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食品通胀周期背景下,使用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及AIDS-ECM模型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动态及福利损失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长期中分类食品价格上涨会增加自身消费支出,而抑制其它分类食品消费支出。短期中通过食品消费结构调整实现动态均衡,且收入层次越高调整速度越显著,食品结构越均衡;其次,长短期中食品质量越高其支出弹性越高,且高质量食品支出弹性随收入层次增加而增加。短期自价格弹性较长期弹性敏感,高质量食品自价格弹性在中、高收入层才显著;再次,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福利具有周期性特征,粮食、肉禽类食品消费福利构成食品消费福利主体,通胀期的福利损失大于收缩期的福利获得,在长短期中食品消费福利变化随收入层次增加而减少。现阶段稳定核心食品价格,减小收入分层差距,是优化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增加福利的两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从 1992——200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2——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3%。在各项结构性支出中,食品、衣着和设备用品及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与201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的接近理想需求系统 AIDS 来源相同的EASI需求系统 ,采用CHNS调查数据 ,运用 EASI需求系统实证分析了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与福利的影响 ,并比较了收入补贴与价格补贴的经济效果.研究发现:(1)我国城镇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总支出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粮食和蔬菜 ,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为"动物性食品+粮食+蔬菜" ,这说明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日常膳食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2)粮食价格对困难户和最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 ,动物性食品价格对较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影响最大.(3)对低收入家庭而言 ,当动物性食品价格上涨时 ,收入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价格补贴政策 ;当粮食价格上涨时 ,价格补贴政策的效果优于收入补贴政策.文章最后从生产、补贴政策和分配制度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小娥 《经济论坛》1999,(24):24-25
一、80年代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特征(一)对食品、衣着消费的需求由追求数量过渡到讲究质量1-反映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1985、1987、1989、1990年分别为50.5%、50.4%、50.0%、49.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判别生活水平的标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1985~1990年就已基本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转变。随着食品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猪肉、牛羊肉、家禽、鱼、鲜蛋人均消费量1991年共计35.22公斤,比1981年增长了36.8%。…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2000—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贵州省城乡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利用灰色关联和预测方法分析其消费结构及趋势。结果显示:贵州省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呈稳步上升趋势,17年间增幅达到105.6%,农村居民虚拟水消费总量则呈波动下降趋势;城镇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费高于农村,在2011年达到最大差值107.5立方米/人;城镇化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是影响贵州省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的重要因素。未来5年贵州省城镇居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将会明显增加,消费结构将趋于稳定;而农村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则会缓慢减少,消费重点将会由粮食转移为肉类、蔬菜等产品,贵州省农村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正在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齐重阳 《经济研究导刊》2015,(7):146-149,197
运用ELES模型,以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描述河南省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对河南省城镇居民食品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2008~2012年数据对全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行静态、动态对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优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57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经历了一个从生存型到数量型、再到质量型的过程,食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食品消费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居民营养水平逐步得到满足。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正在偏离以谷物为主的东方饮食模式,谷物消费量迅速减少,肉类食品消费量大量增加,居民膳食结构开始失衡,由此引起的营养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张丹 《财经科学》2015,(10):132-140
本文基于SAM乘数理论,利用最新的中国2012年社会核算矩阵,分析食品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及具体传导路径.乘数分析可知: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来说,将带动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分组家庭的CPI上升;路径分析可知:食品价格变动通过多条路径影响城乡居民的CPI,最终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化,从而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鉴于食品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不同收入分组的影响程度不同,故政府应加强对食品价格的政策制定力度,充分考虑不同收入分组的消费能力,注重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保证居民安全消费,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0.
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具有相互促进的影响,根据1991—2009年华北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城镇居民受到中国人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更多的倾向于储蓄,从总体上人均消费增长速度略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可形成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烨 《经济视角》2000,(9):30-36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近年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逐年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消费结构现状 1、食品支出比重下降,膳食结构有较大调整。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比重由1996年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对数模型进行分析:lny1=a+b1 lnx+ui,其中,Yi分别表示城镇居民食品、医疗、通讯等各项消费支出,X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为弹性系数,他表征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数。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断增加;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变:b〈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该项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将不断减少。因此,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的弹性系数β值,可表示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恩格尔系数、各项消费的比重来对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平稳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的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交通和通讯的消费比重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比重波动变化、医疗和保健的消费比重呈现出增长趋势等特点.总结出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总体趋势,表现出的问题为食品消费比重依然偏大、居住消费比重偏低、教育支出的比重过高;总体趋势为教育消费成为长期的消费热点、汽车消费增长空间较大、住房仍然是消费结构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坚持的战略重点。本文运用2003—2012年农村和城镇的季度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对农村、城镇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农村、城镇居民总消费均具有较大的长期"挤入"效应;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受财政支出影响均较大,各项支出最高增长率均在20%以上,而城镇居民各项消费支出受财政支出影响差异很大,如食品支出的最高增长率不到6%,而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最高增长率却高达40%以上。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投入力度,针对性扩大城镇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信等消费市场,以进一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CLA(消费者生活方式分析法),估算城乡居民间接碳排放量.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0-2012年云南省城乡居民间接碳排放量,得到云南城镇居民人均碳排量高于农村居民,并且两者碳排总量差距很大.从间接碳排放结构方面分析,城镇居民消费项目碳排量的大小依次是食品类、交通通信类、文教娱乐类、居住类;农村居民消费项目碳排量的大小依次是食品类、居住类、文教娱乐类和交通通信类.本文针对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减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2000~2012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直接、间接碳排放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7.14%,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6.42%,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16.51%,间接碳排放量年均增长2.81%;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及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上升联合作用,使城镇与农村居民生活间接碳排放量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食品与居住消费是居民间接碳排放主导因素;城镇居民人口数量是城镇居民生活碳排放总量的决定性因素;城镇生活方式相比农村具有更低的单位生活支出碳排放量;城镇化率对居民生活碳排放量分别具有0.13%和0.09%的弹性系数,初步验证了城镇化与居民生活碳排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财经》2017,(9):19-27
基于消费金融的本质功能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使用了2000年至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纳入实证分析框架,进而构建了动态GMM回归模型研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即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最大,而中部次之,西部则最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经济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本文首次实证研究健康状况主观感受蕴含的健康风险信息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同时探讨医疗保险的健康风险缓解和消费促进效应。发现的主要结论如下:户主自身的健康状况感受通常对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的消费都没有显著负影响,但老年户主的健康状况感受却是家庭重要的健康风险来源;健康风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主要源于除户主外的健康感受差的成员和老年成员,健康风险大的家庭人均总消费、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均更低,家庭会通过调整非食品消费来稳定食品消费以应对消费的健康风险效应;医疗保险有助于缓解家庭的健康风险,促进家庭消费,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  相似文献   

19.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随机向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有力工具,因此可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项消费支出同各项收入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共采用了16个变量,其中有12个自变量,分别是食品支出、粮食支出、在外用餐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耐用消费品支出、家务服务支出、医疗保障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娱乐支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1995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结果1.总量及产业指标 GDP增长率 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3.5%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5.4%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2.8%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12.0%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5.2% 社会消费实际增长率 8.3%5.社会消费品零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