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利润链与盈利成长方向的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Heskett,J.& I.Sasser,W.E.服务利润链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服务创新理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开辟服务创新的方向控制研究的设想。本文认为,服务创新的方向控制应突出顾客忠诚导向和以盈利为中心,即从追求顾客满意上升到追求顾客忠诚,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向追求顾客份额和盈利目标。服务企业应根据顾客价值等式,以服务利润链为主线,通过4个维度上的服务创新来构建企业的特色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销售服务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林  由蕾 《经济经纬》2002,(4):107-109
现代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是赢得顾客忠诚,而能否赢得顾客忠诚的关键又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为提供高质量、高境界的服务,企业加强了对销售服务方式和技巧的创新,许多新兴销售服务方式相继涌现,包括零干扰服务、一对一服务、常客服务、零距离服务、绿色服务、e化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胡恩华 《技术经济》2002,21(4):11-13
企业化创新的概念,不同的学有不同的看法。笔认为,企业化创新是指企业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化背景下,在长期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准则,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展开的企业在创新及其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自我鲜明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与创新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化大环境形式的亚化,具有社会性、继承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对全体企业员工具有激励功能、自控功能、内聚功能、导向功能和内外沟通功能。它无处不在,无时没有,企业的一切现象,无不深深地打上该企业特有的化烙印。它是企业一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一切创新昨以顺利进行的保障。正如法国前化部长朗哥所说:“化是明天的经济”。总之,它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方式,而是导致行为方式的动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服务,而是对待工作、服务的态度。它既根植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又流溢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  相似文献   

4.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以提供知识作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深入开发和应用企业的知识,运用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促进了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整个创新体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从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演变趋势入手,希望为这类企业的发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服务创新流程阶段划分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服务创新流程的核心阶段和重点工作,提出了企业成功进行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对这些策略进行了适度验证,以期为企业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切涉及信息的生产、处理、存储、流通、应用的相关技术均可称为信息技术,它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反馈信息的专业技术。IT企业就是依靠信息技术商品化、市场化发展起来的专门企业,他的服务范围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及信息应用技术等不同层次的产业形式和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诸多制造企业为提高服务创新绩效,在需求端开拓场景业务,并通过场景迭代改善用户体验,但是场景业务如何影响服务创新绩效,理论和实践对其认识均存在不足。假设支撑前端场景深耕、优化客户体验的后台是服务创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行为,构建场景深耕对服务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基于462份制造企业调研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场景深耕有利于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提升,价值共创行为在场景深耕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正向调节场景深耕与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需求端和供给端整合视角,剖析场景深耕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对制造企业依托场景进行服务创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使企业的生产形态发生了变化。制造型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策略、经营重心、组织结构、创新内容和创新主体等方面开始转变,即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企业文化相应地也由制造型文化向到服务型文化转变。通过对服务价值链的分析。期望从中探寻企业服务文化塑造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权变视角与企业网络视角,剖析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并识别网络中心性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①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利用式技术创新组合匹配能够积极提升企业绩效,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与探索式技术创新组合匹配对企业绩效具有抑制作用;②效率型、新颖型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利用式、探索式技术创新均能显著提升企业网络中心性和企业绩效;③网络中心性在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峻 《经济管理》2007,(5):69-73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已经逐渐超过制造业而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以提供知识作为服务的一种方式,是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深入开发和应用企业的知识,运用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促进了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整个创新体系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分析知哆霉集型服务企业的成长背景入手,构建了这类企业的成长路径三阶段模型,希望为这类企业的发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并引发对此类企业理论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从近来国内的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报道中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几乎成为共识,但一般将这种动力不足的原因多归结为企业管理体制或机会主义等原因,较少从企业创新本身来进行分析:而对创新的关注却多集中在技术创新,而对市场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创新等谈之较少。为此。笔者认为,企业究竟应该怎样去创新,企业创新的内涵是什么。创新的动力究竟从何而来.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企业概念创新是否有财富潜力的评估要素,就服务企业的特点,对每一要素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以使所形成的企业概念更具商业魅力。  相似文献   

13.
冯玮  余日季 《经济管理》2005,(17):22-25
现代经济呈现服务化趋势,服务创新与企业盈利成长之间的关系密切,本文论述了其间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通过四个维度的服务创新来驱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我省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2006年继续深入推进。全省经贸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强化服务理念,构建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使基于客户需求的服务创新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服务化转型和价值链升级的必然战略选择。将客户需求划分为产品导向需求、效用导向需求和服务导向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客户需求挖掘与定位、服务创新资源评价、基于网络资源重组的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结果交付、服务创新成果巩固5个阶段及客户全程参与、沟通噪音消除两种支持活动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模型,并从营销、合同、定制化、合作网络和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给出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企业生产与创新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2001~2007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服务开放渗透率和创新强度指标,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强度;从细分服务行业来看,金融、分销和专业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以同期巴西服务开放渗透率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等方法进行多角度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民营企业以及高服务使用率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创新能力演进的服务外包企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其承接服务外包领域高端业务的基础。分析了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程式主导型、程式创新融合型和创新主导型,阐释了影响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翼轮"并举模型,从中引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内部策略包括"扩容"策略与"润滑"策略,外部策略包括导向策略、协同策略和规范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如何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我们政治工作者应当研究和面临的新课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根据企业干部职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零售企业服务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售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活化了企业核心能力结构中的不同要素,促进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持续提高,这是零售企业服务创新的内在动力。零售企业服务创新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以优化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是中国在科技体制创新方面的重要探索。根据中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的现行做法和现存问题,总结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在推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创新方面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并据此提出了资金支持科技专员与企业合作项目、设立科技专员集聚平台和服务载体、优化服务营造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良好氛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