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中的"云纹",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流传至今,以其独特的形式美与象征意义逐渐沉淀成一种丰富的艺术符号。云纹在古代象征高升如意、吉祥美好,在现代礼品月饼包装设计中常运用到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来升华礼品的美好寓意,从而进一步加深表达吉祥美好的愿望。文章通过例证礼盒月饼包装中吉祥云纹的运用,来探讨表达人们美好的情感和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集机器智能和创意能力于一体的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日益展示出其博大精深和时代魅力,而且还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重要借鉴。本文辨证分析了人工智能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两者互动融合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3.
赵虎群 《魅力中国》2013,(17):111-111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十足。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厦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导致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逐渐没落。尤其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更难发现我圆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踪影。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让“中国风”吹遍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概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的几点建议,希望给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永生力量,现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流淌于国人的血液之中.当前,我国面对价值体系多元化的影响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发挥传统文化之精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要改进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满校园的氛围;搭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5.
张译芳 《魅力中国》2014,(17):115-115
色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使人们的生活绚丽多彩。然而,人们对于色彩的认知并不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赋予其不同文化内涵。这点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红色是被中国人视作吉祥色,而在西方人眼中却并非如此。中西方人最红色的不同理解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十分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多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红色意象来阐释“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企图将我国国民思想逐渐西化,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蔓延,使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巨大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民族并不缺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人应该本着守土有责的态度,自觉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好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抵制西方国家对我国文化领域的冲击,切实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热的兴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杂音的现象,从中华文化传统失落的原因入手分析,找到这种不和谐因素出现的原因,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注意加以改善:我们要传播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宣扬传统文化要有足够的耐心;打假,打掉那些利用传统文化来发财的投机分子,让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福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新年祝福、春节祈福、元宵闹福等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山东人祈福祉、迎吉祥的习俗,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培养人们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信仰的渊源、思想的根基、生存的手段。培养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获得最大自豪感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来看,文化自信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加以解决,任务艰巨。文章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化自信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几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氤氲在我们身边,润泽着我们的心灵。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叹自己是多么地幸运,感叹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同时又庆幸自己那如沙漠的心田遇到如春风细雨的传统文化的滋润。余绍龙的《文化自信,忘本来》让我见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地博大精深,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让我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并不过时,而且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构建齐齐哈尔市主题文化,应该从齐齐哈尔市城市文化生态这个视域进行研究。打造"吉祥鹤城"符合齐齐哈尔市的市情、民情及人文、地理特色,准确反映齐齐哈尔市悠久的历史文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系统,充分展示齐齐哈尔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伴随全球化步伐日渐深入,西方文化帝国主义正以隐匿性路径侵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利用自由化文化价值推行乡村文化侵蚀、运用大众化文化产品开展普世文化渗透、采用规训化国际表达建构文化话语权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产生冲击.有必要通过营造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现代新形式、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新产品、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表达新平台等针对性应对措施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3.
茶香韵月     
马盼盼 《走向世界》2012,(27):104-105
山东,孔孟之乡,齐鲁文化几千年来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影响深远。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释道文化,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饮茶之礼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古代的茶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以此产生了饮茶行为的礼节——茶礼,成为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主题,以茶为载体,便能变得风雅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李成 《魅力中国》2014,(15):234-234,236
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之一,其在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被人们所重视。武术在从古至今的发展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武术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产生与发展的,武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了以武术为载体,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深具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化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积反映和产物再现。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它涵盖地方标志性人物所体现的特有的精神气质。人是文化的存在物,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的作用。结合钦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刘冯文化,就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三力”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长期积累沉淀的精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多样的,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本地长久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的多样性面临考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的县区级博物馆,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扛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发挥县区级博物馆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值得不断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人群在长期生产生活及社会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具有多民族融合、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特点。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可以通过将地域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组织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或地域文化进课堂等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开放的大环境下,大学校园内涌入了诸多外来文化,其所带来的影响巨大,不免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一定冲击,大学文化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借鉴,要从文化自身生命力出发,选定最佳的传播方式,实现创新性继承,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和民族意识的强化。文章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使命,最后从转变培养方式、营造优良校园环境、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古今关系等方面入手,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传承与借鉴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有着深厚的习俗文化,但近年来,春节的年味出现了淡化的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社会生活的变化,重新唤起人们内心中的家国情怀,开始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寻,春节的年俗文化环境重新向好,春节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中,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这必将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幸福感的同时,为我们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0.
范俊男 《魅力中国》2010,(7X):196-196
<正>一、当今社会对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需求平面设计是一门服务性的大众艺术。当今社会人们对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一方面,平面设计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贴身的视觉环境,其内容与形式都体现着当代受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如今,人们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