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大学生内卷生态环境,是为了探究各种生态环境与大学生之间的生态关系及作用机制,以期优化大学生发展环境和实现去内卷化,促进大学生健康绿色发展。将生态环境这一概念引入大学生内卷中,可以认为大学生内卷的生态系统,就是以大学生内卷为中心,对其发生、发展和存在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然后从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一是从人口层次,包括人口容量和人口的质量结构;二是从高等教育层次,包括外部的社会环境;三是从文化层次,包括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任何一种生态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学生内卷是由多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产生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因此,促进大学生内部协调发展,既需要大学生个体的绿色成长,也需要绿化教育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绿色、充满生机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协调中国西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以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文章根据西部人口与生态环境现实状况以及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地区人口、生态、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北地区人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口超常规增长是西北地区生态恶化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素质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该把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摆到更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正>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演进的三大运行系统。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实质在于寻求三大系统的最佳组合租结构。揭示构成经济、社会、生态最佳结构的决定因素,即它们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哪里,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总资源配置的提出及意义我认为,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基本点,就是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于经济  相似文献   

5.
赵永峰  郑慧 《经济师》2015,(3):195-198
通过阐明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相互胁迫的关系,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由中度失调衰退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发展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增长趋势,体现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同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存在大量的非安全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直接破坏;传统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间接接影响;生态入侵引致的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效应;“贫困人口—人口增长—生态破坏—人口贫困”的恶性循环是“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放在战略高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构建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建立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因为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所以,各个国家均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并且已经全面实施。我国也不例外,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对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保护生态环境。它谋求的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强调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来发展经济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污染的生产项目应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浙江省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关系的动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是12年内,浙江省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呈逐年升高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先升高,后缓慢下降,再短暂上升,后迅速下降,最后稳步上升,呈拉长的“W”型;二是经济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的频临失调逐渐演变为良好协调;三是生态环境因素成为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指出“十三五”期间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得两者更为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余思琪 《经济纵横》2021,(11):76-8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 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其手段是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升欠发达地区区域竞争力,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楠 《经济经纬》2007,(2):91-94
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郑州市人口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使郑州人口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郑州市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关于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四者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消除其间的消极影响,促进其积极影响,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时,也应注意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人口对经济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打破了三峡库区原有相对平衡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如何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协调发展机制,文章以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的伸归县为例,抓住移民这一关键问题,分析了库区因此产生的振荡,提出了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线性加权模型与离差系数方法定量,从时间尺度方面与系统层面定量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子系统协调度测定,并分析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认为:(1)时间尺度上定西市循环经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目前处于快速上升趋势,尤其是经济、社会系统发展迅速,与研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人口与土地城市化有关;(2)整个研究时间序列,定西市循环经济子系统协调度明显提升,2005年后整体处于比较协调状态;(3)循环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系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不同,研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制约因素逐渐从经济制约转向资源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6.
吉林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王文斗,刘锡汞,栾贵勤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能否协调发展,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和小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吉林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状况是比...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胜 《经济论坛》2004,(19):21-22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将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对于占全国陆地面积71.7%、总人口为3.5亿的我国西部来说,在人口素质低下、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危及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长春市为例,在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长春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志强 《时代经贸》2013,(4):181-181
长期以来,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这些破坏还在不断的加剧,处理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在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效的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制约西南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剖析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提出了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