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你可能不知道青海省格尔木市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市了,她囊括了唐古拉、可可西里、昆仑等方圆百里的戈壁高山,面积达12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几乎大半个青海省都隶属格尔木;你或许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金镶玉,其中的玉就产自昆仑山。带着诸多的憧憬,我踏进了这享有西北"高原明珠"之称的格尔木,这里的羊肉、酸奶,以及市区里到处能见到的藏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电网已于2002年元月1日正式移交省电力公司运行管理。省电力公司组成了以魏海平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格尔木电网接收工作小组,记者跟随接受工作小组前往体验了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在海西州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格尔木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山川独特、资源丰富,随着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彰显和交通等条件的不断改善,格尔木西部地区的社会各项事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其中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经多年研究论证,笔者提出格尔木西部地区"一线一点"旅游走廊的设想,以此探索格尔木全域旅游的新途径,推动格尔木旅游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底我到格尔木,驻足其间市委副书记刘传河同志陪我游览全市一周,看到格尔木市区的变化今非昔比.20多年前我曾两次去拉萨时途经格尔木,那时的格尔木对我的印象只是一处进藏的食宿站而已.现在的格尔木市中心30平方公里内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餐饮、住宿、邮电通讯、商贸十分便捷,特别使我感到欣慰的是,市区绿树成阴,飞机场附近大面积绿化工程正在推进.据介绍,格尔木地区年降雨量很少,气候显得干燥,蒸发量大,但格尔木"河流密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5.
王欣 《走向世界》2010,(8):86-89
他们都是80后,却有着不惧艰险、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他们因航海而走上了同一条船,并因此携手并肩,勇闯难关;他们经历过强风巨浪、地狱般的历练,却用中国硬汉的成熟和本色坦然面对;当使命完成的那一刻,他们强忍住的男儿泪水再次打动了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刚刚跨入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的时候,“青海省、西藏自治区、驻格部队联合开发格尔木协调会议”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次友谊的盛会,不仅是格尔木开发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两省(区)和驻军部队进一步加强联合和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凡是熟悉格尔木历史的人都知道,解放以来,格尔木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发生的每一个变化,无一不凝结着我们两省(区)三方人民和部队官兵辛勤耕耘的心血。格尔木的发展历史,是青、藏联合开发、军民共建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7.
2001年5月1日,安塞县高桥乡近千名干部群众自发汇集到阎桥村,为他们的好乡长肖子广送行.素洁的花圈200多个,送行的人流从村口排到村尾,朴实的山里人用泪水表达与肖乡长的血肉感情.一些村民跪在灵柩前哭着说:"这好的人,咋说走就走了……"  相似文献   

8.
他们都是80后,却有着不惧艰险、挑战自我的坚强意志;他们因航海而走上了同一条船,并因此携手并肩,勇闯难关;他们经历过强风巨浪、地狱般的历练,却用中国硬汉的成熟和本色坦然面对;当使命完成的那一刻,他们强忍住的男儿泪水再次打动了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藏羚羊,分布在新疆的阿尔金、西藏的羌塘、青海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濒临灭绝动物;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精灵",是青海格尔木的代名词,"藏羚羊"三个字的出现和使用,使格尔木成为全中国及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藏羚羊以生活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和顽强的生命力等特点,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类体育锻炼精神和奥运理念,成为众多体育竞技者不懈追求的目标;电影《可可西里》在全国大范围的公映、2008年奥运会的申吉成功、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让"天路"的明星--藏羚羊"迎迎"备受世人喜爱,使"藏羚羊、可可西里、格尔木、青海"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4月20日晨,7.0级地震再袭四川,震中芦山损失惨重,在山崩地裂、废墟瓦砾、鲜血泪水面前,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战突如其来的灾难?21日,读者看到一幅照片,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头上裹满纱布,上衣血迹斑斑,却微笑着安慰救援人员:"叔叔我没事,我不哭。"不禁想起汶川大地震,震后不久,网上就出现了"含着眼泪的幽默":"你要震就震吧,就当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20日是格尔木西藏基地创建40周年。在40年的艰苦岁月里,无数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艰苦奋斗,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将这戈壁滩建设成为柴达木盆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昆仑山下一座欣欣向荣的青海第二大城市。而且还为西藏建设了一个公共设施比较完善,内部机构比较齐全,行业部局较为合理,基本上成龙配套的格尔木西藏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于9月8日批准了《格尔木资源开发试验区方案》,10月23日在格尔木隆重召开了格尔木资源开发试验区成立大会。这是“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通过格尔木各族人民的努力开拓,一座中国西部的盐化工、石油化工基地一定会崛起于柴达木盆地。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格尔木,如果我去西藏,一定要坐着火车去看你。我想像察尔汗盐湖中卤水浩淼,盐田风光对映着远处的海市蜃楼。我想去托拉海畔看那著名的格尔木胡杨林。我会在格尔木黄金般的落日下看见我五岁时的媳妇,她向我的来路张望,背影多么像一头鹿。格尔木,如果我和她走散在高原的深处,我请你一定把她带回家。——薛林荣《我想念的格尔木》  相似文献   

