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据,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1990--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内入境旅游发展的差异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缓慢缩小;相对发展速度差异显著,呈现“马太效应”:区域差异格局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然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地缘关系和宏观政策四方面对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快落后省区入境旅游发展、保持发达省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6):106-106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然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  相似文献   

4.
进入"十五"以来,我区经济整体上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东部地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但同我区优势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已经成为我区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我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该地区要抓住机遇,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融入东北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格局之中,实现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是重要的物流、信息流、资金等的集散地,也是国内研发的重要基地。南京以北、以西有辽阔的经济腹地,东部发达地区以南京为界,江南江北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与差距一目了然。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副中心地位,尤其是"将东部先进发达的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将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向东部地区传输"的特质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浦口新城的发展首当其冲,在实现南京跨江发展新战略构建南京区域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关系的角度,阐述要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须在现有产业和各种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聚,利用产业集聚效应来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许多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这种产业和劳动力集聚的现象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现象。在集聚区域,相关产业集聚在一起,该区域的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从而不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向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流入又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的集聚效应,这种累积过程被Myrdal(1957)称为“循环因果律”,而且累积过程还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6,(9):28-29
坚持以内外统筹发展为重要动力,促进市域经济的高度开放,是市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改变单纯注重本区域开放政策的状况,努力增强服务于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开放的平台功能,形成市域经济对外开放新格局。而重点区域开发开放也具有强大的辐射、集聚、示范作用,是市域经济对外开放的节点,是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域开放格局转变市域经济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特别是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城市,宁波必须在带动  相似文献   

9.
论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几个问题●张沛李保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15)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格局也有所加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呈进一步扩大态势,主要...  相似文献   

10.
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与发展 郭志仪,闫倩1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着急剧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我国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西部地区内部较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1.
王紫荆 《科技和产业》2023,23(10):63-69
合理配置科技领域知识供应链的投入产出规模,可以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5—2020年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运行效率及变动态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良好,处于上升趋势,区域间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东部地区运行效率良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对运行效率影响最大,技术水平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China has larg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both factor endowments and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inciple, som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ll relocate to the inland regions from the coastal regions to take advantage of lower wage rates and land prices, provided that the regions are different enough.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mpirically tested whether this kind of “flying geese” pattern of domestic industrial relocation has occurred on the ground or not. Using data from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from 1998 to 2011, this paper shows the existence of the “flying geese” pattern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Data show that before around 2005,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was cluster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but it has since shifted towar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相似文献   

13.
周康  严立爽 《特区经济》2012,(5):219-22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港口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与重要增长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东盟、华南、西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地带,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唯一的沿海地带,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陆地接壤、海上相通的唯一西部港口。在此背景下,环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就显得尤为关键。但是与我国其他沿海港口相比,北部湾港的发展面临着内部制约与外部挤压的双重压力。这让北部湾港口的发展压力更为沉重。  相似文献   

14.
干杏娣  许启琪 《世界经济研究》2020,(4):3-16,45,M0002
文章基于跨境投资视角测度中国2000~2017年29省时变权重的区域投资实际有效汇率(RIREER),并将汇率、FDI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构建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汇率水平和波动两维度深入考察经由FDI渠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IREER升值有助于吸引FDI,进而对东道国(地区)经济扩张产生积极作用,该积极作用在沿海地区效果更为显著,拉大了沿海与内陆经济增长差距,但RIREER升值对FDI的边际吸引力递减。RIREER波动导致FDI流出,对东道国(地区)经济产生负向冲击,该负向经济冲击对沿海地区影响更为明显,缩小了沿海与内陆经济增长差距,但汇率风险增大引发FDI流出的边际作用递减。  相似文献   

15.
杨雅茹 《科技和产业》2023,23(13):219-224
基于2011—2020年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0个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泰尔指数对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变化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整体在时序上呈上升趋势,发展状况良好;二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发展不平衡,失调区域多分布于陕北和陕南地区,协调区域聚集在关中地区;陕西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差异明显,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差异,同时关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认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转型发展的进展情况,文章依据现代化的发展诉求,构建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两个评价指标:转型发展水平和转型发展指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长三角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横向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转型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尤其社会转型和生态转型方面;纵向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总体呈现良好的变化趋势,但是各领域的转型尚不够协调,主要是经济增长效益与经济结构优化进展较慢,今后需要加大转型力度。  相似文献   

17.
郭印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72-174
20世纪以来,产业集群始终是推动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许多国家都积累了丰富的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其中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尤为突出。近年来,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蓬勃兴起,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成为促进沿海经济带开发的重要力量。学习和借鉴美国"双岸"经济带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住宅价格空间格局不论对于学界还是决策层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2005-2011年间区域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总体上,华东地区房价水平区域之间的分异程度较高,空间相对与绝对差异都不断增长;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空间相关性以长三角地区为核心,逐层衰减分布;同时,沿海地区的空间相关性往往高于内陆。住宅价格趋同现象较为显著的除了长三角地区之外,还有江西省、山东南部与安徽北部,但前者是高高聚集,后者是低低聚集;整个华东地区住宅价格的重心主要向长三角地区偏移。导致华东地区住宅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居民收入水平、住房的供需、货币投放量。但其中供需机制与传统供需理论呈现反向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PVAR、耦合协调和莫兰指数模型对我国2015年—2019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耦合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两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式上升态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性较明显;在互动关系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我国整体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且从东部到西部梯度递减;在耦合协调空间关联关系上,东部地区呈“高—高”聚集特征,西部地区呈“低—低”聚集特征,中部地区则不显著。今后应进一步发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提高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新增长热点跃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