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工业碳排放量高、涉及门类复杂,需要充分认识其碳排放的特征与短板,尽快制定减排方案与具体路径。本文基于对深圳工业碳排放量的精确核算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揭示各影响因素对深圳工业碳排放的作用效果;并设置情景分析,得到深圳市工业碳减排的路径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工业碳排放整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系数是抑制深圳市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就业人口、人均产出和包含技术进步的碳排放强度每增加1%时,深圳市工业碳排放分别增加0.484%、0.650%和0.879%。在低人口增长率、低人均产出增长率、高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情景下,深圳可以实现不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减排目标。本文结果可以为深圳市工业“碳中和”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递归分析方法,考察增长-能源-排放关系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任何大规模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存在着由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链,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十多亿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不顾中国人口规模庞大等基本国情,一味地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责任,将可能延缓乃至阻碍低碳经济在欠发达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对高碳排放强度地区而言也面临较大压力。基于翔实的数据,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高碳排放强度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减排压力,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结构、低碳技术、行业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公众参与、制度与市场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具体建议,为甘肃省和其他高碳排放强度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计划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这成为中国量化减排的环境规制新要求,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国,对外经济发展与经济低碳转型关系密切。文章以中国工业部门20个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外商投资和贸易开放对中国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尝试推导SRIO模型计算出口净隐含碳强度划分外贸高低碳行业,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工业部门整体和分类行业的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减少行业碳排放强度,行业整体和高碳行业的外商投资规模扩大会增加碳排放强度和总量,而低碳行业的外商投资规模扩大则有助于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且存在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EKC)"。文章从中国工业部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吸引高质量外商投资以及注重发挥研发和科技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对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显示,数字化具有减排红利,能够显著降低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且该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在西部和高碳排放强度地区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能够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改善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拓展分析显示,数字化减排红利的长期效应依然显著,且随着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减排红利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理论模型表达式,详细计算各种能源的CO2排放系数和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以此作为工具模型计算和比较中国29个行业的国内CO2排放量和这些行业部门出口产品在国内的排放量,最后提出以行业部门领域碳排放深度测算为基础的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7.
邓忠奇  王亮  庞瑞芝 《南方经济》2018,37(12):78-97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服务业绿色发展问题。能否在减排成本最小的前提下提高服务业增长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径?为此,文章创新性地将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入服务业部门,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非线性规划等实证研究方法测算2004-2012年中国服务业14个细分行业的绿色效率和碳排放影子价格。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方式并非"绿色",服务业减排成本和碳排放量逐年增长,减排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文章设计的排放权交易模型下,服务业细分行业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影子价格,从而实现一条绿色发展路径,该路径满足帕累托有效和投入产出技术有效;在均衡路径上,流通服务业应出售排放权,而其他减排成本较高的服务业购买排放权。  相似文献   

8.
在碳交易政策下,文章针对二级供应链构建减排博弈模型,研究碳政策和碳排放转移对供应链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强的碳政策强度不一定能有效激励企业减排,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才是激励企业减排的有效策略。制造商向供应商发生碳转移时,产品减排率提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增加。对于低排放企业,政府不宜制定过强的碳排放政策,而对于高排放企业,应提升碳政策强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国外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出发,总结了国外温室气体减排经验,继而从碳排放和非碳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途径和特点,并通过投入产出法对农业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7年农业直接碳排放量为985.26万吨,直接碳排放强度0.1593吨/万元,隐含碳排放量为4452万吨,隐含碳排放量强度0.72吨/万元。在借鉴国外温室气体减排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工业直接排放是城市节能减排的重点与难点,影响城市未来减排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本文以后工业化城市深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8年至2017年间其工业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的总量、行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行业排放产业差距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深圳工业直接排放的峰值在2008年或以前年份就已达到,这将为城市总排放尽快达峰和较低排放水平达峰提供重要的基础。其次,深圳工业直接排放的行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制造业直接排放显著下降,行业差距缩小,未来直接排放的减排空间不大,深圳未来应重点加强终端能源消耗的管控和节电管理,控制间接排放的增长。最后,深圳直接排放的能源结构已基本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天津市高能耗行业中能耗较大的四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天津市工业主要行业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保持经济均衡增长。研究发现天津市工业主要行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的显示出行业生产总值与碳排放量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短样本区间情况下,二者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天津市工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IPCC推荐的参考方法估算1985~2010年间的中国碳排放,分析中国碳排放变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碳排放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口总量是对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人口对能源的大量需求造成了我国碳排放量的大量增长;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我国碳排放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有所减小;能源效率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说明了近年来中国注意节能减排,使得能源消耗强度不断减小,从而也减小了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GeoDa时空分析、脱钩指数分析河南省各地市工业产值与污染物排放的时空格局及耦合关系,并运用Kaya方程与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河南省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度。研究表明:①豫西、豫北地区各类工业污染排放较为严重,各地市应针对性地进行污染物的治理与减排;②产业结构优化与排放强度降低可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而产值规模扩大和污染物来源行业比重增加则正向拉动工业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以安徽省为例,通过碳排放量的计算,分析碳排放的总体趋势、行业特征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通过对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预测,分析减排的形势和压力;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度。安徽省应当从基本省情和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出发,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基于门槛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2015年中部地区工业SO2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应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特征更为显著和精确。②工业SO2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特征;工业SO2排放强度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具有显著的南北分异特征。③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工业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工业SO2污染强度,能源强度的提升会增加污染强度。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碳排放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省1998—2009年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山东省碳排放的演进特征,基于Kaya公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SPSS13.0对山东省人均GDP、能源强度、碳强度、三次产业与碳排放量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山东省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和能耗大省,近十二年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存在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线性高度相关关系,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强度均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保障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山东省应建立低碳工业化战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宣传低碳消费观念,促进产业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面临不同强度的能源成本约束时,工业行业部门的生产技术进步与产出增长之间相互关系如何了?面对经济稳增长和工业降能耗的双重压力,传统的以减排为导向的能源政策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为此,文章利用质量阶梯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能源成本、生产技术进步与工业产出间的作用关系,并结合中国工业分行业1993-2012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在考虑能源成本约束的前提下,生产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的影响成非线性化关系。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一关系,进一步利用Hansen(1999)的门槛回归方法进行了验证,发现存在着显著的双重门槛特征,在强、中、弱三种不同的能源成本约束强度下,生产技术进步的作用系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影响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不断上升的原因进行讨论.基于完全分解模型,分解了我国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从工业节能和减排两个环节来看,节能环节的较高效率减缓了工业废气排放的上升速度,而减排环节的低效率促进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上升.但在不同时期,节能环节和减排环节对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因素分析:基于LMD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技术,对中国1997~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贸易伙伴层面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出口总量的扩张是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持续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排放强度的降低是抑制隐含碳排放增长最主要因素,出口结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有限,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在短期内,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强度是中国抑制出口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出口结构的调整升级则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