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宪国 《当代经济科学》1993,15(3):92-93,9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并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由于存在诸多障碍,专业银行深化改革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笔者分析主要有六大障碍: 障碍之一:模糊不清的改革主题。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提出多年,但企业化后的专业银行是什么性质和模式概念不清,最近虽然明确了专业银行的改革目标是向商业银行过渡,但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在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中,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许多人主张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经营目标,驱使专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商业银行迈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金融宏观调控,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专业银行向何处去的问题还需要冷静思考、认真研究。 (一) 专业银行在改革中为什么会趋向于商业银行呢?除了有人明确主张把专业银行划小,改成外国那样的商业银行外,主要是众多的金融工作者和各级银行干部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 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关系到专业银行体制完善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关于专业银行的性质 1983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等各专业银行和保险总公司是“国务院直属局级的经济实体”。但是何谓经济实体,是否就是金融企业,不够明确,因而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有些人认为,专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企业;更多人则认为,专业银行既是金融企业又是国家机关,具有双重性质。认识不统一,就难免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专业银行的进一步完善,并妨碍其作用的充分发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指出:“各专业银行应坚持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应当说,专业银行的性质在原则上已是非常明确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论障碍,中心是早已过时的“双重性质论”仍然以各种形式存在;二是实践困难,主要是工商企业的非完全企业化和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针对上述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困难,作者提出了改革出路:(1)明确改革方向;(2)澄清性质;(3)确立利润经营目标;(4)实现职能转换;(5)建立超前金融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专业银行是介乎于国外专业银行和一般商业银行之间、并具有某些中央银行职能的特殊银行。专业银行对经济发展既有利、又有弊。“七五”时期的企业化改革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这种思路本身没有错,符合世界银行发展的大方向。90年代专业银行改革的战略导向是:以企业化为总纲领,以内涵性改革为重心,从打破资金供给制入手,塑造全新的银行形象,并为下世纪向商业银行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几个问题张虹,白川,臧涛随着改革的进展,专业银行企业化已经明确。专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企业化?有什么好处?在此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作点探讨,将有利于推动专业银行企业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专业银行企业化是还银行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专业银行的职能与职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决不能将二者混淆。专业银行具有双重职能是不符合我国专业银行性质的客观要求的。在明确专业银行职能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几个问题。(1)明确专业银行职能不会造成宏观失控。(2)明确专业银行职能不会损害社会效益。(3)专业银行应参与企业资金管理。(4)明确专业银行职能不会引起专业银行间的盲目竞争。  相似文献   

8.
彭子勤 《经济纵横》1990,(12):39-41,66
<正> 十年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毋庸讳言,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失误。一些改革方案实际运行的结果,与设计初衷大相径庭。当前最要紧的是,在总结过去的基础上,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下一步改革中,有几个问题要认真解决。一、必须理顺财政与银行的关系,划清两大资金的根本界限我国专业银行是按企业化的要求进行管理与经营的。但多年来,国家财政对专业银行捆得太紧,留利很少,也没有按照各专业银行的行差收入和经营好坏来确定上缴利税水平,这就很不利于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本来,实行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很重要的一点是根据资产、风险,风险准备同步增长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强化金融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仉是由于近几年来财政一直入不敷出,连应  相似文献   