14.
一到西宁,我们就听到介绍说,柴达木盆地是世界罕见的聚宝盆,而格尔木是盆底.以格尔木市区为中心,在240公里半径内聚集的矿产资源,以价值论,在中国首屈一指,无处可比;在全球也极为罕见.石油、天然气、锡、铜、玉石等资源暂不论,盐湖是格尔木最具优势的资源.刚进市区,劈面看到"富钾天下,镁不胜收"的巨幅标语,让我们击掌叫绝.进一步考察后,我们才了解了这幅标语不仅贴切、生动、略含调侃和幽默,而且包含着察尔汗盐湖开发前景的远大预期.  相似文献   

15.
1979年,知青大返城的热潮波及格尔木,农建师的山东籍知青大部分返城,回原籍重新创业.去年,当格尔木军垦40年的时候,返城的山东知青组成访问团回到青海,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当年的足迹.今年6月份,由依然奋战在格尔木的老知青和年青的新闻记者组成回访团,带着问候与祝福,辗转万里奔赴齐鲁大地,回访了青岛、烟台、淄博、济南等地的部分老知青.回访团被他们至今依然不减且愈发浓郁的格尔木情结深深感动.现形成此文,谨向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和今天仍然奋斗的建设者们致以至真至诚的祝福.  相似文献   

16.
梦想总是很美。那些追逐梦想的故事,总是很精彩。这样的精彩,缘于故事里混合了无数逐梦元素:汗水、泪水、孤独、彷徨、曲折、成功、圆梦……在耿直与热情之外,外来者或匆匆过客爱用"勤劳""坚韧"之类词汇,描述他们眼中的重庆人。这种描述客观而准确。在全球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重庆人奋斗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格尔木的兵     
"我是格尔木的兵!" 这句兵语,是昆仑大兵们从肺腑里呼喊出来的心语.它隐藏着青春的激情,凝储着深沉的热爱,袒露着军人的使命,它像一口大钟,高挂在格尔木路口,无论多雪的冬夜或扬沙的夏午,随时都可以敲响,声震远方.  相似文献   

18.
1955年10月,被称为“打破‘无人禁区’迷信”第一人的西藏公路局局长穆生志将军,带着铁道部西北设计分局(1956年成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的曹汝桢、王立杰、刘福基三位工程师,开始了青藏铁路的勘测工作。 此后,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直到1984年西宁至格尔木段铁路正式通车时,格尔木至拉萨段铁路仍然是一片空白。于是,修建青藏铁路就成了几代建设者和藏区儿女的梦想。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青藏铁路。一石激起千层浪,西藏人民欢腾了,全国人民欢腾了,那些曾经参与青藏铁路勘测与设计的建设者们纷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过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追求自由浪漫的工作和生活,但现实中却有几多无奈。走近山东的SOHO族,去找寻他们的快乐和悲伤.欢笑和泪水,你会发现在SOHO这个冷酷的现代包装下,他们是一群充满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该记住今天这个日子,2004年6月17日下午,我们在柴达木腹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格尔木,举行"记者作家柴达木行"新闻发布会.天公也为我们助兴,红灿灿的太阳挂在昆仑山顶,碧蓝的天空静静地平平地接受着阳光的抚摸.青藏铁路的起点南山口车站上,又一列试运行的火车拉响汽笛出发了.今天是个好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