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南模式为基本特征的苏南经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的“苏南模式”孕育与形成阶段;二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产权改制及大规模引进外资阶段;三是进入2l世纪后的新经济格局形成阶段。本文对苏南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及当前的经济格局进行了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2.
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和发展一样,苏南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九十年代以前,苏南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原有的苏南模式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后半期,苏南再也不囿于此,而是进行了激烈的变革,变革的结果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实践做法。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根主线就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移过程中,城市化正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就是说,苏南已摆脱了过去的传统的乡村经济的老格局,逐步跟城市、大城市、国际经济接轨,已逐步溶入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潮流。与乡村经济相比,苏…  相似文献   

3.
历史地、辩证地、前瞻地审视苏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苏南模式引发一场争论。据网上扫描,涉及此一课题的文章在千篇之上,其中否定和基本上否定苏南模式的约占 90%。苏南的同志大多不赞同,尤其是市县和乡镇的新老干部感到惶惑甚至伤心。有人问我持什么看法 ?我认为,只要历史地、辩证地、前瞻地给以审视,应当还苏南模式的真面目,并对其未来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历史功绩不容埋没  苏南模式的内含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70年代,首先是乡镇企业 (当时称社队企业 )的异军突起; 80年代,延伸为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90年代,提升为走向现代化的具体道路。作为城乡结构…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5.
如果对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进行回眸,我们就不难发现,苏南模式已出现了一个演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过程。 在苏南模式形成之初,人们对非公有制经济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歧视和排斥的态度。那时,就是货真价实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为了在社会立足,也都载上了“集体性质”的红帽子。苏南大地,几乎形成了“大树底下无丰草”的所有制格局。 然而,模式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十几年来,苏南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经过了两次大的调整:80年代后期,苏南乡镇企业抓住国家对外开放的机遇,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合理大胆地利用外资,一批批外来资本注入苏南,一个个混合型经济应运而生。进入90年代,苏南地区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苏南格局的创新——论重建社会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苏南模式是在风风雨雨中诞生和成长的。 20年前,计划经济桎梏尚未打破之时,曾有人指责苏南模式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产物,以小挤大、以小吃大,挖社会主义墙角,干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20年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潮流中,又有人指责苏南模式是计划经济和人民公社体制的怪胎,是政府经济,“二国营”,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苏南模式到底是什么 ?理论界何以反复指责 ?莫衷一是。理论界的人士可以闲而论道,对“不讲模式,只讲现实;不求形式,只求实质”的苏南基层干部群众而言,则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  15年…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织和领导,其发展和变化将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代表世界经济未来变革的主流。因此,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历史高度,研究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和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探索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吴红 《江南论坛》2003,(4):20-21
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现代化中较先发展的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苏南农村在全国农村中率先步入小康,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时过境迁,当年“苏南模式”的发展思路受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苏南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人的观念变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苏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现代价值观念和经济伦理精神的支持,而这根本上需要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青年人来为苏南农村的经济转型提供观念与智力上的发展平台。一、苏南农村经济转型的背景最先富裕起来的苏南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南特色…  相似文献   

9.
所谓“苏南模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苏南一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及路子的一种理论概括,其主要特征是以乡村工业为主,以集体经济为主,以地方政府直接推动为主。为了便于研究,理论界学术界都把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及路子概称为“苏南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立,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竞相发展,“万花筒”般的经济现象引起了人们各式各样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思考,曾经红极一时的“苏南模式”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而且是否定的成份颇多,甚至带有“全盘否定”的味道。而相当一部分处在“苏南模式”的“局中人”在繁杂纷呈的议论声中,产生了迷惑,产生了失落感,甚至处于一种彷惶、无所适从、无所作为的状态之中。在这一情势下,冷静思考,正确认识,立足当前大背景,对“苏南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创新、提高的途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过去30年,苏南人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使人无法回避“苏南模式”。在新的世纪里 ,“苏南模式”是否过时了?面对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苏南模式”将 何去何从?日前,在江阴华西村召开的“苏南经济的新发展研讨会”,汇聚了各路专家,对 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专家们界定:“苏南模式”是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在江苏南部 农村出现的一种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加工工业为主的经济运行形式,对推动全省乃至全 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突破我国长期形成的“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 ,城…  相似文献   

11.
吴强  孙文博 《经济纵横》1993,(11):24-28
<正> 在普遍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地区以大大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80年代,广东充分发挥其特殊的优惠政策、邻近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遍布世界各地的众多侨胞等优势,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先锋;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拉开了经济大发展的序幕。那么,继广东和上海之后,哪里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热点呢?我们认为,是北京。北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已经开始释放,其发展前途不可限量。这种推论来自于对当代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着眼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张建新冀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为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县之一。冀州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沿海地区来比相对薄弱。近年来,我们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经济强市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并站在时代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自觉...  相似文献   

13.
再论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南模式的议论由一个时期的沉寂到再次升温,是件好事。这正是说明了如何在客 观评价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同时,科学看待其内在缺陷,推动其创新演进,是值得经济界、 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 ?》一文的基础上,再略陈浅见。  一  对苏南模式,过去尽管也是贬褒不一,但比较起来,还是对它肯定、推崇的声音多些 。现在来说,主要不是对它的历史功绩有异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今后苏南模式还有没有指 导、推动实践的积极作用上,用明确的语言说,就是苏南模式是否过时失效,…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南人民创造的“苏南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和正在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它的历史功绩蜚声中外,永垂史册,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启动,这一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让“苏南模式”注入新的活力,看来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是解决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有效途径。该文认为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也有其阻力和粘性,因此政府推动是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苏中和苏北接受苏南产业转移中也应当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好人力资本,以取得地方经济、企业效益和政府的"三赢"。  相似文献   

17.
姚铁明  贾茹 《当代经济》2008,(9):100-102
区域经济的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毗邻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获得了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为苏南营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金融服务对苏南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先导作用。尤其在促进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服务的先导作用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苏南外资推动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效用代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不明白和不明晰自己在发展中曾经或正在付出的巨大代价,那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该文通过分析苏南利用外资的历史与现状,得出当前苏南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客观上要求以低代价经济增长理论为指导,集约利用资源,走"外资带技术,技术促发展"的可持续之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苏南模式,人们通常用“三为主一共同”来概括.所谓“三为主一共同”就是所有制结构以乡镇村社区集体为主,经济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农民共同富裕.其实这种概括早已不能准确反映苏南农村的实际了.苏南模式与其他模式一样,是农村改革开放的产物.它的历史功绩如日到中天,早已载入史册;它的发展活力,如春回大地,永远生机勃勃.尤其是进入90年代,苏南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对改革以来江苏省65个县级单元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根据Mann-Kendall法的突变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划分为1978—1999年和1999—2007年两个阶段。据此,采用聚类分析对1978年、1999年和2007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其中,1978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1999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化为苏中地区向苏南地区集聚,苏北地区向苏中地区集聚的特点,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为更加向苏南,尤其是向苏南东部地区集聚的特点。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978、1999和2007年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因素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