9.
专业银行作为经营信贷资金的特殊企业,必须明确其经营目标。有的同志认为专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目标是利润;也有的认为应包括社会经济效益目标与银行本身效益目标两方面。那么,专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目标应该是什么?本文仅围绕这一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一、确定专业银行信贷经营目标的主要依据确定专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目标,应该有其客观的依据。我认为专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目标,应该反映如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基本经济规律是在社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它反映了社会经济中最本质的特征与联系,决定着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与一切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几年来,金融休制改革发展很快,争论也不小;银行工作的成绩很大,问题也很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中央银行调控乏力。在银行机构分设初始,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就未完全划清,专业银行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制定政策,发布政令,中央银行则难以控制。如浮功利率,搞二级准备金等等。中央银行宏观管理手段不健全。行政手段不主张用,经济手段不灵验,法律手段未形成。特别是中央银行主要不是通过它的分支机构发挥调控作用,而是相信和依靠专业银行总行进行宏观调控。由于中央银行没有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形成几大专业银行垄断的局面,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盲目竞争等问题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企业形成多头开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银行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突出表现为众多的金融机构分设后,没有明确界定业务范围,致使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业务交叉竞争中,往往为了争抢业务,多创盈利,以单纯的自身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导向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改革正处在新的关键时刻,新一轮改革高潮正在酝酿、涌动,改革向何处去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我国改革究竟要以什么为导向?我认为,我国改革应当明确以市场为导向,逐步逼近“市场主体运行、政府相机调控”的目标。为此,在改革的总体思想上必须坚持“两点论”:没有明确的市场导向,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没有相机的政府调控,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杨彤  伏耀东 《经济师》1993,(10):43-43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体,多家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金融工作的要求。但专业银行的改革仍然没有跳出“行政编制、事业管理、企业经营”的老框框。究其原因,有经济体制转轨的惰性及高度集中计划经济留下的负效应难以革除,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不同步,专业银行兼具行政机关和企业性质双重职能的碰撞等原因,造成现有专业银行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法人经济实体,而是名符其实的“准企业”,致使专业银行的改革步履维艰,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王东  付金锡 《经济师》1993,(8):27-28
●专业银行商业化,是不久前金融界所确立的改革目标。然而,形势的发展已经开始偏离改革设计者的初衷。●“歪嘴和尚念歪了经”,大凡是人们对那些打着改革招牌抑或认识上的原因,抑或客观条件使然)而又将改革“变形”、“走样”者的讽语。●对于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的“偏执”现象应引起注意的仅仅是那些“歪嘴和尚”们吗?!  相似文献   

15.
专业银行要真正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必须改革其产权制度,否则,尽管名为国有商 业银行,实际上难以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机 制运作。当前,改革专业银行产权制度可供选 择的模式有三:授权经营、独资公司、股份制。 在这三种模式中,有许多人主张对专业银行 进行股份制改造,但笔者认为,首推授权经营 模式,才是理性的现实选择。这是因为: 1.对专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明确经营策略提高管理效益李晏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改革,其目标就是把专业银行办成符合《商业银行法》要求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国有银行。围绕这一目标,专业银行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寻找促进自身发展,提高经营效益的管理策略。由于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7.
论国家专业银行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一、国家专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及改革滞后的原因 以金融机构多样化、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为特点的中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已进行十五年了(谢平等,1992)。但是这些制度创新的诱发和推动都主要发生在专业银行体制之外,作为中国金融业主体的国家专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却无明显改革,这种改革滞后  相似文献   

18.
<正>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几年来,各家专业银行和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看.真正实行资产负债管理仍困难重重,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第一,金融管理体制问题.实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机制,它本身需要与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系列机制相配套.但是.长期来,我国专业银行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各项运行机制按计划经济的需要设置.80年代改革中,各专业银行从财政体制中分离出来,实  相似文献   

19.
<正> 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能否“化”起来,与客观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与财政的关系。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本应是两种职能不同的资金,但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阻碍着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发展。首先应妥善处理已经积存的信用财政化的资金,通过清理,逐步加以解决,让专业银行卸下沉重的包袱。其次,改革目前专业银行交税又交利的体制,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依法纳税。二是理顺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李贵春 《经济师》1993,(11):41-42
<正> 本文研究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这种体制特征决定了国家专业银行仍然必须承担宏观调控职能,承揽相应的政策性业务。同时,专业银行又必须按照市场经济改革要求,逐步向商业银行过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基于此,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如何界定,再度成为焦点问题。目前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包括政策性贷款、政策性存款、执行某种管理职能)最主要的也即是政策性贷款。因此,全部问题的核心在于:(1)政策性贷款的界定问题;(2)政策性贷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