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珠  孟斌 《财贸研究》1992,3(4):43-44
<正> 自1988年抢购风潮之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出现了巨额增长的势头。1989年比1988年增长了1345亿元,全国储蓄存款余额为5147亿元;1990年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达70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7亿元;1991年末突破了9000亿大关。近年来,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储蓄余额如此迅速增长的势头?笔者就此作些粗浅的分析。1、经济改革使城乡居民收入得到了改观。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过去那种重积累、轻消费,而积累的效益又很差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经济改革的不  相似文献   

2.
3.
西方储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岚 《消费经济》2001,17(5):57-59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从储蓄规模的构成看,其中高收入层的储蓄数额要远远高于低收入层的储蓄.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理论界的人士有的认为应通过启动高收入层的消费来拉动居民的消费需求,有的认为应通过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来缩小各收入层之间的收入差距.那么,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规模到底多大为宜,一个国家又如何来启动投资、消费需求呢?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储蓄规模、储蓄与消费关系的理论,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正> 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整体增长趋缓,及外部环境的恶化,给中国经济的增长造成了很多的压力,为扩大内需及缓解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慢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2002年2月21日,中央银行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5个百分点。这次降息是继1996年5月以来的第八次降息,尽管降息空间有限,但是此次降息无  相似文献   

6.
吴景丰 《价格月刊》2003,(10):12-13
2003年第一季度,我国GDP达到23562亿元,同比增长9.9%,是自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快的.4月份,尽管受到"非典"的影响,GDP仍然增长8.9%.但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一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1%,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二季度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登记失业人数为795万人.  相似文献   

7.
崔明秋 《商》2012,(21):92+76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体现[1]。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不断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但在其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了其快速增长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连根 《商业研究》2003,(22):54-56
我国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高增长,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就业弹性不断下降,政府必须协调经 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建立就业 预警机制。提高就业密度和提高就业弹性。  相似文献   

9.
高储蓄助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形成了高储蓄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带来更高储蓄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中国高储蓄率之谜”的“中国答案”。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虽然难以撇开高储蓄或者高储蓄率问题,但“不能由发达国家学界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作参照引领”,而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作为参考系;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国民产出和国民消费增长率,要保证储蓄的充分利用和防止储蓄内卷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出现的市场无序和混乱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是和市场主体的逐利动机、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原因等分不开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制度建设根本。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以“信用”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与我国制度改革有密切关系。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全面拉开,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权利体现了人的基本生存权和人的发展权,保护了消费者权利就是保证了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动力。我国目前的消费和投资关系不协调,年均消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者权利保护制度对摆脱消费疲软困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 ,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对“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及政策取向发表了几点看法 ,本刊分两期刊发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要素驱动增长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要素投入膨胀为基础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根据郭庆旺、贾俊雪(2005)的测算,1978年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呈下降趋势。1978--1993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2;1994--2004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为1/3。  相似文献   

15.
吴鹃 《现代商业》2008,(5):203-203
本文针对这些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如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制度的差异,出口贸易的连年增长,出口体制的不完善,企业自身应诉意识缺乏,反倾销预警机制不完善和应诉人才缺乏等都是将我国商品陷入反倾销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的重要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