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初步统计,目前在沪的浙江企业已近5万家,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在上海经商的浙江人有25万、劳务人员26万,浙江产品在沪销售总额已占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浙军”均居各地在沪企业之首。  相似文献   

2.
开展浙沪经济合作,浙江人过去关注的是如何接受上海的经济扩散辐射,希望有比较多的上海企业来浙投资设厂,但近几年的情形是浙江的企业纷纷进驻上海。这说明,上海的集聚效应正在增强,浙江应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会和上海的资源,以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威 《北方经济》2010,(16):7-8
本文以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为依据,对各地区上市公司股东权益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各省在上市公司发展方面很不平衡。江苏、河南、山东、河北、浙江,这些省份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黄浦 《中国经贸》2009,(23):86-86
日前.89个安徽产业项目集中与沪上企业签约.投资总额达208亿元。两地人士说.高速铁路已使沪皖成为“3小时可达”的合作圈,沪上经济结构调整正在逐步展开,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也逐步形成.连续3年的沪皖企业项目对接预示着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查志强 《浙江经济》2001,(11):42-43
浙 江作为沿海开放较早的地区,经 过2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经发展到了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经济起飞,从而增强区域发展能力的屯要时期,而实施“东扩”便是这一时期浙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考虑到历史继承和现实基础,浙江产业“东扩”的主要发展空间应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东扩”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1.产业“东扩”的主要形式。伴随着浙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浙江企业进人卜海市场的主动性增强.浙沪之间的市场逆向辐射开始扩大。浙江企业已不满足以前的被动式合作方式,开始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大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正>强化绿色施工理念、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加强政企良性联动,推动浙江进沪建筑施工企业绿色转型 上海是浙江建筑企业在外施工规模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浙江进沪建筑企业有8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浙江进沪建筑企业在沪实际情况,对与浙江业务主管部门联系相对紧密的200多家企业中的20%(42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别选取了国企、民企、总包、分包等不同类型4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相似文献   

7.
外资对浙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益均 《浙江经济》2009,(18):48-49
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在一些行业明显强于内资企业,且在这些行业中存在着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浙江制造业的出口大多是低技术产品,必须加快引进新技术,才能保持浙江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才方 《浙江经济》2006,(21):30-32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边界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理性竞争阶段。借鉴江苏的新经验,浙江应在临沪、临苏地方选择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开发,构建发展大平台,发展边界经济,使边界地区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警惕浙江制造业企业外包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资源外包给浙江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发展,但长期来看,制造业部分业务敞露在外包商的掌控之中,也使浙江制造业企业存在着一些隐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22日至23日;《沪港经济》杂志高级顾问2004年年会暨浙沪港经济合作恳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上海、香港的120多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出席了大会。 《沪港经济》杂志社社长鲍友德主持了会议,中共杭州市委  相似文献   

11.
《浙江工商》2007,(12):5-6
由江苏省工商联、浙江省工商联、上海市工商联主办的“2007江浙沪雨润杯高尔夫邀请赛暨长三角企业家交流与合作峰会”于11月26日至28日在安徽黄山举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会长、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率浙江企业家代表团出席峰会,并在会上作“加强长三角交流与合作,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2.
梅彦忠 《发展》2001,(4):48-50
前段时间,我有幸起浙江杭州市、萧山市、义乌市、温州市、苍南县和上海闵行区、浦东新区等县、市、区,对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建设以及转变政府作风、办事效率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对照这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反思我们的经济发展现状,深切地感到我们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不论在制定计划思路、完善发展措施,创造性地行上级政策,还是转变作风、提供服务,因地制宜地扩大开放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较在差距。浙、沪两地许多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的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浙江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得益于“星火燎原”般中小企业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有专家这样一语破的:“搞活了浙江的中小企业就等于搞活了浙江的经济”。可以说,浙江的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擎天柱”。但是面对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自身缺陷和外界方方面面的制约.它的成长与发展之路却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规模小、素质低、技术落后,融资难、担保难、征用土地难,先天不足,环境尚需优化、企业产权不清,组织结构滞后、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小企业在面临较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挑战等等.浙江的中小企业在生生死死中挣扎着,艰难地开创着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最近,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千家浙江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企业发展环境,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浙江民营企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一些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不少困难。据调查显示,目前生产用电,人力资源,生产用地已成为阻碍民企进一步发展的前三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沪深港通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但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这种提升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中;通过检验沪深港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发现沪深港通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股价信息含量两种路径促进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浙江民间创业进程中,存在着多个因素的强有力支撑,特有的因素导致了特有的行为,创业创新具有更强的大众化和全面的特点,企业和政府具有较为优异的总体表现,这或许也就是所谓的浙江奥秘。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济危机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使浙江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当前的国际市场同时蕴含着新的机遇。商务部新的境外投资政策的出台、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浙江企业而言,这都是进一步加速“走出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孙华平 《宁波经济》2007,(3):20-22,28
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国民经济增长中的生力军,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通过对义乌、慈溪等地的调研,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应从社会保障宏观环境的改善和微观主体的努力两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黄勇 《浙江经济》2001,(8):16-16
关于如何提高浙江经济竞争力问题,一直是近10余年来,尤其是编制五年规划时的热门话题。记得编制“八五”计划时,全国能源,原材料十分紧张,而浙江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又偏偏非常薄弱,因此很多人担心浙江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呼吁应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到编制“九五”计划时,全国市场供求形势发生变化,能源,原材料供求矛盾已经缓解,而企业兼并,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浪潮兴起,此时人们又担心浙江经济“轻,小,散”状况,难以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被淘汰出局,因此也试图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组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这次编制“十五”计划,类似的问题 又摆在面前,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比较薄弱,人们开始担心浙江经济的竞争力问题。然面,反观一下这些年浙江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政府投资建设的一些重化企业,不少却成为包袱,拉郎配式组建的大企业,大集团,成功的也是凤毛麟角,真是“有心插花花不开”,不过,尽管如此,这几年浙江经济仍然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显示出较强的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沪苏浙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增长质量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沪苏浙三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沪苏浙技术进步率,发现三地经济增长质量堪忧。三地经济增长的大部分由投入所解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仅有很小的贡献。比较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浙江虽然经济增速快,但是技术进步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