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基于非径向的动态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NSBM),通过双维度考量城市内部网络结构与时间跨期因素,测算得到2003-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低碳转型动态评估指数;然后,以城市实施环境立法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城市环境立法对低碳转型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城市环境立法能够显著推动低碳转型进程,且这一影响效应随立法强度的提升而增大,这一结论在多重情形下依然稳健。综合型环境立法和大气污染环境立法更有利于推动经济低碳转型。此外,城市环境立法对创新型政策试点城市、“两控区”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环境立法主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监督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来推动低碳转型。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环境立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对相邻城市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推进与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绿色专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行强制许可制度等措施,形成了绿色技术领域各具特色的保护模式,有力推动了绿色专利的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绿色专利的立法、司法和国际制度环境均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诸多不足。从法律调控角度出发,研究了美、日、英等绿色专利强国的实践,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法律调控经验,结合我国绿色专利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提高立法保障水平、完善执法保护体制、合理实施强制许可、建设快速通道等方面促进我国绿色专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宋晶 《经济论坛》2014,(11):140-142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诸多环境问题,本文立足于环境伦理学并借助相关资料,对城市建设进行分析,提出环境伦理下商丘生态城市建设所要遵循的目标和原则。从华商文化、城镇化布局、乡镇特色、生态安全、绿色交通、水土资源、社会治安等方面构建商丘生态城市,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以引导中国城市合理规划,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建城市大园林,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走进世界先进行列。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概述,在说明城市园林建设所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是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加城市的魅力.目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法律保障,本文从我国城市文化建设法律保障的立法现状和构建法律保障体系两个方面阐述观点.  相似文献   

6.
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实现绿色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成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全面考察三批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成立;(2)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政策效应的重要渠道;(3)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城市、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排放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外围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排放城市;(4)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还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了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未来政策上应扩大低碳城市的覆盖范围、提供财政支持、引进相关人才,并形成区域间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以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围绕低碳绿色经济、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绿色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城市建设目标分解的基础上,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中国低碳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SWOT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于"三生"共赢理论,分析低碳绿色城市发展战略与管理模式,分析中国城市建设的战略问题,依据PEST分析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科技和节能减排,从理念、政策、体制、人才、技术、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探索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建设、适合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低碳绿色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邵光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71-172,217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纵向的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有较清晰的了解;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对制定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十分有益。通过对比上海和郑州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来提出通过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能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陈范红 《当代经济》2014,(24):88-8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概念无论从定位和建设重点都先进于低碳城市.为此,必须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分类考核、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和群众参与等方面工作,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需要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与之相协调统一。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是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的重要元素,承载着多种功能,它使绿色基础设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通过对绥芬河市绿色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以及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使绿色空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为绥芬河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林小莉  王德起 《技术经济》2022,41(11):104-113
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通过纵向的对比分析,可以使我们对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有较清晰地了解;通过横向的对比分析,对制定切合实际的城市发展战略十分有益。本文通过对比上海和郑州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关系,提出通过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创新能力建设等方式来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能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发展动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发展水平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比国内外实例,评述了我国当前绿色空间的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存在问题,从必要性、组成要素、构建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建设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体系,提出从建设绿色空间网络、开展屋顶绿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绿色空间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建设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绿色思维,建设绿色海洋社会。绿色海洋社会建设是政府主导下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海洋资源建设、绿色海洋产业建设和绿色海洋社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低碳园区是新常态条件下建设低碳智慧城市、发展低碳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发展低碳园区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绿色环境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城市化的进程也会使城市是未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集中区域,因此构建和发展城市低碳产业园区必然成为我国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立足我国城市建设低碳园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出低碳园区建设应通过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准入制度,努力建成统一的园区低碳标准评价、监督体系和碳排放数据统计与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的升级优化,吸引高端专业人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及相关的财税政策的扶持,统筹协调,促进园区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干,中小企业共同融合发展的能够实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低碳型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公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进步,绿色消费是建设生态城市的起点和重要支点。通过分析廊坊市公众的绿色消费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培育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和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