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制度产生的诱因在于农业科技服务有效供给的不足.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所固有的缺陷,要增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由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诱致性变迁的特点,其发展需要强制性变迁的引导.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角度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应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权益常常受到侵害,保障农民权益的制度供给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运用诱致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型分析造成供给不足的原因,在诱致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农民谈判组织成本高、制度收益的外部性等两个原因;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面主要有政府的偏好和有限理性、知识的局限性、制度的成本收益和集团利益冲突等四个原因.最后,提出组建“农民协会”,解决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4.
王敏杰 《农业经济》2007,(10):56-5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市场组织的构成之一。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内涵、产生原因及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会导致的制度失效,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配套协调实施模式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模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税费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可以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产出最大化和租金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是人们在制度不均衡时追求潜在获利机会的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是由我国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具体地说,农村税费改革实际上是一次需求回应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长期以来,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并酿成了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农税案件”。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就是中央政府对农民强烈的减负需求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农村金融制度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的增长形成矛盾,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弥补了农村金融制度的不足,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演进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农村资金互助社是不同于以往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会提高社员福利,但是在演进过程中运作不规范,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农村居民作为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增加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立足于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实际,从经济、制度、社会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对国内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形势下,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更应该坚持把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消费需求不足的境地,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在于农村地区。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是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环节。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尽管会减少其一些可支配收入,却能减少农民工由预防性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大大提高其消费倾向,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资源的产权安排直接决定着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产权制度的动态变迁过程,提出该变迁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并利用诱致性变迁模型详细分析其产生的条件,指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原有制度的路径依赖及制度实施成本将影响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原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运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之上 ,认为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特征 ,并结合我国的农村的实际情况 ,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家庭承包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文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制度、制度安排与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四)──制度选择及其方式的经济分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课题组五、制度创新的进一步分析按照制度安排的需求和供给要义,任何一项制度安排的发生与发展,无论就需求而言,抑或是供给的基点;无论是需求诱致性的制度变迁,还是供给主...  相似文献   

13.
本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日两国农业合作制度的变迁历程,得出中日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并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的本质四个方面比较中日合作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府应着力于基础平台建设,为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在诱致性变迁形成的基础上,用强制性制度供给推动变迁,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工消费的经济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的今天,需求不足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动员国内即期和潜在的有效需求,已成为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我国目前的买方市场是在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较低,经济结构明...  相似文献   

16.
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及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以后,我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个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增长趋缓、有效需求不足的境地。1998年,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和国内严重洪涝灾害,这一矛盾变得突出。在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以后,我国经济增长率勉强达到了7.8%。为此,1998年度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段时期以来,学术界就如何进一步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观点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继续下滑有益论";二是有效供给不足论;三是消费结构断层论。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探寻了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理论依据。从它们的分析中,笔者认为,有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演进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经历了从自发流转到规范流转、从零散流转到较大规模流转、从缓慢流转到加速流转的过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也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中交替变换中演进。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演变历史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8.
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有效结合,要合理平衡两种制度变迁力量在推进这一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在推进农村新型社区构建过程中,需要建设以交互性文化认同、服务化基础建设、制度化扩权赋能为基准的内部支撑体系。但其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内部完善系统,它会受到其所处外部环境的重要影响,内外互通的制度流、资金流、人才流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补充性支持的作用,为农村新型社区的构建提供保障与支持,推进雅安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新型农村社区构建。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精髓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业转型期背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效生态农作制度的途径,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才能构建起标准、高效的农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分析层面的农地流转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流转是我国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的又一自发性土地制度变迁。但相关制度的滞后性等缺陷阻碍了流转的顺利进展。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制度能够产生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无效制度阻碍经济增长。从制度视角对近年来学者们关于农地流转障碍、制度创新和农民与农地流转创新进行综述,以期对促进我国农地流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