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住宅纵横谈之三小康住宅中的公共空间:厅乔悦春宅的套型,是为满足居住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质单位类型。居住者大部分生活行为是在套型内进行的,住宅中容纳这些生活行为的空间称之为行为单元。不论套型如何,合理设置行为单元是居住舒适、方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小康住宅的政策环境丁世华,乔悦春在小康住宅纵横谈的系列文章中,根据北京实现小康居住水平的相关政策,我们勾勒了北京小康住宅的前景和基本模式。表-和麦二概括了这些内容。表一:北京小康住宅前景表二:北京小康住旗模式①②建设部《小康居住目标建议》中“一般目标...  相似文献   

3.
小康住宅纵横谈之八:建立完善的小康居住水平统计指标乔悦春前面我们谈了小康住宅的具体形式,即无论在面积、套型,还是在功能、设备配置上,亦或居住区服务及环境等方面,都有其具体衡量标准,这些标准是在调查北京市部分住宅楼房住户居住水平和居住意愿基础上得出的。...  相似文献   

4.
绿色居住建筑体系是指自然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少,无污染、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居住质量、商性能、高生活品味的住宅建筑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5.
三言两拍     
《东南置业》2002,(2):8-9
住宅: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套型:按不同使用的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成套住宅类型。居住空间:卧室、起居室(厅)的使用空间。卧室:供居住睡眠、休息的空间。使用面积: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标准层:平面布置相同的住宅楼层。  相似文献   

6.
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居住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也是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义务。住宅用地是实现居住的前提。鉴于城镇住房保障的不足,为保障所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居住,本文分析了住宅用地保障的比较优势,建议改革城镇基本居住保障制度,调整基本居住保障新模式,实行基本居住保障普惠制:以“住宅用地保障”取代配售型住房保障,将单一的住房保障模式调整为“以住宅用地保障为主、以住房保障为辅”的综合保障模式,并以“政府划拨住宅用地,居民拥有房屋产权”的“新型共有产权住房”实现住有所居。此外,本文认为,住宅用地资源有限,只有限制奢侈消费才能保障基本居住。因此,国家还应在现行制度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城镇住宅用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弄堂建筑     
弄堂建筑:上海独有的产品 弄堂建筑是上海人所特有的一种居住样式,弄堂式住宅占上海居住建筑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其中为数较多的是老式石库门住宅和新式石库门住宅。干百万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祖孙数代繁衍生息居此屋檐之下。上海弄堂式住宅建筑的数量,据五十年代初的统计居全国之首,总数约有九干多处,住宅单元约二十万幢以上,其中拥有二百幢住宅的大规模弄堂约有一百五十余处。  相似文献   

8.
小康住宅的居住环境乔悦春实现小康居住水平,所要给予人们的不仅是套型合理、功能合理、设备配套齐全的住宅,还包括居住环境在内的整体居住水平也要达到小康要求。如果仅仅是住宅内别有洞天,解决了人类生活四大要素之一的“住”,可是走出家门后却为外部环境的脏、乱、...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建设部的调查,全国目前有85%左右的家庭对住宅重新进行内装修。当前,居民在住宅装修中由于不了解住宅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性能,而在住宅内部随意进行改造装修。这种随意性经常致使住宅的安全性能下降,轻使住户的正常使用受到影响,重将会对整幢楼房住户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引起重视,研究和排除各种隐患。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时代的车轮进入了新世纪.人们对住宅的设计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所有购房者都希望自己购买到的是符合新世纪标准的理想房屋,那么究竟怎样的房屋才能被称为跨世纪的住宅呢?本栏目将分几期向您介绍跨世纪住宅的设计标准,您在今后购房时只需按图索骥即可。跨世纪住宅是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城乡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相适应的新型住宅。它是按照现代家庭生活行为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建造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环境性和经济性的文明型住宅。它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住宅,但又必须充分考虑世纪之交,国家经济和居民预期可达到和可接受的水平。与既有住宅相比。跨世纪住宅的使用面积适度增加,居住功能完善合理,设备设施配置齐全,住区环境明显改善。跨世纪住宅的居住标准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面积标准住宅套型面积适当增加,不同类型配置合理。套内起居、炊事进餐、卫生行为、贮藏等空间的面积相对增大,尺度g?。内部各功能空间的使用面积分别不小于:起居厅为12m2-25m2;主卧室为12m2~16m2其它卧室为8m2-14m2:厨房为5m2-8m2:餐厅为im2-12m2,卫生间为4m2-4.5m2:双卫生间为6m2...  相似文献   

