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风险承担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对称或成正比例。这一原则是企业风险机制优劣的标准。承包制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的风险机制存在政策性风险大、市场性风险小、收益的享受与风险的承担严重不对称、企业投资风险缺乏分散的基础或机制等明显弊端。而在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风险全部是市场风险、风险也都显性化和市场化、企业的每个收益主体都有法定的、与其收益对称的风险、而且还存在着天然的分散投资风险机制。可见,股份制的实施将十分有利于我国企业风险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3.
<正> 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事实证明,搞活企业的关键在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以多种承包制为主体的经营机制,还不能达到搞活的目的。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应从承包制过渡到股份制。 相似文献
4.
国营商业企业在完善承包制的同时,可以率先实行股份制。这是前一时期在商业经济理论界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理由是商业企业固定资产比重低,资产评估较为简单,实行股份制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笔者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国营商业企业是否可以在近期内实行股份制? 目前普遍推行的两大包干体制即地方财政包干和企业税前承包,大大增加了国营商业企业实行股份制的难度。其一,国营商业企业尽管固定资产比重低,资产评估较工业企业简单,但要实行股份制,股权结构同样是由国家股、企业集体股、职工个人股、社会股(包括其他企业和私人持 相似文献
5.
6.
7.
8.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已经在实践中充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本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承包制的生命力,在于其作为微观经济组织构造的一种经营方式适应了当前双重性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而承包制的局限性,也正是根植于它所由此而具有的新旧经营机制双重基因的特性。从企业承包制的局限性来看,承包制不是企业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最终选择。但从承包制的适应性来看,它毕竟是符合目前实际的一种现实选择。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强调指出,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抓好经济工作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七中全会的精神,国务院精神召开了全国企业工作会议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为搞活大中型企业,提出了一列政策措施。现在,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心,成心实现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从承包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对策选择李万兴,黄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转换企业... 相似文献
13.
14.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核算体制如何适应承包制的需要,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摆在企业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企业承包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经济核算为基础,以责、权、利紧密结合为特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一项新型的经营管理制度,它是属于经济基础。企业承包制,横观分为内部、外部承包;纵观一般分为三级承包,即财政→公司(厂)承包(以下简称公司);企业→门点(车间)承包(以下简称门点);门点→柜组(班组)承包(以下简称柜组)。企 相似文献
15.
16.
冠尘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03,(23):90-91
1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世界经济发展与企业信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政府将用三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构建起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重点解决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和有效监管的问题,他同时表示,将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重组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