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介绍当前具有代表意义的智能双向表计技术、智能电器及插座技术、智能用电终端技术、智能用电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及互动式用电技术,分析了各项用电技术的特点及在智能电网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可以预期智能用电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并在人类家居生活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屋顶花园建造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绿化形式。屋顶花园丰富了城市的俯仰景观,既有效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对家居生活环境的美化和空气净化、室内隔热降温等方面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本文将简单介绍在屋顶花园建设中常见的几种建造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互联网技术的实用以及纳米微电子技术的突破,正有力推动着21世纪的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科学实验和家庭生活等领域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全过程自动化产品制造、大范围电子商务活动、高度协同科学实验以及现代化家居生活,为嵌入式产品造就了崭新而巨大的商机。除了沟通信息高速公路的交换机、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构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所需的数据传输系统DCS(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和机器人以及规模较大的家用汽车电子系统,最有产量效益和时代特征的嵌入式产品应数因特网上的信息家电(information apphliances),如网络可视电话、网络游戏机、电子商务、商务通(PDA)、移动电话以及多媒体产品(如电视机顶盒、DVD播放机,电子阅读机)。  相似文献   

4.
江山 《经济世界》2002,(1):64-65
伴随着新经济浪潮和网络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房地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坠入网中”,宽带网时代的到来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概念,集家居生活、办公、娱乐为一体的信息智能化住宅正逐步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新追求,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将深刻感受到数字家居生活的魅力,高速宽带网络进入社区以及数字化生活成为时下楼盘新的卖点。 据CNNIC第7次统计;1999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为 89O万户,2000年激增为 2250万户,而且每年还将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宽带社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绿色家居生活的内涵,自主家居装修的优势,自主家居装修的发展前景,自主家居装修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照明新趋势     
《新经济》2014,(24):24-24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可以实现手机与手机、手机与电脑、手机与家电之间的互联,而且消费者对于智能化家居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增强。而照明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能化已经成为趋势,不过在智能化之前还需要解决无线互联的瓶颈。国际互联照明联盟秘书长Simonden Uijl接受了《新经济》的采访,并分享了照明行业在无线互联领域所取得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韩倩 《经济月刊》2010,(7):70-70
北京是家居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这里的“躁动”从未静止。2010年6月份,全友家私在北京公布将打造世界级“家居生活梦工厂”的计划。提出“幸福家居梦想”品牌战略口号,并通过新一轮品牌战略的规划与目标,实现将幸福融入家居的美好生活。《经济》记者日前采访全友家私集团副总裁魏彬,深入了解全友打造的幸福家居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市场的兴起,技术中介作为新兴行业应运而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技术中介的地位、性质、作用等进行探讨,对进一步开拓繁荣技术市场,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技术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技术的历史性、复杂性以及主观上的原因,理论界对技术的本质及其范畴仍然存在着根本分岐。我们认为: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应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10.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环境科技发展现状与重大需求,结合理论梳理,构建了技术评价理论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家调查方式,重点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环境领域9个子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环境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虽有部分技术领先,但大部分还处于跟踪前沿状态,而且原创性技术较少、产业化程度较低,环境科技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企业技术,怎样进行企业技术分析,企业技术分析的意义是什么。为此,本文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企业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企业技术内核与企业技术外延的概念,并以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企业技术的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企业技术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工务部门是成本支出大户,投入不足则难以保证安全,投入过多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提高工务部门的管理对于保证线路安全、提高线路设备质量和节约成本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工务管理中工务技术管理的提高对于工务部门的管理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想要解决工务管理中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好工务技术管理的问题。只有创新工务技术,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才能更好的帮助工务技术管理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引用,结合工务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工务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面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农业技术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的基础是传统农业技术和常规现代农业技术面向可持续发展技术方向的过渡、变迁。在分析中国农业技术“二元结构”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常规农业技术衔接的原则、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光  李征 《经济管理》2007,(24):20-25
作为企业知识创造与应用的重要途径,技术资本具有显著的动态竞争优势、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速度经济等效应,实现了技术研发、生产与市场的结合,促进了技术的有效转化及资本价值的增值。技术资本属性、技术体制等是影响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的关键要素。旨在促进技术资本化的政策,应以促进这些要素积极效应的释放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一、国外信息服务业发展概况 1、新技术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当前,互联网技术、IP组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高速传输技术等新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从而为信息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理论,提出“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间技术融合数理模型,论证技术交易投入通过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的传导机制。利用2012-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农业产业和航空装备产业96家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和财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交易投入、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和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三者间关系,发现增加技术交易投入能够提高产业间技术融合程度,进而提升产业间技术融合绩效。 该结论有助于丰富产业间技术融合理论研究,为产业间技术融合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技术能力与外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企业技术能力细化为识别技术、选择技术、获取技术、利用技术和保护技术等五个具体能力和一个核心的技术库,五个能力会对外资对华技术转移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外资对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获取技术环节,外资对核心知识的封锁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对于技术库的知识累积,只能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今的排球比赛中,不仅需要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等“硬”技术,更需要排球意识即“软”技术。笔者在阐述“软”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还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训练,提出了提高“软”技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可以通过直接的技术转移和间接的技术溢出来带动东道国产业的技术进步。但加工贸易转移的技术不可能是最先进的,也容易产生技术依赖。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发挥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作用。但受制于国内技术水平、企业机制、政策等的因素,这一作用仍然比较有限。政府应该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推动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