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庞欢 《新经济》2014,(23):1-1
中国式“钱荒”引发的银行业危机生动地呈现了中国银行业眼下的资金困境,凸显了调整货币流动性及实现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钱荒”风波的解读,主要从资金错配、产能过剩、资金套利等方面入手分析了“钱荒”背后的流动性博弈,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钱荒”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钱荒"作为一种金融危机现象,一般是由流通领域内货币数量相对不足所致。然而,货币数量不足通常只是"钱荒"经济表象,"钱荒"之下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金融经济问题。只有充分认识"钱荒"产生的背景和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闫燕 《新经济》2014,(20):46-46
本文针对近日出现的住房公积金"挤兑"、"钱荒"等事件,引发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思考,分析了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而指出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危机的危害,最后提出实现住房公积金流动性均衡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钱荒     
孙立坚 《商周刊》2011,(19):23-23
是什么内在的原因导致近来中国大地频频出现这种中国式的“钱荒”现象呢?今天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激烈角逐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曹啸 《经济论坛》1999,(8):44-45
中国近代银行业的产生1账局是中国银行业的开端。当时,中国高利贷资本和货币兑换资本没有转化为银行业,银行业产生的唯一途径只能是产业资本或商业资本创造一种自己的银行业,这就是账局。从清末资料中发现,创办最早的一家账局,名叫“祥发永”,乾隆元年(1736...  相似文献   

6.
从差距中看我国银行业监管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烨 《经济论坛》2004,(17):92-93
根据我国2003年12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以“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为目标,同时“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电荒”使饱受通胀之苦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部分地区的供电紧张矛盾进一步加剧。下半年,尽管面临“电荒”、“钱荒”、“用工荒”等多重压力,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战略陛新兴产业必须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8.
赵桂芹  卢甲甲 《商周刊》2011,(25):34-36
策划前言 “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临近年末的时候,有了实质性的举动。 12月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举将有助于缓解银行贷款紧张局面。给深陷“钱荒”困境的中小企业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9.
于洋 《商周刊》2013,(15):60-62
"钱荒"来袭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近日,"钱荒"一词强势登陆各大媒体的版面,迅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现象:"钱荒",自2010年底以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第三次攀上高位,引发人们热议。随着货币政策不断紧缩,从银行体系内萌生、在资本市场被放大的"钱荒",究竟原因何在,对经济是否产生直接的影响,广东如何应对?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究的宏观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国银行业入世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12月11日之后,外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中国既有承诺的基础上享受国民待遇,对其在华经营的地理位置、经营币种、客户来源等方面的限制将全面取消。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大限的临近,关于银行产权“贱卖论”和金融安全“威胁论”的辩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那么,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中资银行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其间是否蕴含着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新风险呢?“狼”来了吗?2005年以来,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增长和网点扩张速度加快,呈现出一副“狼来了”的架势。(一)机构数量扩张加快。截至2005年末,共…  相似文献   

12.
徐冰 《商周刊》2013,(22):61-61
本质上,公积金实际成了政府的提款机。建设保障房的“试点”目前有明显的扩容趋势,公积金入市的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止。近日公积金也闹起“钱荒”.多地出现公积金供应额度缩减,出现贷款难、提取难的情况。在济南,由于可提取公积金额度收紧,甚至出现了“挤提”风潮。  相似文献   

13.
以“建设‘新呈贡’,联合“大银行”,实现规模‘大融资’”为主题,召开由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局等单位牵头组织的呈贡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联席会会议,明确“新呈贡”、“大融资”的思路,联合呈贡银行业组建的“大银行”、实现规模“大融资”小组,研究有关融资对策,合作整合呈贡现有金融资源,实现呈贡银行业与政府整体利益双赢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标志着世界进入了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为了从总需求冲击的角度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经济影响,可以使用长期递归识别法识别出中美两国的实际总需求冲击。分析表明,“9·11”事件、SARS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事件均对总需求产生了冲击。引发总需求冲击的原因则主要在于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主体的预期和经济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银行业竞争是否会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县域银行网点数据与CHFS农户数据匹配,经验分析了县域银行业竞争对农户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县域银行业竞争促进了农户绝对收入增长、缩小了农户相对收入差距。其机制在于,银行业竞争有助于提升农户金融可得性,通过资本流引导生产流促进农户创新创业;相比于高收入农户,中低收入农户能从银行业竞争中获益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份额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县域银行业竞争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而根植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份额提升的作用则不明显;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和数字金融发展均能在银行业竞争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产生显著的调节效应。但是,银行业竞争难以弥补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这体现了要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转变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资产泡沫是由持续认知偏差导致某类或某系列自我实现的资产价格上涨,引起国民经济在局部领域形成与更大系统不协调的,但又能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的自循环系统.近年来,我国发生了钱荒、股市和汇率异常波动等金融风险事件,具有资产泡沫的典型特征.金融风险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低回报与庞大的金融体系对绝对回报的追求不相匹配;部分市场化产生的特殊持续认知偏差;真实金融运行的“脱媒化”,复杂、不透明.资产泡沫源于人性的无知、贪婪与恐惧,无法根除.但资产泡沫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引致国民经济循环不平衡,良好的体系和政策应对有助于减低其负面影响,改变其演变轨迹.建议应从资产泡沫识别,转向节点调控和机制完善;在资产泡沫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适当限制资产泡沫中的放大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政府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  相似文献   

17.
技术援手     
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使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2009年,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但面对2010年中国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引起人们对银行的关注,进而“钱荒”种种说法议论纷纷。面对这次利率引起的风波,虽已过去但应引起思考:利率的波动是利率市场化的正常现象;从有关货币数据资料表示,银行没有出现“钱荒”;半年来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又停止,央行被动放出又收回外汇占款的过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经历了过剩与短缺。在银行资金习惯性运用搓配管理方式、利率波动是自然的;在经济发展流动性过剩是必然现象的新形势下,面对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大量资金,央行的调控理论与手段应创新和有预案。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合理调拨与管理及科学的利率定价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大数据”分析及运用的热潮,大数据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银行业信息环境的变化及竞争者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探讨银行业应如何转变思维,以完善经营管理水平,调整发展战略,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巫彬 《商周刊》2011,(17):76-77
今年以来,在货币政策频频发力的背景下,"钱荒"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炙热词汇。而中小企业则成为了"钱荒"背景下,最为直接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