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 在中国的历史上,小农经济和民间信贷一直是相依共存的。农村民间金融是与农村正规金融相对的一个概念,根据我国政府的监管程度不同,我们可以将农村金融分成农村正规金融和农村民间金融两种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农村民间金融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近三千年的封建历史,造就了小农经济和民间信贷共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一波三折.如何看待民间金融与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民间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绩效、现阶段农村资金供求的变化以及如何制订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的策略,都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高伟 《时代金融》2013,(3):163+181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国各个地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问题,虽然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也遇到相同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其地区的不同原因。本文以农村金融视角,就西部地区的问题,找到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金融增长和我国政策改变的相关关系理论为基础,建立回归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经济政策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对于经济政策总体来讲是呈相关增长的.结合模型分析以及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一直存在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考察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能忽视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研究。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农村民间金融在这一矛盾中产生,并对这一矛盾的缓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民间金融尚未取得合法地位,也未被纳入政府有效监管的范围,其发展具有不规范性和脆弱性,同时金融抑制的存在也大大阻碍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来明确农村民间金...  相似文献   

7.
民间金融一直存在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考察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能忽视对农村民间金融的研究。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主要从农村民间金融形式的多样性、借贷规模大及利率高且具有弹性三方面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促进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农村民间金融的地位,条件成熟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适时使其逐步正规化,规范和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正规金融提供的服务却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应运而生.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规模与表现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要正确认识民间金融.积极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走向正规化、合法化.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间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民间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民间金融对经济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民间金融对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强化企业信用和国家宏观金融调控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间标会融资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会模式是民间基于信任建立起来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融合了储蓄和融资两种功能,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探索。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标会具有独特的运作模式和现金流模型。本文从动态和静态角度估算和分析了标会融资成本,进一步对其内在风险和管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标会模式进行改进和设计,对标会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融资现状、融资效率和融资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涛 《金融论坛》2004,9(5):3-9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及融资效率问题.目前,西部开发的融资现状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且效率低下.产生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和客观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为有效解决西部融资及其效率问题,作者从融资角度建议构建高效的西部融资体系,包括:构建西部有效的具有市场引导作用的政府资本融资体系;全方位的间接融资的货币市场融资政策体系;灵活多样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制度灵活且投资回报率高的民间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强有力的国外资本市场融资体系.通过构建高效的资本融资体系,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杨辉 《金融论坛》2004,9(5):35-40,61
现代银行产品的营销策略已经从"以产品为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层面,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信贷客户经理和企业间的"博弈",在达到营销银行产品目的的同时使企业融资达到最优化.现代意义的客户经理不仅要熟悉原有的贷款操作流程,更多的是要扮演企业融资策划师的角色.本文试从银行信贷客户经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有不同融资渠道成本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融资方案做出具体的情景分析,以揭示银行客户经理对各种融资渠道特征的了解和融资规划的最优化设计在信贷营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为银行信贷产品的营销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建议。本文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出发点,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议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股权和债权融资结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作为兼顾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特征的夹层融资,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文对夹层融资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发展动因,并结合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和资金特征,分析了我国发展夹层融资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卫华 《金融论坛》2004,9(4):57-61
企业融资理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宗旨,这也是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的立论根据.而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本结构导致真正的股东对公司失去控制.本文通过对国家股、法人股和中小股股东目标的分析发现,其股东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这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与西方融资结构理论相悖.股权融资偏好是内部控制人自身成本收益分析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通过股权改革形成真正的产权主体,激活资本市场竞争机制,通过经理人优胜劣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转实现对经理人的激励.当公司价值最大化成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共同目标时,企业的融资行为必然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营开发国有林的主体是具有特殊的政企合一体制特征的国有森工企业,其以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对象,经营的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兼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资本是国有森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基础,一直以来其资本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政府的投资和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及国有银行的金融信贷,而近年来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也逐渐被我国国有森工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研究北大核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毅  向党 《金融研究》2008,(12):179-192
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内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现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信用担保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担保体系机制设计不合理,导致担保资源未能充分发挥效用。文章创新地提出应重整体系结构,完全取消政府直接担保机构,并对担保体系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松松  曹杰 《金卡工程》2009,13(7):30-31
传统西方公务员制度产生于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二为一的"政党分赃制"时代背景下,其旨在强化行政权,使行政权从立法权中分离出来,脱离政党的控制,这决定了其必然坚持"政治中立"原则。现代西方公务员制度处于行政权一权独大的时代背景下,这决定了必须采取措施重新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有效制衡,表现为淡化公务员"政治中立"原则,加强行政系统对立法系统的"政治回应性"。西方公务员制度在"政治中立"问题上的历史演变本质上是"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效运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本文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风险融资市场的发展状况,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市场投融资的特点及其运作模式进行分析,认为风险市场投融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强调风险投资市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做法,最后给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市场融合困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