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应当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合并为不动产保有税,其征税范围应当包括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同时,鉴于我国国民住房条件已有相当大的改善,特别是部分国民已把购买住房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制定法规对个人住房征收房地产税是适时和必要的.我国应该对个人住房征收不动产税,这是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政策,应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稳定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1.税收制度比较启示。在课税物方面,大多数国家采取以土地规划加以控制的方法。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中多数税种都对土地及土地改良物合并进行课税,我国部分房地产税种,特别是持有类房地产税种与国际课税物的设置趋势还存在很大差异。在课税权利方面,国外的房地产类税中,占有环节税多属地方税种,也有一些国家采取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我国实行税制改革后,将税种统一划分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建起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管理体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2)
房产税开征的消息再次引起市场关注,未来的房地产税主体税种或由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并而成。在立法和改革过程中,需处理好房产税对楼市短期冲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房地产税与土地增值税等其他税费的关系等。其改革的实质意义更在于收入的二次分配和税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前提下,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重要税种是中国房地产税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但在高房价收入比背景下,这二者相互冲突。本文基于房地产税制要素设计和微观家庭数据测算,探讨中国房地产税的渐进改革路径及其影响,认为鉴于居民纳税能力受高房价收入比限制,房地产税可从低税率、高减免起步;伴随房价收入比收敛,逐步提高税率、降低减免。起步阶段,税制改革应重视居民纳税能力和纳税意愿,优先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软着陆;在中长期,房地产税可逐步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起到完善税制和地方税体系、提升地方治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税制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华  叶艳妹 《经济论坛》2005,(12):64-68
在我国现阶段,与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很多,但只以房地产为课税对象,可以真正称之为房地产税的税种只有以下六种:在房地产保有阶段课征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以及在房地产流转环节课征的契税和土地增值税。  相似文献   

6.
邓菊秋 《财经科学》2007,(7):118-124
不完善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其负面影响日渐突出,已经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根据我国地方财政运行的现状,结合房地产税的理论分析,提出房地产税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并以成都市为案例来说明改革后的不动产税是否能够成为市级财政的主体税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税与房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我国1988--2006年房地产税和房价的相关数据为基础,通过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房地产税对房价的短期影响及两者的长期关系。结论如下:我国房地产税和房价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价和房地产税存在正相关关系,调高房地产税会引起房价增长;在不考虑地方公共支出对房价影响的情况下,房地产税的长期影响效应要大于短期影响效应;我国房地产税制设置欠完善,房地产税的变化会影响房价,而房价的变化不会影响房地产税。最后,本文提出,应对现行的房地产税收制度进行改革,减少房地产流通环节的税种和税负,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税溢价回收功能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税改革是现阶段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房地产税本身具有溢价回收功能,对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效率以及推进地方政府转变职能等具有一定的激励效应,开征房地产税有利于推动地方公共财政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税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相关税种的整合与优化,对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也会产生相应影响。因此在营改增后地方缺乏主体税种的情况下,以房地产税改革为契机,重构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成为纾解地方财政困局的良方。具体的方法是划分收支关系并以此作为分配体系的理论基础,凸显房地产税改革中的权力分配即适当赋予地方以附属性立法为核心的自主权,并以住房保障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作为收益分配的价值导向,省级财政获得必要的分配比例并同时向基层财政倾斜,不同地区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支出责任的不同宜体现出分配的差异化,以实现财政激励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于其他税种,房地产税具有"双刃剑"属性,在突出优点的同时又蕴藏着极大的缺陷。房地产税的某些特殊属性将从根本上影响或制约现行的房产税试点改革,具体表现在:税源与税基分离的属性是制约存量住房征税的直接原因;"溢价归公"的属性会导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的衔接难题;受益税的属性对我国现行试点改革策略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税负高度透明的属性易引发社会风险。房地产税改革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制定和执行综合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勇坚  孟静 《经济与管理》2010,24(11):46-50
中国现有的房地产税收体制存在着重复征税、重流通轻保有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房地产的深层次的问题,必须重构房地产税收体制。房地产税收体制的重构,要紧扣房产作为生活必需品这一个基本核心,对原有的纷繁复杂的税费进行清理,以建立货币化的多层次住宅保障体系为中心,以开征住宅保障税为核心,通过引入"负住宅保障税制度",建立以保障人民居住为目的的房地产税收体制。在住宅保障税开征后,家庭持有多套房屋的成本极高,这将抑制住宅的投资与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将中央政府的若干治理手段嵌入到地方政府地价决定函数中,对财政收入最大化与地方政府地价竞争的治理策略做比较制度分析。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地价决定中具有产业间边际财政总收入均等化的动机,适度提高农地征收价格以及服务业税负,有助于压缩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空间。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只对那些租赁而不是持有地产的经营者才有效,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住宅所有者的税负来实现“增税降费”的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同时继续维持对营业场所以租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3.
物业税作为一种财产税,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未来我国在物业税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规避相关风险,否则很可能使得现在的高房价变成未来的高额物业税。  相似文献   

14.
税收筹划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筹划空间最大、最直接的税务筹划就是对土地增值税的筹划。本文重点阐述利用增值税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借款利息的筹划实务、代收费用处理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将出租变为投资进行税收筹划、合法利用土地增值税减免政策五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制度是健全中国地方税体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中国城镇土地国有制的条件下,对包括土地和房屋在内的房地产征收统一的物业税存在法理上的障碍。中国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制度,必须立足于城镇土地国有制的背景,正确认识和处理土地出让金与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的关系,应将现行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让总成交价款分解为一次性收取的土地补偿金和分年度收取的土地年租金,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建立以土地年租金和房产税为主体的地方财政收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房产税改革的试点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改革道路中所遇到的困难较多,所取得的成效也不是很明显,加之大众的舆论压力,房产税的开征似乎在被否定,其实不然。房产税对高房价的抑制作用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并保护改革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需在配合中央工作的同时,引导其走入正确的轨道上来;房产开发商则需履行好商业道德,诚信做事;至于不动产购买者,要维护房产税的开征工作,丢弃投机行为,并为房产税的开征提供合理化建议。房产税的改革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才能为房地产市场走向理性化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选取东中西部代表性的省份广东、湖北、陕西,分析三省的地方财政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改革当前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国有土地出让制度,降低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利于地方财政的安全和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Youba Ndiaye 《Applied economics》2018,50(38):4182-4196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local tax interactions. Its novelty lies in its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via an indirect local tax on vehicles such as the road tax sticker and its analysi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local tax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of road tax policy in a given French ‘department’ to changes in road tax policy in other ‘departments’. The analysis uses a novel panel data set covering the 96 French metropolitan ‘departments’ for the period from 1984 to 2000. First,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spa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French ‘departments’ due to the road tax sticker. Second,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business tax rate and/or the property tax rate on developed land are complements to the road tax sticker, whereas the residence tax rate and/or the property tax rate on undeveloped land are substitutes to the road tax instrument. Finally, I find that ‘departments’ with a larger, younger and older population set higher rates for the road tax sticker. The results are robust regarding alternative weight mat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