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婧 《商周刊》2016,(6):32-33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今年两会,“中国制造2025”依然是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制造业是固国之本,做好制造是考验一个企业坚守核心竞争力的定力。他呼吁政府能给予这些实现制造溢价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与各地都在出台的互联网等企业的优惠政策相比,中国制造业需要空间参与全球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基础零部件决定行业发展水平 装备制造业规划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要依靠国家的重点工程来推进我们的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第二个亮点,是要通过加大对于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的支持的力度,来加强我们的基础工艺、基础件、基础机械这样一些基础环节,增强我们内在的实力。第三个亮点,是要突出~个结构优化升级,由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来发展,来改变我们的一个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并运用统计分析,从微观行为层次揭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动力与障碍等真实行为机理,为破解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学习的黑箱作出了拓展,同时也为反思“中国制造”提供了微观视野与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该这样说,我对中国发展制造业问题特别关心,不仅写过不少文章,同时我最近到广州、深圳、东莞、杭州这些地方讲课都是强调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制造业重要呢?得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在制造业的优势上,农业我们不具备什么优势,高科技总体上也不具备优势,服务业也不具备优势,我们的优势关键是在制造业上。  相似文献   

5.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通用飞机的制造。本文通过对世界通用飞机制造业的分析,特别是对中美两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的结论,并展望了中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1998—2003)制造业行业集聚的趋势以及影响行业集聚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呈上升态势。我们利用面板数据和动态估计过程模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现有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缺陷。我们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同时,溢出效应、运输成本和自然禀赋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面系统地进行中国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建设发展的研究,对于认识是装备制造业的现实态势,主要问题和约束因素,科学构建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支撑体系,有序推进中国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乃至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长顺 《生产力研究》2002,(6):180-181,184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来看 ,制造业在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既有的制造业为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通过振兴西部制造业可以实现西部地区飞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制造业是旅游业中高附加值的产业形态,旅游制造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旅游业发展成熟的标志,这对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世界旅游强国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人们对旅游制造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存在误解、误传和误用的现象,即把旅游终端消费品的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混为一谈。厘清二者的关系有助于对旅游制造业的规范研究和科学发展。目前,国家鼓励旅游制造业尤其是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京津冀地区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首都区位条件和旅游产业首位度,应大力培育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旅游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旅游信息技术和旅游健康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旅游交通、旅游地产和户外运动设施设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室内休闲与旅游环保科技产品制造业,提升发展旅游用品、纪念品和演艺设施设备制造业,降低我国旅游制造业对外依赖程度,摆脱旅游业沦为"打工产业"的地位,把京津冀地区打造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旅游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大型科技类旅游制造业的经济总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丽 《经济论坛》2007,(19):23-24
制造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上,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作为中国的排头兵,制造业的发展更是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江涌  陶志刚 《经济学》2007,6(3):801-816
本文分析了中国近年来(1998-2003)制造业行业集聚的趋势以及影响行业集聚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样本期间中国制造业行业集聚呈上升态势。我们利用面板数据和动态估计过程模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现有实证研究文献中存在的一些可能造成结果偏差的缺陷。我们发现:地方保护主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同时,溢出效应、运输成本和自然禀赋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华建良 《新经济》2014,(2):58-59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无论哪一个行业,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差距。一切否定中国制造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一切科技成果都要通过制造才能实现产品,转化为商品。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劳动力大国。制造业为中国安置了无数的劳动力,是中国经济的基础。重视制造业、提高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中国的制造业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必将是中国经济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主要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进程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对OECD国家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针对全球价值链中的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及其细分产业增长效率的全球排序、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中国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中国制造业大部分细分产业垂直专业化指数较低,说明中国制造业已经摆脱了产业链低端锁定的低效率风险;同时,完备的集成配套能力和较高的产业贸易竞争力使中国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技术效率,实质性地转变了中国制造业被动嵌入全球产业链的状况。然而,中国制造业细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世界排序较靠后,且大多数呈负增长状态,尤其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相比仍处于劣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足和差距是中国制造业匹配新发展格局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4.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目标.虽然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但是同时存在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大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同时要从技术供给、资源要素配置、优化企业协作生态、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保障,以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冯烽  熊昭 《经济学家》2023,(4):56-66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近年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制造业竞争策略,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通过系统梳理典型装备制造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可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经验借鉴。未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强化顶层设计,着力优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机制;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提升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颠覆性创新和延续性创新相结合;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改革,夯实装备制造业人才基础;强化城市群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日益显现的金融投资倾向和行为,深刻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与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过度金融化将加剧"去工业化"和资产泡沫化矛盾,削弱制造业发展基础。本文构建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欧拉方程为基础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行为模型,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一步系统GMM等估计技术,实证制造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制造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了技术创新能力,而政府控制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化对创新的消极影响。本研究提供了制造业金融化影响技术创新的微观基础,拓展了技术创新理论,并为政府引导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澄 《生产力研究》2008,(11):56-57
科学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和引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制造"均在产生世界性的重大影响。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进程、建设"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应当认真考察"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与"世界制造业基地"产生的经济文化根源与发展趋势,揭示其内在联系,找出必然性。在知识创新时代,乘势开展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8.
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做好了铺垫。然而,我国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发展到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挑战。文章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传统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装备制造业通过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能够通过智能制造顺利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占比出现下降,2012年中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总量也开始下降,一些媒体和学者开始唱衰中国制造业.本文认为这种下降是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中国制造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效应.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挑战巨大,但前景应该是广阔的,主要原因如下:欧美“再工业化”为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提供最佳机遇;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带来契机;工业4.0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与支持政策,致力于实现制造业回流与振兴;中国则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分析发现,美国制造业并不具备全面振兴的基础,GDP增长贡献主要来自汽车及零部件等少数行业,多数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呈下降态势。中国制造业增长格局具有多样化特征,与居民消费关系密切的消费品行业和部分装备制造业增长优势明显。未来一段时期,由于中美两国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制造领域的贸易摩擦或将更趋频繁,但是短期内中美经贸大格局难以扭转,对于我国来说,更重要的是加快技术、效率和质量变革,从而重塑竞争新优势、重构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