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丽冰 《经济月刊》2012,(7):133-133
素有“金丝小枣之乡”、“中国调味品之都”之称的山东乐陵,今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小五金产业集群。6月4日,国强集团五金工业园落成典礼暨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山东乐陵举行,当天还举办了国强集团成立25周年庆典。会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向乐陵市颁发“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牌匾,同时授予国强集团“中国建筑五金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称号,这是国内首家获得此殊荣的建筑五金企业。  相似文献   

2.
王有高 《经贸实践》2006,(11):18-19
在闻名遐迩的“五金之都”永康,物华废旧金属公司、经济开发区、中国科技五金城已分别成为永康五金制造业发展的材料供应基地、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成为永康经济发展的三大助力器。在全市1万多家五金企业当中有利废企业1千余家,年利废量达100万吨以上,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五金城依托永康五金产业而发展,伴随着市场的不断繁荣,市场对五金产业的促进作用也愈加明显,形成了市场与五金产业互动共荣的良性循环。追寻其个中缘由,在指导思想上的“三引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金文 《经贸实践》2012,(9):20-22
喝水的杯子有的是卡通造型,杯盖上一直微笑的米老鼠让人忍俊不禁,有不锈钢保温的样式,娉婷纤纤、晶莹光滑,宛若妙龄的少女立于眼前;滑板车也有会“吐”泡泡的,据说在阳光下更有流动的光彩,惹来身后一群孩子的追逐;传统的电动工具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锂电池的可充电性质让施工人员彻底摆脱了冗长的电线困扰……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永康市素有“百工之乡”、“五金之乡”之称,历史上就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传说。这种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工商情结,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被演泽成为永康以五金制造业为支柱的区域特色经济,五金制造业已成为推动永康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经过“保温杯热”、“防盗门热”和“滑板车热”等几轮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6.
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半丘陵地区。素有“五金之乡”的美誉,目前永康市“中国科技五金城”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业基地。五金产业是永康的主导产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五金机械、电动工具、保温杯、防盗门、滑板车、化工、建材等。永康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保温杯生产基地。一、永康市五金产业的发展现状1、发展形势分析。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方向的转移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11):50-50
中国科技五金城创建于1992年,经过16年的建设培育和改造提升,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位居“中国十强品牌市场”榜首。目前市场总占地64万平方米,拥有金城、金都两个市场群,营业店铺4630间,经营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机电设备、金属材料、装饰建材等数万种五金产品及相关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及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8.
从五金博览会看浙江省永康市会展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慧 《经济师》2009,(3):285-286
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誉的会展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会展旅游能有效推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其具有诸多常规旅游产品所没有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以五金产品而闻名的浙江永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永康会展旅游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浙江永康人文历史丰厚,五金产业源远流长,传统五金工业造就了永康以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目前,全市有五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璜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一万多个品种,许多五金产品产销量居全国之最。永康经济建设取得喜人的成就,凭借传统五金工业的优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基本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的经济发展格局。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6亿元,增长10.8%,财政总收入8.01亿元,增长38.1%,综合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0.
李兴旺 《经贸实践》2008,(11):42-43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永康市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的经济发展特点,“永康五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荣列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正>永康市聚焦打造“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目标,启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着力增强五金产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筑牢永康市“世界五金之都”的标签,为永康五金“发力起跳”积蓄动能。强化工作模式创新,重塑部门管理模式永康市组建了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指挥部“一办四组五专班”,突破了行政职能划分的界线,构建了三级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永康五金产业区发展概况 浙江永康有近万家五金生产企业,生产的五金产品涉及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房用具、不锈钢制品、防盗门、电动车、汽摩配等八大行业l万多种产品。五金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90%,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是闻名全国的“五金之都”,连续四年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前50名。永康五金产业区在经历了“企业数量的增长主要表现为水平式增长,企业之间缺乏明显分工,企业数量增加相对缓慢(OA段)”和“企业间横向和纵向分工大量形成,外部经济、灵活专业化等效应迅速释放出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AB段)”两个阶段后,  相似文献   

13.
赵瑾 《经济论坛》2012,(1):67-69
浙江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与发展,已位居“中国十强品牌市场”首位,也是浙商行业龙头市场.但是,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专业市场的功能与地位逐步下降.如何延续永康五金专业市场的生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浙江经济,服务于浙中市场群整体提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永康五金专业市场转型、提升的动力以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业强省建设是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省长夏宝龙明确指出。“要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强县。来支撑县域工业百舸争流。形成一个又一个梯次方阵”。并要求工业大县“必须拉高标杆,自我加压。赶超一流。引领更多的县(市、区)成为工业强县(市、区)”。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工业强省建设”专题栏目.着眼工业强县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实践。通过展现、交流各县(市、区)做强工业的好思路、好举措、好典型、好经验,引导全省经济向稳中求进方向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根据  相似文献   

16.
《大陆桥视野》2010,(3):19-19
4月7日至9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将举办一系列传统的食品和农技展,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食品市场-2010”、“糖果产品展-2010”、“设备、包装及包装材料展-2010”和“农业技术展-2010”。展会组织者是哈萨克斯坦食品工业和加工业联合会。  相似文献   

17.
裘海花 《时代经贸》2011,(10):82-82,85
会展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而永康以五金制造闻名,在此基础上,永康政府积极发展五金展会。本文以永康为例,通过对永康五金博览会的状况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毛立波 《经贸实践》2008,(11):37-39
永康,百工之乡,传承千年的小五金手工艺,养育了一代代能工巧匠。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永康深厚的五金文化积淀才焕发出工业文明的光芒。30年后的今天,小县城已经成为有近万家五金企业,全国最大的电动工具、衡器、金属安全门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闻名海内外的“五金名城”。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永康五金业也遭受了新的冲击。站在历史发展的难得机遇时期,永康市委、市政府把经济的转型升级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以战略眼光谋划与推进未来目标的实施。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市委书记徐建华。  相似文献   

19.
一、产业集群的地位和作用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相同产业或相关性很强的产业)的企业根据纵向专业化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大量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产业组织。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载体,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产业集群的发展,大量企业的“云集”,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促进专业化分工合作,行业内的信息流动、技术外溢和领域内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大大降低外部交易费用和成本,获得比较成本优势,有力地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前些年,永康市依靠拼资源、拼劳力、拼消耗使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长此以往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