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其实房地产的核心问题除了房价之外,还有地价。如果不是土地市场被饱受批评的“招拍挂”制度垄断,房价是不会涨这么高的。“招拍挂”的出让方式,在这两年几乎变成清一色的拍卖,而所谓的拍卖,其实说透了就是政府想把地价卖个最贵的把式,归纳起来的特点一是土地供应不透明,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9):14-15
【英国《金融时报》2月22日】是房价拉高了地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是土地供应赶不上开发需要,导致房价上涨,还是开发规模过大,导致了住房“结构性过剩”?这组问题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日新一轮争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林阿其 《开放潮》2006,(5):36-37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针对当前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对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成本推动论”,认为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一种是“需求带动论”,认为房价上涨引起了对土地需求增加,带动地价上升。本文围绕漳州市区以招拍挂或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后已经上市的房地产项目选取22个进行调查测算,从理论和实例角度对不同出让方式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官商勾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官商勾结已成为潜法则,是这个行业赢取暴利的基础。地方政府在土地开发一级市场中,低成本征收高成本卖出,赚取差价;开发商则不仅在土地二级、三级市场通过炒卖土地,而且通过炒卖楼花等众多手段,牟取暴利。地方政府的行为提高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成本,开发商的行为直接导致房价节节攀升,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房价更快地上涨。  相似文献   

5.
茅于轼 《发展》2010,(8):7-8
国家为了粮食安全,设置了一条18亿亩耕地红线,不许越过,用以限制任意将耕地转换成开发用地。从现实生活来看,我国的粮价并不高,国家还要抬高粮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相反倒是房价太高。房价高不是建材贵或盖房的劳动贵,而是土地贵。土地供应有18亿亩红线的限制,所以贵。如果允许自由转换,一定会有大量土地转变成开发地。土地供应增加,开发用地也就不贵  相似文献   

6.
乔林  孔淑红 《中国经贸》2012,(6):143-144
本文利用2001-2009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分析了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关于未来房价的预期实现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降低了土地供给水平,导致市场参与者形成土地减少、房价上涨的预期,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也对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进行改革,破除政府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对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严格土地管理”。针对当前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势头,对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成本推动论”,认为地价上涨推动房价上涨;一种是“需求带动论”,认为房价上涨引起了对土地需求增加,带动地价上升。本文围绕漳州市区以招拍挂或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后已经上市的房地产项目选取22个进行调查测算,从理论和实例角度对不同出让方式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进一步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不同主体对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价值增值部分的不均衡分享现状,分析了土地的“招拍挂”出让方式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提出了土地出让带来的成本和乘数效应、财政效应、竞争结构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并据此提出了基于提高住房资源的利用效率、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和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为导向的促进房价理性回归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08,(10):14-14
房价从南至北的下挫,但以北京为首的环渤海地区房价依然没有明显下降的迹象。北京,或成为本轮房价下跌的最后一个堡垒。2008年最后的四个月,尤其是被称为“金九银十”的9月、10月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开发商亦将促销手段从最初的暗降,转变为明降。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环渤海区域受此次调整波及的时间较晚,市场进入观望期的时间较短,开发商尚未开始采取大幅降价的促销手段。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新年伊始,房价仍然“跌”势不减,多数开发商还是理智地选择了以降价方式来适应市场。这其中,万科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2009年新年伊始,成都楼市依然未改2008岁末价跌量升的主要趋势,房价仍然“跌”势不减,但“房价究竟还会跌多久?”“成都房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这些萦绕在购房者心头的问题成为了左右2009年楼市走向的最直接要素。  相似文献   

11.
徐斌 《西部论丛》2008,(7):17-17
国内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寒冬。这场酷寒的要害并不是购房者的观望心态,也不是房价变化和成交量萎缩,而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的行业资金短缺。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正在被快速吸干,资金链已成为套在部分开发商脖子上的“绞索”。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土地整顿中清理出一个惊人现象:许多地方的大量土地不是储备在政府手里,而是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譬如东部某地,房地产开发商囤积的土地就有不少于6000公顷未开发。开发商囤积居奇,趁政府规范土地市场之机,大幅抬高地价,到土地二级市场上牟利。这已成为影响当前土地调控效果的大隐患,现行土地储备制度亟待改革,土地储备的主体应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开发商囤积土地滋生四大积弊有关房地产研究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放任开发商储备土地存在四大积弊:弊端之一:政府“种树”投巨资,开发商“乘凉”得暴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  相似文献   

13.
据称,在1998年之前,广州曾经以协议方式出让大量土地,这些被房地产开发商圈起来的土地,一部分因资金实力原因而未开发,甚至通过“地下市场”炒买炒卖;一部分则筹集了资金进行开发,而中途因资金链断裂,成为烂尾楼。  相似文献   

14.
GDP房价推手     
易宪容 《新财经》2010,(8):30-31
卖土地是地方政府最直接、最简单的增加GDP的方式。只要不想让房价下来,再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只能是“空调”,房价越调越高  相似文献   

15.
丁军 《特区经济》2010,(12):283-284
中国城市土地供应方式经历了由无偿划拨到有偿出让,从协议出让到招拍挂出让的转变历程,当前招拍挂已经成为经营性用地的唯一出让方式。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利益驱动下,土地单一垄断供应体制下的"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已经成为影响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应从根源上切断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利益链条。  相似文献   

16.
“房价之所以高,最大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让金过高以及收取的相关税费过高。因此,不调整房地产过高的土地出让金及相应税费,房价就不可能跌下来。”  相似文献   

17.
《四川经济研究》2006,(5):12-12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日前出台今年土地供应计划,提出经营性用地供应将适度控制单宗土地规模,原则上单宗地块面积控制在200亩以内。供地规模“限大”,对平衡楼市供需关系、稳定房价、培育市场活力将起到积极作用,这也为中小型开发企业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戴海波局长谈:浦东新区社会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吉木水浦东开发不是单纯的项目开发和土地开发,而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开发,是522平方公里土地的城市化过程,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社会发展摆上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国政府稳定房价、抑制楼市过度投资行为,可能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一个必要选择。在保增长的诉求下,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一年,2010年我罔的土地闸门打开了一条缝隙。  相似文献   

20.
张葛 《浦东开发》2002,(6):14-15
八面临风,张江正在起飞,逐渐成为世界级浦东开发开放进展中的新亮点。而张江的快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元投融资平台”。张江高科技园区启动后前八年,主要实行以土地开发、批租为主的“滚动空转开发”模式,这种政府注入土地,开发公司以土地使用权向银行贷款获取开发资金,然后再批租土地、引进项目的筹资方式,难以承担一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开发建设的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