似文献   

14.
曹正勇 《乡镇经济》2008,24(3):32-35
大力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是促进农地使用权健康、合理、有序流转和集中的关键。大城市郊区因地缘优势往往成为农地使用权市场的“温室”和“试验田”,对大城市郊区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整个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培育。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分层聚类、对比等方法对大城市郊区两种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制度环境以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并规范其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地资本化是农地产权的资本化.农地资本化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以坚持农地集体所有,严格土地用途,用活使用权为原则.目前,农地使用权资本化途径较多,实际还应推进集体建设用地非农资本化经营和农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制度;而农地所有权资本化途径主要体现为农地征收、征购、平等交易等.农地资本化要顺利健康推进,促进城乡统筹深入全面发展,还须在农地产权制度、农地市场、技术与人才、社保体系等方面构建起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农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地的有效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农村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并不活跃。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理论假说,认为中国农村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会束缚农地使用权的流转,然后利用一个覆盖中国六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双变量Probit模型,考察了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对农户参与农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的影响,同时解决了信贷资金可得性变量的内生性,结果发现:信贷资金可得性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而土地交易成本、非农就业机会、地权稳定性及农户人力资本特征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产权制度是指农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各项权能的处置和划分。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内在变量,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不能使外部收益内在化,导致现行制度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透析了农地使用权资本化运作的经济学原因,阐释农地使用权资本化的重大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解构农地资本化运作所面临的制度、市场等诸多障碍,最后给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农地使用权股份化利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地使用权股份制改革,必须以保障农民权益,稳定与发展相结合、充分实现农地效益为基本前提.其制度设计应该完善现有的个体农户的农地使用权股份化制度,促进个体农户经营有机联合;建立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实施股份合作制经营,促进集体共有财产权与个体农户农地使用权有机统一;循序渐进将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苑  汪洋 《开发研究》2003,(5):56-57
由于农业发展缓慢 ,农地制度创新已不可避免。从甘肃实际看 ,宜采用渐进式改革 ,强化农民现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 ,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实行“国有永佃制”。同时 ,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立法保障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