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久以来,财政预算似乎不关百姓的事,或视为“禁区”或视为官员的“专利”。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础。尽管公共财政提出20年了,写入政府报告也有10年了,但是,公共财政的实质——“民主性”却被人遗忘,而所谓的“三性”——公共性、非营利性、法制性则一再被学者们津津乐道。于是,如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仍由官员说了算。难怪一位已退休的财经官员感叹说,实现公共财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要20年。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林业在公共财政建设中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初,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政府的活动范围应逐步规范,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以及工作中的随意性问题。所谓“缺位”是指政府应当管的事没有管或没有管好。“越位”是指政府不应当管的事管了不少。一、公共财政及其供给范围的划分标准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满足社会再生产的共同需要,由国家凭借公共权利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分配方式。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就是以“市…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日前由该部和世界银行举办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和中国财政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有条件逐步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从4个方面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让人人都能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相似文献   

4.
把公共财政与西方财政、国家财政、“吃饭财政”、绿色财政等数个名词综合在一起,分别从背罱、概念、内涵、目标、本质、数学逻辑等角度加以比较、阐释和分析,从而澄清了人们对公共财政从概念到本质的再认识,使得人们走出对它们认识的误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公共财政体制是适合国情的。所以在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时,需把握好公共财政职能的定位,澄清财政到底是干什么,从根本上表明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需要不断完善、充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也提出了我国的公共财政问题。对公共财政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财政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也有利于我国财政转轨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与政策的演变 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其产生和发展与人们对国家职能的认识直接有关。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市场经济。当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的生产与消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市场力量相交织,国家只充当“守夜人”的角…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02年第5期(总41期)最后一篇刊载了前一届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新形势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公共财政改革》的文章。该文不算长,只从“认清形势,扩大内需,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提高认识,努力开拓,加快公共财政改革进程”两大方面来论述,很有综合经济意义,也有积极的财税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绿箱政策"的支持结构与效率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9  
本文从政策与制度层面,定量分析中国“绿箱”结构与效率,并就如何减少政策和制度安排失当所导致的公共财政资源浪费,合理分配“绿箱”政策资源、提高“绿箱”支持效率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财政政策之一,也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三大职能,即统筹城乡的财政预算配置职能,统筹城乡的收入分配职能和统筹城乡的稳定职能,从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明晰政府间事权和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三个方面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将乡村两级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考虑范畴。  相似文献   

9.
乡镇财政及其改革初探——洪镇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对洪镇的调查,对乡镇财政及其改革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发现无论是县乡间的分税制改革、结算体制的改革还是农村税费改革、或以“零户统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其改革趋向和初衷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同步进行县乡之间政治体制改革和对乡镇整个政治体制进行统筹性的制度安排或整体性制度创新,往往很难达到乡镇公共财政改革最初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五”时期是我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出台最多、资金投入力度最大、农民受益最实、资金使用效益最好的一个时期,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一是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累计减轻农民和涉农企业负担59.8亿元,基本实现了“少取”的政策目标。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省财政支农支出477.43亿元,比“九五”增长55.2%,财政用于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领域的支出也重点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较好体现了“多予”的政策导向。三是改进财政支农方式,有效探索了“放活”的政策路径。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按照“增加投入、引导放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浙江林业》2009,(3):2-2
日前,建德市政府第十四届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德市发展珍贵树种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并提出了创建首个省级珍贵树种示范市。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建德市创建珍贵树种示范市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的“建德市公共财政投资项目绿化苗木公开采购协调小组”,制定了《建德市公共财政投资项目绿化苗木公开采购试行办渤,研究出台了发展珍贵树种的扶持意见,并召开了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12.
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即实行城乡分治,优先发展工业、优先发展城市、优先保证城镇居民需要等。这一战略,导致了城乡发展失衡、农业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已作出重大调整,开始了“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走新型的三农发展道路,来提升农业含金量、附加值和产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重点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对“三农”给予更多的优惠,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  相似文献   

14.
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是造成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不对称和投资供给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取向应是转变思想观念;重塑政府职能;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赵光 《农业经济》2004,(3):10-11
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1、建设公共财政支农机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目前,“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建设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实现收入增长和充分就业问题。“三农”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东海县财政局在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探索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民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及时向上反馈农民的需求。“家电下乡”等在扩大内需、刺激农村消费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更关心的是生产问题,迫切需要“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图为“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后,东海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右)在向农民了解该县轻型载货车和微型客车销售及市场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制度外财政比较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贾康认为,财政乃是“以财行政,以政控财”,指出了财政的本质在于通过政府部门的预算收支状况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是适应于市场经济而生的;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完善我国内在的公共财政制度。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国以往是以国家分配论为思想基础的财政分配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公共财政是一个全新的局面,因而怎样学习和实践好西方的公共财政制度问题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首先,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必将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影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0.
浅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燕明 《绿色财会》2006,(12):36-37
“良好的国库制度是良好的财政预算管理的一半”。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艰巨,涉及面广,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现行同库管理分散支付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财政部门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