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金融危机使东部沿海地区以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为特征的经济结构面临着较大转型压力,加速了区域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等老工业基地凭借着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界定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内涵和特征,理顺了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间的关系,认为西部国家高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西部区域经济的贡献突出;西部各国家高新区之间存在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趋同现象;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各项经济指标中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为如何解决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地区经济的振兴以及国家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从各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尚不均衡,并且这种差距有随时间推移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内地(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高技术产业按区域划分为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3类。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从集群规模、技术市场活动、产业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撑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技术进步分为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两种作用方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测算了1998-2008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对该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并给出了各个作用效率值.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明显;不同行业新产品和生产手段改进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效率有所差别;就高技术产业整体而言,新产品的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最为显著,但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中,生产手段改进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高技术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主导产业,应特别重视技术进步,尤其是加强新产品的技术进步,以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10省市,覆盖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主要经济圈,是国内经济总量所占比重最大、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也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最好的地区.在总量规模上,2006年东部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共完成总产值37663.51亿元,占全国的89%,而同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2453.66亿元和1972.17亿元,分别仅占全国的6%和5%.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催化了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演变趋势。利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测算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根据测算结果,需要进一步诱导和推进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产业梯度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均可凭借自身优势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并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沿海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要注意过度集聚和产能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9.
夏星  杨彤 《时代经贸》2011,(24):108-108
纺织产业作为陕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曾在较长时问内成为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渤海湾地区和山东等地区棉纺织业的兴起,陕西纺织产业的地区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产业集群的疲软成为阻碍陕西纺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改革原有产业结构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从分析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瓶颈出发,结合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归结出目前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首先,采用DEA的CCR模型对我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的R&D效率进行测度。其次,运用TOPSIS方法对相对有效的多个地区进行全排序,分析和比较了无效地区高技术产业R&D投入指标的利用率。然后,从R&D效率值和R&D投入均值两个维度将内地30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R&D模式分为4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取向,也是当前浙江临港产业提升的主流方向。浙江临港产业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促使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和低技术为特征的传统制造业、贸易加工业和低端港航物流业,向高技术加工业和中高端港航现代服务业转变和延伸。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用区位商和增长指数构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矩阵模型基础上,分析河南省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明确了东南沿海地区宜转出和河南省宜承接的产业,并就河南省如何更有效的承接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11,(3):142-144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从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入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产能过剩和供需错配、产业结构调整中创新驱动不足及产业结构调整软环境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在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数字经济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是实现传统经济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采用201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在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应趋于减弱;数字经济发展会强化企业家精神和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边际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东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更能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企业家精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王文博一、概况本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世界性高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浪潮,全球兴起一股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热潮,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国际趋势,它在促进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开发地区...  相似文献   

17.
经济结构具有多样性,从经济结构的横向系统来说,它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资金结构、地区结构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地区趋同现象较为严重,即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大致相同的产业结构格局。这主要表现在:1、行业结构趋同:各地主导产业几乎全集中在纺织、机械、化学、食品、冶金五业之中。2、趋同的总格局是原有的传统加工业省市固守强化已有的产业结构,而原来主要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资源省市向加工业大力倾斜,向原加工业省市的产业结构趋同。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要想获得结构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突出问题是产出结构高度化不明显,加工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缓慢。其原因包括技术制约、高技术产业带动性差、产业组织规模偏小和集中度偏低、国外加工工业产品的冲击、地区差异,等等。要采取的战略措施包括:地区差异化战略;“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促进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推进产业集群化进程和完善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加快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等。为此,要对不同类型产业采取不同产业政策;完善市场引导机制,积极引导产业投资;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快制度创新,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要运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产业安全和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哪些指标来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通过什么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这是最为关键的。笔者本着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同向性、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从高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包括科技创新)、经济效益三个方面,选出了18项指标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得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20.
构建包含投入能力、产出能力和结构变化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了高技术产业破坏性创新能力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模型。以我国内地31个地区为样本,选取2007-2011年数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3大区域高技术产业破坏性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中西三大区域破坏性创新能力呈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投入、产出和结构变化上,东西中部地区分别具有“低高高”、“高低低”和居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