11.
董轶群 《楼市》2012,(24):44-49
2011—2012年度"广厦奖"有新要求——所有住宅类项目(含保障性住房)住宅性能等级标准达到2A级及以上,实行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做到住宅全装修。在2011—2012年度"广厦奖"评选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广厦奖"项目评价标准由原来的五个评价体系调整为六个评价体系,概括而言,即住宅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使用性能、环境性能、经济性能和物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评价体系对项目要求更高、更严,房子也要"内外兼修、德才兼备",如此,方能抱走一座沉甸甸的"广  相似文献   

12.
一、居住问题和居住保障的历史变迁 人类针对18~19世纪产业革命所引发的大城市的人口密集、住宅短缺、居住过密、传染病蔓延等有关住宅和城市问题,通过改善不良居住区,确立建筑和城市规划法规,完善住宅监督制度、公众卫生法、公共住宅供给政策等手段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住宅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20年的改革,我国住宅业无论从规模、质量、运营成果,以及对国家的贡献上来看,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发展规模 规模是表现事物量变的一个基本指标。我国住宅业经过20年的发展,从建筑面积来看:1979年到1998年的20年间,全国城乡共建成住宅15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居民住宅为33亿平方米,这一数据是1978年的4.6倍。 2.居住条件 除发展规模、人均面积、配套率这些硬指标外,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 3.销售面积、销售总额及个人购买力 1990年,全国…  相似文献   

14.
《湖南房地产》2005,(2):26-26
第一项指标:城镇人均居住进驻面积35平方米。每套住宅平均面在100-120平方米左右;第二项指标: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米,保障面达到98%;第三项指标: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平均每套住宅占面积达到14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满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生活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住房空间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我国城镇居民开始进一步追求居住环境综合品质的提升。首先,运用标准调研方法,基于室内、建筑、小区三个空间范畴,整理出含26项要素的理想居住环境要素清单;其次,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总结出8大居住需求维度,并提出为满足各类需求所应重点关注的要素名单;最后,基于优化满足8类需求的思路,梳理了理想居住环境的实现路径,为房地产企业的住宅品质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居住空间结构的合理程度,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整个城市效率的实现。居住空间变化的实质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整理了杭州市内具有一定规模住宅片区的信息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这些住宅片区的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将杭州市居住空间分成主城区老式小区、经济适用房住区、城区中高档小区、新区中高档小区和新区中低档小区等五类。分别阐述了这五类居住空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并归纳总结不同阶层区划化居住的特征,思考城市摆脱居住空间分异负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居住文化必然首先通过住宅予以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住宅中,普通老百姓住的四合院,达官贵人和皇帝住的府邸和宫殿,就反映了不同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们,在居住水平和居住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李大慧  刘维彬 《价值工程》2011,30(31):65-65
随着生活空间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设计中的健康因素越来越关注。本文从住宅设计的健康理念出发,对住宅居住环境、居住空间和住宅物理环境的健康设计进行探讨,进而为人们创造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9.
居住文化的基本概念 过去,人们把住宅单纯地说成是人们居住和休憩的建筑物,属于生活消费品性质。其实,住宅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于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目前,住宅不仅具有居住休憩这一主要功能,而且具有学习功能、工作功能和娱乐交往等功能。因此,住宅既是生活资料,又是享受资料,还是发展资料,是一种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20.
《浙江房地产》2004,(1):5-9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近年来,随着我省住宅与房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地推动,住宅与房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