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土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应运而生,确立了土地市场的配置秩序,形成了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进而对其实施合理干预和有效调控,改变了土地市场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组合拳”打出之后,市场相对冷静了些,技术层面的操作规范了些有市场人士认为,深圳房价飙升并非全是因为市场投机和炒作,土地供给短缺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
5.
6.
“调控”无疑是近来漂浮在房地产界的流行词汇。来自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紧缩,让地产业的前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10年前的那一场“地产灾难”不断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7.
8.
9.
正2014年,或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后开发时代的元年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发展,到25年之后的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逐步从开发为王进入后开发时代。2014年,或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后开发时代的元年。何以为元年可以说,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使2014年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转折之年。首先,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促成。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市房地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在继续执行国家有关调控政策时,我们仍需注意以下问题。(一)、合理预期城镇化对房地产的需求规模和时序,积极做好土地储备、出让和房地产开发量的年度平衡。2005年我市预期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5.87亿元,同比增长12.5%。应该控制好非住宅特别是商业服务设施新开工项目,加快以住宅开发特别是普通住宅为主的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以求得市场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1.
12.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相继发布了全国四大社会热点和十大百姓投诉排名,房地产价格畸高问题均在公布之列。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政府、百姓关注的焦点,媒体、网站也进行了诸多的报道和评论。毋庸讳言,房地产价格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房地产业的发展时时相系, 相似文献
13.
土地配置的市场取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解决了市场公平竞争的问题,也使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并在客观上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土地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一整套的土地市场制度,如集中统一供应制度、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等,这些制度大大提高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是房地产土地政策出台最多的两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不少有关土地方面的法规、文件,从土地使用权出让到严格土地规范管理,从叫停别墅用地到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清理整顿,土地市场或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断幅”现象,这从各地开发商疯狂圈地的表象,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至2013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是政府对其集中调控的十年。在众调之下,房价愈涨愈高,中国人买不起房渐成社会问题,关乎民生:同时房地产行业也从基础产业演变成经济支柱产业,变成一个牵及各方利益的产业链。针对这些问题,调控结果显然对社会、行业、百姓都不是 相似文献
16.
市场走向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房地产市场由于其特殊性,政策影响的力量应该会更大一些。特别是2006更是房地产市场宏观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有国六条、国六条细则,有征收二手房交易所得税的、限制外资进入的、有土地宏观调控与管理、银行信贷政策等。可以说,对于房地产市场各个方面都有新规定出来。 相似文献
17.
18.
以上海为首,以杭州、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房地产市场,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1994年那波调控的重灾区在海南和北海)。这次“房产新政”,既推动着中国房地产业整体转向,又催生了一个“后长三角房地产时代”。长三角房地产业的前世今生长三角,天生就是块“好坯子”。地理上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以来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促使中国房地产业步入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变化,而房地产企业的变化尤为明显。曾经的那些草莽英雄、官商达人、钻营能手,如今喜忧不一、参差不齐,有些已被市场遗弃,有些还在苦苦挣扎,有些却愈加意气风发。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眼下中国房地产业一样,如此纷繁杂陈、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